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聽障學校語文教學應充分利用學科優(yōu)勢幫助聽障學生克服強烈的孤獨和猜疑心理,積極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提升他們的生存質量。本文試圖從批改日記、挖掘教材內涵、積極開展課外閱讀幾方面探討對他們如何進行長期、日常的心理健康教育途徑。
【關鍵詞】聽障學生;語文教學;心理健康教育;途徑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聽障學生存在嚴重的人際交往困難,失去與健聽人自然交流的能力,致使他們成為異常孤寂的群體。他們強烈的孤獨和猜疑心理,嚴重影響他們的生存狀態(tài),直接影響他們的人生質量。聽障學校語文教學應利用學科優(yōu)勢幫助他們克服不良心理,進行心理疏導,提升他們的生存質量。筆者認為可以從批改日記、挖掘教材內涵、積極開展課外閱讀幾個方面對他們進行長期、日常的心理健康教育,收到較好的效果。
一、批改日記解心結
聽障學生很難找到傾訴的對象,日記就是他們的摯友,是我們提高他們寫作能力的良好途徑,也是了解他們真實內心世界,采取不同方式及時疏導各種心理障礙的有效方法。教師仔細讀他們寫得不通順的日記,字里行間能讀到他們豐富的內心世界,姿態(tài)俏皮、線條獨特的圖畫也能看到他們腦海里熱鬧的場景和有趣的經歷。他們的喜怒哀樂都寄情筆下,日記是他們傾訴的最安全、直接、穩(wěn)妥的方式。初中階段的孩子,處于青春期情緒波動激烈、行為怪異的特殊時期,他們的日記中經常表達對異性的認識或煩惱,對同學、家人等關系親近人們的猜忌、不滿甚至仇恨。批閱日記,如果重點給他們大量改正病句,幾乎一片紅的日記發(fā)給學生,有些會產生強烈的挫敗感,比較好的方式是在寫得好的句子下面劃紅線,用得好的詞語下畫重點符號,表達老師對他們的贊賞,獲得正面的激勵和肯定,有利于幫助他們樹立寫作信心,培養(yǎng)寫作的興趣。
讀到他們與家人、同學發(fā)生矛盾,個人情緒低落,對學習、生活喪失信心的內容時,老師可以批閱一段疏導文字,附小字條或者私信一封,說明觀點,表達理解,抒發(fā)關愛,讓孩子們從內心深處感受老師帶來的溫暖和慰藉。這對他們健全人格的發(fā)展,有著非常積極的影響。
二、品讀美文育人心
語文教科書匯集名家名作,語言優(yōu)美,哲理深厚,結構精巧,文質兼美,在教學中,充分挖掘心育因素,適時融合心理健康教育,是培養(yǎng)聽障學生健康心理素質的重要途徑。
(一)掃清理解障礙,是有效心育的前提
幫助聽障學生真正理解課文是語文教師首要且基本的工作,是一切有效教育教學行為產生的基礎。首先要為他們閱讀某篇文章營造切合文意的情景,提供理解課文的背景。隨著教育網絡資源日趨豐富,為一線教師提供了大量唾手可得的視頻、圖片資料,這為聽障學生提供了非常便利的條件。《地震中的父與子》《釣魚的啟示》《爬山虎的腳》《夜鶯的歌聲》《狼牙山五壯士》《我愛故鄉(xiāng)的楊梅》等課文,在學習課文之前讓學生先觀看相關視頻資料,可以有效將學生的思維收攏在相關視頻營造的情景中,讓聾生覺得課文文字有意思,對他們積極學習課文產生了閱讀動機。有了情景作為鋪墊可以引導他們進入初讀課文,順利解決詞語理解障礙,幫助學生理解確切的含義。
(二)理解課文內涵,是有效心育的關鍵
聽障學生具備初讀課文的基礎后,幫助他們理解課文的內涵,體會對于人生、社會的寓意,是每篇課文學習過程中最困難的環(huán)節(jié),也是對他們人生產生積極心理影響的關鍵?!兜卣鹬械母概c子》這篇課文,記敘一位父親鍥而不舍地在地震廢墟中尋找兒子,兒子也在廢墟中堅信父親會來援助自己。因為父親常對他說一句話:“無論發(fā)生什么事,我總會跟你在一起。”父子倆就是懷著堅毅的信念,一個苦苦地挖,一個堅定地等,終于在38個小時后,父子劫后重逢。學完這篇課文,結合汶川大地震豐富的視頻和圖片資料,引導他們體會是什么力量使父子倆能劫后重逢。學生通過朗讀、討論,明白了自信心的重要,更體會到父子倆在困難面前不屈服、不放棄的可貴品質。幫助他們充滿自信、堅強、期待、依戀地活著,這對他們的人生何其重要!我相信他們內心逐步產生自信、堅強、期待、依戀,就會不斷擴大交流圈,不斷克服他們嚴重的孤獨和猜疑心理,逐步成為人格健全的人。
