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美玲
作為多年的班主任,我咀嚼過失敗的苦澀,也品嘗過成功的甘甜。我認為對于那些“問題學生”的教育不僅僅是一項工作、是一件事情,更是一種力量、是一種智慧。只要有了師愛這個支點,學會等待與分享,真心地關心他們,耐心地幫助他們,就是天大的“頑石”也能煉成金。
一、等待機會分享幸福
等待,是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學生——不急于求成,不拔苗助長。有問題的孩子尤其需要老師的等待,尤其需要一個機會渴望得到老師的表揚與肯定。有時,一個關愛的眼神,一句信任的鼓勵,都能贏得他們的愛戴和信賴。
李杰患多動癥,父母都是普通工人。他每天不是打這個一拳,就是罵那個人一句。從來不認真聽講,也不做作業(yè)。這個人在班里就是個定時炸彈,時時刻刻都有人告他的狀。曾經(jīng)有那么一瞬間,想去找校長放棄這個學生。但后來和他媽媽的一番長談,讓我改變了主意。她說:“孩子回家總是王老師長,王老師短的,他和你有緣啊?!边@一個“緣”字,讓我幡然醒悟:天使的翅膀雖然折斷,但不能因此拋棄他。在教育的使命中一個都不能少。
那怎樣讓他融入班集體呢?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觀察了解,我發(fā)現(xiàn)他特別喜歡體育,說起活動項目和各大明星頭頭是道。抓住他“樂于參加集體活動”這一優(yōu)點,我對其進行全方位教育。我安排他做體育課代表工作,經(jīng)常找其談話,肯定他、鼓勵他。后來他積極參加學校的跳繩比賽,獲得男子第一名;在運動會上他又力挫群雄,為班級爭得了難能可貴的男子200米冠軍。當期末評選標兵時,全班同學一致推選他為文體積極分子。他激動地熱淚盈眶。當我們學會用等待的心情關注他們時,我們就能少一點苛責,多一份理解,我們就能分享到他進步成長的幸福。
二、等待機會分享快樂
等待是用從容的心態(tài)對學生——不心浮氣躁,不敷衍塞責。愛學生,就必須把自己當作學生的朋友,當作知己,在等待中去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去享受他們的成長幸福。
楊晗的課堂紀律很差,但聰明,做題時又快又對。每次批完后,就回到座位與前排同學竊竊私語,被老師撞見后,他或裝著認真讀書,或低頭寫字,變臉像變戲法似的。我絞盡腦汁,收效不大。機會來了,一次,學校要收書款費用,他對我說:“王老師,班長那兒挺忙,我來收錢行嗎?”我猶豫了一下還是說“行”。讓我沒想到的是,早讀后他就把整整齊齊的1000多元錢交給我。我在班里特別表揚了他,還打電話告訴了他的家長。那一刻,他用欣喜的目光看著我。后來,他把這件事寫成了一篇短文,我又積極幫他聯(lián)系報社,最終發(fā)表,那就是《老師的不經(jīng)意,我的大得意》。當我們用欣賞的眼光看待這些問題學生時,當我們用極大的耐心尋找閃光點時,我們就能聽到花開的聲音,我們就能分享盛開的喜悅。
三、等待機會分享成功
等待是用樂觀的心態(tài)對學生——不指望一次活動、一次談話,就收到立竿見影的效果,要相信他們是晚開的花,晚種的樹。對于“頑石”更要在等待中講究愛的情感、行為和藝術。
王東,個性孤僻,好戰(zhàn)。家長在外地工作,每天和孩子交流的時間少,奶奶年老體弱,不能滿足他心理需求,這導致他心理承受能力弱,不善交朋友,只能用武力發(fā)泄內(nèi)心的苦悶。下課做操,他不時地打那個一下,推那個一把,還咯咯直笑,有點兒神經(jīng)質。
為了鍛煉他,我故意安排了一個性格開朗的女孩子和他同位,安排數(shù)個班干部活躍在他的身邊,陪他打球、學習。可以說,那個學期,整個班委會的重點工程就是改變他,讓他成為班集體的一員。慢慢地,他開始變了,作業(yè)開始完成了,說話也比較文明了,而且竟然有繪畫的天賦。就在這時,我又和班委會商量,吸收他進來,就讓他當宣傳委員,負責板報和墻報設計。他別提多高興了。在接下來的“五一板報”評比中,他連續(xù)兩個周放學后,在教室里設計細節(jié),繪出花邊和人物形象,又書寫了大題目和小板塊題目,不好就毀,再寫再畫,一起搭檔的另一名同學說“我從來沒有想到有人比我還認真,他真是一絲不茍”結果,我班以精致的整體設計,豐富的文體內(nèi)容,美妙大方的字體贏得了全校第一。那一刻,我看到了一顆鉆石璀璨奪目。
2012年1月1日,班里要開新年聯(lián)歡會。班長特地把主持人機會給了他。他每天晚上背主持詞到12點,還與另一個主持在課余時間不斷排練,嗓子嘶啞,喉嚨疼痛,最終聯(lián)歡會非常成功,他的風趣幽默給了我和老師們極大的驚喜。當我們學會用等待的心情關注他們時,就會少一點冷漠,多一份希望。學會分享,就是要學會傾聽,學會走進孩子的內(nèi)心世界。
這么多年來,我所任教的班級考核一直名列前茅,就是因為我對這些問題學生付出了極大的心血。這幾個孩子只是艱辛工作的冰山一角。我會繼續(xù)用慈愛呵護純真,用智慧孕育成長,用真誠開啟心靈,用希翼放飛理想,用青春和熱血譜寫班主任工作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