王雙
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和發(fā)展,小學語文的教學方法也在悄然發(fā)生變化,讓學生作為課堂主體,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是這次新課改的主題,而“有效”逐漸成為評價語文課堂教學效果的關鍵詞。那么在新課改背景下,如何提高課堂效率呢?就“小學語文有效教學策略”這個話題共同探討一下,希望能對教師的教學有所幫助。
關鍵詞:小學語文;有效教學;教學方法;學習熱情
一、小學語文
小學語文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學科,它涵蓋了聽、說、讀、寫這幾個方面的內容,同時它還是一門重要的語言交流工具,是人類溝通的橋梁,是信息傳播的載體,是培養(yǎng)學生認知能力和思維能力的關鍵,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是語文的一大特點,由此可見,學好語文對小學生來說顯得尤為重要。
縱觀近幾年的考試,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小學語文考試的面越來越廣,越來越側重于學生綜合能力的發(fā)展,那么,怎樣讓學生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學到更多的知識呢?今天。我們就引入“有效教學”。
在講述“有效教學”之前,我們先了解一下小學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教師的教學理念落后
雖然新課改已實施了很長一段時間,合作性學習、探究性學習等現(xiàn)代教學方式也已廣泛應用到課堂教學中,課堂教學也逐漸“活”起來,然而,只要我們細心觀察,就會發(fā)現(xiàn),某些所謂的“新課堂”在本質上仍沿用了傳統(tǒng)的“填鴨式”教學方式。
2.教學方法單一
受傳統(tǒng)教學觀念的影響,許多教師在上課教學過程中都會采用“黑板式、一言堂”的形式,沒有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更別提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方法了,而學生也習慣了被動地接受,師生之間缺少互動,導致課堂氣氛不活躍,學生的學習興趣不高,從而使學習效率也不高。
二、有效教學
有效教學是新課改背景下一種新的教學方法,有效教學的“有效”主要是指教師在一種先進的教學理念指導下,經過一段時間的教學之后,使學生獲得具體的進步或發(fā)展;有效教學的“教學”是指教師引起、維持和促進學生學習的所有行為和策略,主要包含引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明確教學目標和采用學生易于理解和接受的教學方式等內容。
那么,在小學語文課堂上,我們應該采取哪些策略呢?我們現(xiàn)在就共同分析一下。
三、小學語文有效教學實施的策略
1.教師教學理念的轉變
教師要把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努力做到把“玩”的權利還給學生,把“做”的任務派給學生,把“說”的機會讓給學生,把“創(chuàng)”的使命留給學生,從而使學生由原來的被動接受知識轉化為現(xiàn)在“我要學、樂于學”等主動去探索知識,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2.創(chuàng)設情境教學,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好這門課程的關鍵所在。教師只有緊緊抓住這一點,創(chuàng)設一定的教學情境,才能把學生的積極性調動起來。例如,在學習二年級課文《飲一杯月光》時,根據(jù)這時期的學生好奇心強,喜歡觀看圖片、動畫等特點,教師首先拿出圖片教學生認識“飲”,然后通過做“喝水”這個動作,引導學生理解這個字的含義,從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然后提問:“你們飲過月光嗎?為什么作者要飲月光呢?”讓我們共同走進夏天的月夜弄明白,開始進入課堂,同時借助多媒體讓學生觀賞月光之夜的景象,這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后讓學生說說自己心目中夏天月夜美麗的景色,啟發(fā)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生活經驗,想象夏天蟲子、動物等發(fā)出的聲音。
3.豐富教學手段,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根據(jù)教材內容靈活地改變教學方式。如:利用多媒體直觀、形象等優(yōu)點來輔助教學,也可以適當?shù)丶尤胗螒?、故事等環(huán)節(jié)來豐富教學內容。如:在學習“桂林山水、趙州橋”等寫景的說明文時,如果只單純地講桂林山水的景有多么漂亮,趙州橋的構造有什么特色的話,就會顯得很枯燥,學生的熱情也不會太高,而這時如果利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桂林山水景色以及趙州橋的相關圖片,立刻就能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的思維就會活躍起來,通過這些圖片學生就能很快體會到這些景色的描寫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寫此類景色說明文時可采用什么方法等。
4.注重小組合作學習,使用探究式教學形式
縱觀小學語文課程,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其中有不少探究性題目,這類題目往往具有較大的開放性,難度也較大,部分學生很難獨立完成,這時我們不妨采取小組合作形式,既可以節(jié)約大量的課堂時間,又能集思廣益,大大提高課堂效率,最重要的是能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以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如:一年級《明天要遠足》這篇課文,課后習題:你有過這樣的心情嗎?和同學說一說。對于一年級的小學生來說,如果只讓學生單獨去做這道題,有的學生可能無法體會作者是一種怎樣的感受,而這時如果采用小組合作的形式,可以通過和其他小朋友的交流很快理解,并能把自己的親身經歷說出來和大家分享等。
參考文獻:
[1]張宏云.淺析新課改下如何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J].現(xiàn)代閱讀,2013(4).
[2]路書紅.論教學理論的文化意蘊[J].當代教育科學,2006(17).
編輯 李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