(三)調整作業(yè)難度,是有效心育的重要一環(huán)
聽障學生作業(yè)質量比較差,學生有的不理解練習題題目要求,有的雖然大致理解題目要求,卻沒有能力組織回答問題的語言能力。我們發(fā)現他們完成抄寫性質的作業(yè)比較積極。為什么越來越多的中高年級聽障學生不按時完成或越來越厭倦學習?與他們遇到的學習困難未得到及時有效的援助不無關系。以上三個方面在每天的教育教學過程中未能很好完成,或者差了環(huán)節(jié),都會人為地導致他們學習更加困難。學習困難隨著年級升高而增大,日益增加他們的心理負擔,學業(yè)不能獲得成功感,會令他們更加孤獨、寂寞,形成惡性循環(huán)。教師備課、上課盡量預設聽障學生可能存在的學習困難,并提供及時的學業(yè)援助,是有效幫助聽障學生形成良好心理素質的又一重要方面。
三、課外閱讀潤心田
關注聽障學生的心理發(fā)展,培養(yǎng)他們良好的心理素質,批改日記、閱讀課文、完成作業(yè)是良好途徑,但孩子內心的成長,仍需要大量閱讀課外讀物,需要從各個歷史時期,各個國家,各個年齡階段,各個不同風格作家的文章里,獲得更多的滋養(yǎng)和引導。班上建立圖書角,利用可以利用的時間與同學們大量閱讀課外讀物,是心育的重要工作。書讀得多的孩子,內心豐富而快樂,快樂的心態(tài)令他們心理健康。班級內開展課外閱讀,一要激發(fā)聽障學生的閱讀興趣。二要培養(yǎng)他們讀寫結合的良好習慣。
(一)激發(fā)聽障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
激發(fā)聽障學生閱讀的興趣,首先要選擇他們適合閱讀的材料,一篇文章中他們不認識、不理解的詞語不超過10%就是適合。我們發(fā)現一篇課文里生疏詞語只有10%的非常難找,他們更愿意看報紙,因為報紙內容與生活貼近,報道事件多發(fā)生在他們居住的地區(qū),還配有很多圖片,他們雖然不完全理解文章的內容,可結合電視新聞獲得信息,能了解大意,這樣能激發(fā)他們閱讀報紙的興趣。堅持讀報的班級,經過一段時間訓練后,學生整體上對于語言文字的感情發(fā)生較大變化,他們會逐漸關注自己接觸的語言文字,逐步開始琢磨字里行間的含義。基本建立閱讀習慣的班級,可以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讀更多的讀物。
(二)培養(yǎng)聽障學生讀寫結合的良好習慣
基本建立閱讀習慣的班級,注意培養(yǎng)聽障學生讀寫結合的習慣是非常重要的。前文提到他們寫日記是排遣內心孤獨感的良好方式,但有的覺得日記無話可說,如果配合課外閱讀,能幫助他們豐富日記內容。讀寫訓練初期可以從摘抄他們感興趣的文段或詞語入手,根據學生實際語言能力,做選詞語造句或片段仿寫,將比較優(yōu)秀的作品張貼展示,激勵更多學生積極參與。堅持才能逐步讓他們體會閱讀和寫作的快樂。讀寫習慣比較好的班級,可以引導他們進行分類摘抄,設計剪報。他們每天充實、愉快地做他們喜歡且能做的事情,逐步變得積極、陽光、進取,實踐證明是有效的心育途徑。
聽障學生雖然存在生理障礙,如果在每天的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能抓住一切機會對其進行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使他們在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的同時,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質,不斷完善他們的人格,使他們十幾年時間在校接受正規(guī)學習過程中,奠定良好的文化和心理基礎順利融入主流社會,獲得他們的幸福人生是可以做到的。
作者簡介:潘險峰,湖北五峰縣人,中學語文一級教師,現任教于廣州市啟聰學校。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