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咸成
摘 要:信息技術課是學生接受信息技術教育的最佳方式,通過信息技術課的教育過程,使每個學習者在運用、管理、評價和理解信息技術等方面具有高度素養(yǎng)。因此,信息技術老師應積極探索信息技術的教學方法,大膽實踐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模式,采取有效措施,切實提高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效果。以下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就提升初中信息技術的有效教學,談一些自己的策略與方法。
關鍵詞:初中 信息技術 教學
一、運用科學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
在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要保持學生學習的動力,就要運用科學的教學方法去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其中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任務驅動模式”教學方法,所謂任務驅動教學模式,是老師把要完成的教學內容設計成一個或多個具體的任務,讓學生通過完成一個個具體的任務,掌握教學內容,達到教學目的。
比如有一節(jié)內容是講Word的圖文框、文本框、圖片和自選圖形的使用,按任務驅動的教學模式,是將所有內容設計為制作一副圖片這一具體任務,老師通過講解如何制作這幅圖片讓學生掌握教學內容。教學時,重點難點突出,而且授課順序就是制作圖片的過程,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這樣,整個教學過程條理清楚、層次分明、順理成章、輕松自然。但要注意的是任務驅動教學模式也有缺陷,學生學習能力的不同會造成兩極分化,這就要求教學過程中要加強學生間和師生間的交流,使學生在合作中共同提高。此外,在設計教學任務時,還要注意根據學生的特點,盡可能設計一些帶有趣味性、實用性、可行性的任務,使學生愿學、愛學、樂學。
二、優(yōu)選現代化教學手段,引導學生自主探究
如在教學《信息技術互聯(lián)網》知識時,我借助多媒體,先給學生播放一段有關信息技術互聯(lián)網在生產、生活中運用的短片,讓學生從中感知互聯(lián)網的基本功能。接著,運用幻燈片播放了信息技術網絡的組成,并要求學生開展自主探究,畫出學校的信息技術網絡示意圖。在學生個體完成任務后,我給予學生充分時間進行交流研討,使他們獲得了學校信息技術網絡的正確示意圖。在此基礎上,我啟發(fā)學生主動去認知信息技術提供的QQ、視頻會議、網絡協(xié)作等功能。然后,我趁著學生對互聯(lián)網知識興趣正濃,引導學生了解網絡結構的優(yōu)劣,除了硬件設備之外,還取決于軟件系統(tǒng)的好壞和因特網,并通過幻燈片邊播放邊講解,使學生在圖文并茂、具體直觀的教學中自主探究,掌握了因特網的常見接入方式。最后,我要求學生按自己思路畫出因特網的接入圖,經歷了這種自主學習的訓練,學生既學會了因特網的常見接入方法,又鍛煉了學習能力。
三、充分利用工具軟件,拓寬學生的知識面
信息技術課更主要的是培養(yǎng)學生利用計算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所以,教師應當在原有知識基礎上,充分利用現有工具軟件,進行拓寬知識面教學,信息技術課本中的知識畢竟有限,而實際應用卻是無限發(fā)展的,軟件的開發(fā)應用日新月異,能否利用工具軟件進行加工處理所需信息,是培養(yǎng)學生素質的重要體現,如圖形圖象的制作、聲音文件的處理、簡單動畫制作、網頁制作、防毒殺毒等,拓寬這些知識面對學生的發(fā)展能起促進作用,因此,教學中要有意穿插工具軟件教學,教學中不要求面面俱到,只要能讓學生對各種對象處理有一個了解也就足夠了,這些工具軟件的學習不僅不會給教學效果帶來不利,而且能鞏固所學知識,促進各種基本操作及應用能力的發(fā)展。
四、倡導合作學習,注重能力培養(yǎng)
初中信息技術新課標指出:“倡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尊重學生的自主意志和獨立人格的形成?!蓖ㄟ^小組的信息技術合作學習,能有效改善課堂氣氛,最大限度的發(fā)揮小組成員的集體智慧,讓學生在信息技術合作學習中共同參與、互助學習、互相欣賞、共同提高,做到知識互補、方法互鑒、既提高信息技術學習效率,又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可謂一舉多得。如在教學學生制作介紹家鄉(xiāng)的多媒體作品時,我即把全班學生進行了分組,展開合作學習。有學生去實地拍攝富有家鄉(xiāng)特色的圖片,有學生去實地采訪地方名人,有學生設計主題方案……最后在一起分組對前期素材進行加工、整理……完成滿意的多媒體作品。這樣的小組合作學習,小組成員共同確定目標、擬定方案、搜集資料、整理加工,鍛煉了學生的科學研究能力,使他們的各項能力均得到了培養(yǎng),小組成員的潛在潛能均得到挖掘,不僅“學會”,而且“會學”,真正提高信息技術課堂的教學效率。
五、評價總結,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教學評價在初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也是非常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如何才能利用有效的教學評價提升課堂教學效率呢?首先要明確信息技術課堂教學評價的目的,教學評價的根本目的是為了促進學生的發(fā)展,而不是簡單地對學生的成果進行判定;其次,課堂教學評價應有全面的評價內容體系,基礎知識技能的掌握、學生的自學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對小組協(xié)作學習所作出的貢獻,獨立探究問題的能力、學生的學習熱情等,都可作為課堂教學評價的內容;最后,多樣化的課堂教學評價方式,除了教師評價外,在課堂教學中還可以應用學生自評、互評、小組互評、網絡投票評價等,通過多元化的課堂教學評價方法促進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以提高初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效率。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團結協(xié)作與集體榮譽感。最后評出優(yōu)勝小組,并給予掌聲鼓勵,同時要鼓勵暫時落后的小組也不要放棄,只要堅持不懈的努力,勝利一定會屬于你們。
總之,要想真正提升初中信息技術課教學實效,就必須緊密結合初中階段學生自身認知、心理和性格特點,聯(lián)系學生經由自身日常生活實踐形成的對信息技術的認知與興趣點,采用一些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法,最終達到切實提升教學效果的目的。
參考文獻
[1]談凌艷,加強師生互動,提高初中信息技術教學效率[J].新課程2013.06.
[2]俞清洪,提高初中信息技術教學效率的幾種方法[J].快樂閱讀,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