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樹玲
【摘 要】作文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如何指導學生寫出構思巧妙、真情實感的好作文一直以來是小學語文教師研究的重要課題。在多年教學實踐中,筆者認為要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就必須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興趣,引導學生多閱讀,多觀察,多感悟,讓學生在寫作中有感而發(fā),彰顯個性,暢所欲言。只有這樣才能讓作文充滿童真、童趣。
【關鍵詞】新課標 小學語文 作文教學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8.020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chuàng)造性表達的過程,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yǎng)的綜合體現(xiàn)?!笨梢姡魑慕虒W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內容,也是教學的難點。如何有效地進行小學作文教學,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是每一位小學語文教師十分關心的問題。以下是筆者結合多年的教學經驗,淺談小學作文有效教學的途徑與方法。
一、激發(fā)學生寫作興趣,使學生樂于表達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興趣,學生就會產生強烈的求知欲,主動探求思索,促進學習成功。大教育家孔子曾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苯處熞朴诩ぐl(fā)學生寫作的興趣,積極創(chuàng)造條件使作文教學的內容更貼近于學生感興趣的生活,讓作文訓練回到生活中去,讓學生寫他們感興趣,樂于寫的作文,從而找到作文教學的關鍵點,進而開啟學生的寫作之門,這樣就能使得作文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學生一旦產生寫作的興趣,那么對于學生而言寫作就不再是一種負擔,反而會變成一種追求,并激勵他們堅持,這樣充分調動了他們學習的積極性,讓他們在寫作中增強自身的自信,在寫作中體會到樂趣,從而可以使得學生樂于表達自己,善于表達自己。
二、立足生活,引導學生積累素材
(一)指導學生細心觀察,善于發(fā)現(xiàn)
走進生活,不等于有所發(fā)現(xiàn),教師要指導學生學會觀察,培養(yǎng)學生細心觀察周圍事物的意識,讓學生從身邊具體的事物入手,調動學生的感官,去看,去聽,去觸,去聞,去想,去感受,去體驗,去發(fā)現(xiàn)自己沒有發(fā)現(xiàn)的東西,去獲得自己沒有獲得的感受。例如我曾在課堂上問學生:“我們可以通過什么來感受春天的到來?”大部分同學說從樹上的嫩葉,地上發(fā)芽的小草。然后我再引導學生用其他感官去感知,比如春天的聲音,春天的氣息,春風掠過臉龐的愜意等等。這樣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各種感官,學生的思維活躍了,說的內容豐富了,自然寫的內容也充實了。 “萬丈高樓平地起”有了生活中的點滴積累不愁寫不出精彩的作文來!
(二)豐富學生閱歷,增長見識
古人云:“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教師要有計劃地引導學生為積累作文素材而進行社會實踐活動。如參觀博物館、紀念館、科技館,參觀名勝古跡,找廣告、標語的錯別字,調查家鄉(xiāng)的名人事跡,夸夸家鄉(xiāng)的美景和特產……春天,帶領學生親近自然,去發(fā)現(xiàn)春天的美景;夏天,帶領學生擁抱自然,感受夏天的豐富多彩;秋天,帶領學生走進田野,分享豐收的喜悅;冬天,帶領學生賞雪,玩雪,體驗冬天的魅力。根據(jù)節(jié)日可以開展植樹活動,開展學雷鋒活動……例如:學校組織學生去秋游,學生親身游覽了景物后,我安排了一篇秋游的作文,學生把在游覽中看到的、聽到的、做到的、想到的、體會到的內容描寫得生動,真實。通過一系列的社會實踐活動,豐富學生的閱歷,增加學生的直接經驗,讓學生感受自然、社會這部“百科全書”,并在增長的同時,受到歷史,文化的熏陶,儲存習作資料。
三、借用文本,給學生多練筆
葉圣陶曾說過:教材無非是個例子。入編教材的每一篇課文都是經過作者仔細推敲的優(yōu)秀范文,蘊含著極其豐富的可供學生進行創(chuàng)造性習作的資源,因此,教師要充分重視并挖掘這一不可忽視的習作資源,為學生提供更多練筆的機會,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例如《桂林山水》一文,為了讓學生掌握寫景物的方法,教學時我在引導學生理解了桂林山水的特點,感受桂林山水的美,領悟作者細致觀察、抓住特點、運用對比描寫景物的方法后,我讓學生按照這種方法寫一篇《我的家鄉(xiāng)》的文章。結果學生們興致勃勃,寫得很成功。又如:著名作家老舍的《貓》一文是一篇典型的總起結構的文章。我先讓學生明白什么是“總起——分述”,然后指導學生模仿這種結構,寫一篇介紹某種小動物的文章。寫完后再引導學生拓展思路,讓學生懂得用這樣的寫法還可以寫某個人,某件物品,某處景物等。通過這樣的練習,學生可以發(fā)現(xiàn),作文其實就在自己的語文學習中。
四、廣泛閱讀,強化學生的語言積累
古人云:“勞于讀書,逸于作文?!薄白x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边@兩句名言訓導出了讀書積累與寫作之間內在的必然聯(lián)系。只有經過長期積累,語言才會豐富,寫作時大量好詞好句才會涌向筆端?!昂穹e而薄發(fā)”,這是古人在長期實踐中摸索出來的一條寶貴的經驗。
在教學中,我們如果離開閱讀談寫作或離開寫作講閱讀都收不到好的效果。如果沒有大量的閱讀,就沒有豐富的語言積累,寫作將成為無米之炊。
為了督促學生搞好積累,我要求學生每天保證閱讀量,要求學生做到“五個一”:即每周讀一本好書,寫一篇讀書筆記,每天記一個成語、背一句名人名句、讀一首古詩。讀書筆記的內容既有精彩的字詞句段,又有閱讀時的誘惑和感想等,定期在班內檢查交流。平時我還在班上開展讀書交流會,成語接龍,朗誦比賽、文學知識競賽等有趣有益的活動,提高學生自覺積累的興趣和積極性,加深他們對語言本身及其應用的印象。
實踐告訴我們,學生通過大量的課外閱讀,既增長了知識,開闊了眼界,又提高了學生的認識,陶冶了情操,引發(fā)了學生的寫作欲望,提高鑒賞能力,豐富學生的語言,領會和掌握一些基本的寫作規(guī)律。
總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給予作文教學充分的重視,必須不斷在教學理論中探討教法,在教學實踐中獲得啟發(fā),總結經驗,在作文教學中走出自己的路子。
參考文獻
[1]林文虎.小學作文寫作指導與教學研究《課外語文(下)》2016年9期
[2]陳玉芬.小學生作文指導策略探究《教育教學論壇》2014年3期
[3]陳紅霞.小學作文生活化教學探析《小學生作文輔導》 2016年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