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霞
(蘭州市安寧區(qū)十里店第二小學,甘肅 蘭州 730070)
摘要:目前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都是以一個單元一個主題的形式進行編排。每個單元都圍繞主題從不同題材、不同角度選擇文章。而這種編排有利于學生系統(tǒng)深入地學習語文知識,從而達到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目的。因此,為更好地發(fā)揮這種教材編排的優(yōu)勢,以單元為單位實施單元整組教學已成為當前小學語文教學改革的重要方向。
關鍵詞:小學語文;單元整組教學;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9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7)21-0279-02
目前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都是以一個單元一個主題的形式進行編排。每個單元都圍繞主題從不同題材、不同角度選擇文章。這種編排有利于學生系統(tǒng)深入地學習語文知識,從而達到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目的。因此,為更好地發(fā)揮這種教材編排的優(yōu)勢,以單元為單位實施單元整組教學已成為當前小學語文教學改革的重要方向。但是,如何讓老師們認可并掌握這種教學方法,從而很好地用運到教學當中去,筆者以此為課題進行了研究。經(jīng)過研究我們發(fā)現(xiàn),單元整組教學不能是對單元進行簡單的內容整合,而是重在整體把握。即要根據(jù)每個單元編排的特點,如內容、體裁、表達方法等,進行有側重點的教學,這樣才能使單元整組教學的內涵和價值真正得以實現(xiàn),換言之,就是單元整組教學的有效教學策略,而教師在教學策略上的差別將決定他所取得的教學效果的差別。單元整組教學根據(jù)單元編排特點,可依據(jù)以下幾種策略實施。
一、緊扣主題策略
這種策略適合單元主題鮮明,課文主題相同,且文本表達方法類似的單元,適合通盤考慮整合教學。以四年級上冊第一組“美麗的大自然”單元為例,該組課文《觀潮》、《雅魯藏布大峽谷》、《鳥的天堂》、《火燒云》都是描寫大自然的神奇,主題一致,寫法近似,都是以總分總的構段方式布局謀篇。因此,在教學中,可以統(tǒng)籌安排,讓學生層層感悟本單元的內涵,并適時地進行拓展閱讀。既能培養(yǎng)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意識,又可以鍛煉學生的寫作能力。具體如下:
1.單元導讀課:引導學生了解單元,指導學生有意識地預習所有課文,掃清字詞障礙,初步了解單元主題,并能熟讀課文。
2.精講精練課:引導學生抓住本單元一篇重點文章的重點句段,學習文本的表達方法,領悟單元主題,深化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3.對比研讀課:引導學生略讀本單元其他幾篇文章,比較其異同,領悟各自文本的語言風格,積累語言。并讓學生通過朗讀將自己的體會讀出來。
4.讀寫訓練課:這類課主要考察學生是否掌握本單元的表達方法??山Y合課后小練筆、口語交際與習作訓練等,讓學生說說、寫寫附近的名勝,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5.交流展示課:讓學生課下搜集相關資料圖片,或介紹熟悉的風景名勝,或交流學習本單元的感受,或制作手抄報,以此升華學生情感。
二、對比教學策略
對比教學就是同類文本之間的對比閱讀。一般指的是不同作家描寫同一對象或同一作家描寫同類對象兩種。在教學這樣的若干篇文章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比較分析的過程中體會不同作家不同風格的語言表達,從而豐富語言積累。
本策略的基本教學流程依次為:初讀文本感知-深入學習文本感悟-引導文本對比領悟-積累語言。
如在四年級上冊第四組課文的教學中,我們首先可以把豐子愷的《白鵝》和葉·諾索夫的《白公鵝》進行對比教學。先重點引導學生體會《白鵝》一文中白鵝的特點,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接著從文章構段方法、描寫方法、語言風格等幾方面與《白公鵝》進行對比,讓學生明白同一種動物在不同作家的筆下,雖然動物的特點相同,但卻呈現(xiàn)出不同的風格。接著,將本單元后兩篇課文《貓》和《母雞》進行對比教學,因為這兩篇課文都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寫的,我們可以讓學生就同一作家描寫不同動物進行對比閱讀,體會作家語言的精妙之處,豐富學生語言積累。
