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呂同舟
追思周有光先生
文│呂同舟
聞周有光先生駕鶴,壽享百又十二歲。甚悲。想來所五年,年年春節(jié)前看望先生,雖難有歡敘,也總在三五分鐘交談中感悟先生學識、睿智,在人生超脫中對人生、民眾、文化的摯愛,在放眼世界中對中國的深情。先生講大同,論小康,倡導順應時代潮流,既要從中國著世界,也要從世界看中國的胸懷和縱論世界文化獨到見解猶歷歷在腦。
今先生西去,不只是語用所之損失,語言界、文化界之損失,也使我中國失去一百歲老人對晚輩、對國家、對社會的經(jīng)世之言,醒世之言,赤子之言,超脫之言,公允之言。實感痛哉!
先生早年學經(jīng)濟,聞達于歐美,中年回國,投身于文字改革,與諸先賢創(chuàng)漢語拼音以普及文化,實解決漢語難學難記,難與字母文字交流之困頓,為提高全民族之文化建立功勛。冠之中國漢語拼音之父,實乃對先生曠世奇功之肯定。
先生回國,歷經(jīng)新中國之坎坷,先以"右派"之名,改造于鄉(xiāng)村,以先生之才學,從事挑糞掃廁之小事,又于牛棚之改造,耗去數(shù)十載青壯年華。其后,舉案齊眉之人先去,留先生一人蝸居于京城朝陽門內(nèi)之小樓,形單影只又是幾十載。幸先生體健心寬,能養(yǎng)年于百歲之期。且百歲以后,每日習作,月成一文,年出一書,十年下來,不但成《朝聞道集》,且完成《周有光文集》宏宏巨作數(shù)百萬言。
此非文字也,實乃智慧也,心血也,財富也。
古人講,君子立德立言立功為三不朽,先生多次戲言無求于不朽,然先生之一生功業(yè),先生之德望,先生之雅量,先生之悲人憫人,濟利中華之情懷,或亦不朽矣!
哀哉周公,痛哉壽翁。
孟子云,或輕于鴻毛或重于泰山。
古人也道:死去何所道,托體同山阿。
山不朽,賴以擎其天。
先生西去,僅僅是化身于中華之崇山嶺,祝愿吾族吾民興于中華, 融于世界,成于未來。
不成敬意,以文悼之。
愿先生在天堂與夫人相聚,再享舉案齊眉之雅趣,再無掃廁牽牛之噩運,永浴神光!
(作者系甘肅平?jīng)鍪腥嗣裾笔虚L,教育部語言文字應用研究所原副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