在結束課文教學后,讓學生抓住特點說、寫自己喜歡的動物,并要求學生用上本單元掌握的寫作方法和好詞佳句。講評習作時選擇學生中寫同一動物的文章再次對比,這種比較強調異中求同或同中求異,有助于學生鞏固、遷移與提高,從而增強學生閱讀、寫作及鑒賞文學作品的能力。
在拓展收獲課時,可讓學生找兩類文章閱讀:一類是描寫動物的,一類是老舍先生的,前者可讓學生進一步掌握描寫動物的方法,后者可讓學生感受到文學大家的語言精妙之處。再結合有關動物的圖片及相關知識,讓學生在愉快的氣氛中學習知識,真正達到了“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目的。
三、讀寫結合策略
讀寫結合策略是在教學中貫徹讀寫結合、學以致用的理念,在文本中尋找讀寫結合的訓練點,通過練筆讓學生領悟文本的寫法、升華文章情感,讓學生更深入地去閱讀、去思考。
其基本教學流程可依次概括為:整體感知課文→精讀課文,品味語言→聯(lián)系整組,練筆悟文。五年級上冊第六組“父母之愛”就可以這樣組織教學:(1)在單元導讀課時,先讓學生瀏覽整組課文,初步了解各課的主要內容,同時掃清字詞障礙。(2)精講精讀課文《地震中的父與子》,引導學生抓住文本對人物外貌及語言描寫的語句重點研讀,從而讓學生體會對人物具體的描寫才能深入走入人物內心,感受人物的內心世界。(3)對比研讀略讀課文《學會看病》、《慈母情深》,讓學生通過比較不同,發(fā)現(xiàn)同樣是愛,卻表達方式不同。(4)聯(lián)系口語交際正確理解父母的愛,總結升華單元主題。(5)讀寫結合,學以致用?;仡櫋⒖偨Y本單元學到的描寫方法及積累到的好詞佳句,并說說這樣寫的好處。然后試著把描寫人物的方法靈活地用在習作中。借助習作,表達對父母的愛和感謝。并相機開展擴展閱讀及課外實踐——回報父母之愛。
四、以讀促悟策略
教材中有的單元課文文字通俗易懂,且都文質兼美,抒情意味非常濃厚,有些語句讀來令人感動萬分。像這類文章十分適宜朗讀訓練,此時就可采用以讀代講策略。
四年級下冊第五組課文圍繞“生命”這一主題,選取了一篇散文《生命 生命》和三篇敘事文章,從人、事、物等方面表現(xiàn)了生命這一主題。本組課文學生理解障礙小,且語言情感充沛,在教學時以讀促悟更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依據(jù)本策略,這一單元的教學流程為:(1)先整體感知課文,引導學生通讀整組課文。然后學習字詞,掃清障礙,為朗讀和理解課文內容掃清障礙。(2)以讀代講。引導學生反復朗讀課文,在讀中悟文,在讀中悟情。精講課文《生命 生命》,教學時,在學生了解三件事例,明白生命的真諦之后,教師就要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讀,升華學生對文本的情感認識。(3)自讀悟情。單元其他三篇課文教師可讓學生通過對比自學,將自己的感悟通過朗讀表現(xiàn)出來。這樣既能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又能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真正達到了此處無聲勝有聲的目的。
單元整組教學策略是當前小學語文教學研究的重要議題,只有當我們深入到其中,才能感覺到它帶給小學語文教學的沖擊與震撼,才會發(fā)覺,這里有一片廣闊的天地,任我們翱翔,任我們施展;而更關鍵的是,我們發(fā)現(xiàn)語文教學是多么充滿魅力,既讓我們感受到學生那光怪靈動的思維,也能享受到學生在不斷提高發(fā)展所帶給我們的快樂!
小學語文單元整組教學,我們在路上?。?!
參考文獻:
[1]李懷源.小學語文:單元整體教學構建藝術[M].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
[2]曾玲莉.單元整組教學的實施[J].江西教育,2007,(12).
[3]葉小軍.語文教學中如何激發(fā)學生“寫”的興趣[[J].中小學教學研究,2011,(8).
收稿日期:2016-11-17
基金項目:本文為2014年度蘭州市教育規(guī)劃課題《小學語文單元整組教學策略研究》的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