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細紅
作文教學中普遍存在著“教師批改作文,學生看評語”的現(xiàn)象。這樣,學生不僅得不到修改、推敲方面的鍛煉,還會錯誤地認為修改作文是教師的事,養(yǎng)成寫完了事的不良習慣。這對提高學生的作文寫作水平極為不利。教師要轉變觀念,變“替學生改作文”為“指導學生自己修改作文”。把作文教學的著力點放在培養(yǎng)學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上。
一、讀改結合,以讀促改
一、學生閱讀基礎
我們的學生都是外來務工子女,學前親子閱讀幾乎是一片空白,孩子們所擁有的書籍也非常少,再加上家庭讀書氛圍不濃,家長的重視程度不夠,在課外書閱讀方面投資較少,學生們踏入小學時閱讀習慣尚未養(yǎng)成。因此,培養(yǎng)學生們的課外閱讀興趣,學校和老師的責任顯得尤為重大和緊迫。
二、如何培養(yǎng)學生閱讀興趣
(一)學校的大力支持
為了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建設,學校全面啟動了“書香校園”活動,并把它作為學校工作的重點工程,狠抓落實。讓讀書成為同學們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使同學們擠時間讀書,多讀一本書,多一份智慧,多一份力量。在讀中學,在讀中樂,與書為友。為此,學校特成立了創(chuàng)書香校園領導小組,并給每班教室都配置專用書柜。另外為了方便學生隨時閱讀,圖書館定期給班級圖書角更換一批新書。為了營造更好的閱讀氛圍,學校每天開放學生閱覽室。學期末進行“書香班級”“書香少年”評選活動,并進行表彰。
(二)老師的引導作用
1.親師繪本閱讀,撒播閱讀種子
多羅西·懷特在《關于孩子們的書》中提到:“圖畫書是孩子們在人生道理上最初見到的書,是人在漫長的讀書生涯中所讀到的書中最重要的書。一個孩子從書中體會到多少快樂,將決定他一生是否喜歡讀書?!崩L本以豐富多彩的圖畫和精煉優(yōu)美的文字來講述故事,學生們喜聞樂見,很容易接受。
因為我們的孩子在學前沒有接觸過繪本,也沒有親子閱讀經歷,所以我決定用自家的繪本資源給孩子們一塊分享,盡可能彌補他們的缺失,讓他們也能感受繪本的精彩與美好。這也是我個人心愿:做一件讓世界變得更美麗的事——在孩子們心田撒下閱讀的種子。
一年級剛開學時,孩子們一些習慣尚未養(yǎng)成,有的難以坐下來,為了安撫情緒,在完成作業(yè)的情況下,我就給他們欣賞繪本,發(fā)現(xiàn)孩子們個個聽得專注,聽得開心。有時我會把它作為獎勵措施,只要今天表揚棒,老師就給你們讀繪本,發(fā)現(xiàn)孩子們的表現(xiàn)越來越如我所期待,于是那時我們幾乎每天都能抽出5~15分鐘讀繪本。有時隔壁班級過往的同學也會為此駐足聆聽、欣賞。
2.老師業(yè)余參與閱讀,做好帶頭作用
身為人師,兼為人母,自己要以身作則,起好帶頭作用,用自己的行為去給孩子們樹立榜樣。每天晚上睡前,我和兒子都坐床上看書一到一個半小時。有時看看教育類書籍,有時看看文學類的,有時給孩子讀故事。在給孩子讀書的過程中,也增加了我與學生們的共同話題。
3.老師推薦書目,指導閱讀方向
作為一個母親,我一直堅持親子閱讀,在給孩子讀書的時候,我更能了解到孩子們的需求,哪些書適合他們,哪些書受孩子們歡迎。這些閱讀經歷,讓我對童書有了更深的了解,在給孩子推薦書目時,會充分考慮學生的性格、年齡特點。比如班級里有不愛學習,頑皮、愛撒謊的男孩子,我就推薦他們看《木偶奇遇記》(班級圖書角有此書)。我還會推薦男生們看《魯濱遜漂流記》,希望他們能像魯濱遜一樣,遇到困難有克服困難的勇氣和毅力,這是每一個男生都應具備的高貴品質。
有時我的推薦不會那么直接,我會不經意間給孩子們講某本書的細節(jié)或內容簡介,調起他們的味口。一次我就提到了《窗邊的小豆豆》小豆豆在學校是個不受老師歡迎的學生,她上課總把書桌的蓋子開了關,關了開,足有上百次,然后離開桌子到窗邊往外看,朝外面大聲叫道,嚴重影響老師和同學們上課。后來媽媽不得不給她轉學,來到了巴學園。在新學校,他們的教室是電車;他們每天可以自由選擇自己喜歡的座位;他們也可以自由選擇先上什么課,根據(jù)自己的興趣來;他們穿上最差的衣服到學校來;他們每天吃中飯前都要合唱一首《飯前歌》……學生們聽了都非常好奇和向往這種生活,也非常想了解書中的小豆豆。第二天,我們班的葉萬航同學就去書店買了一本回來。看過之后,就在班上流傳開了,這書兩個學期陸續(xù)有人借閱。
4.老師及時鼓勵,激發(fā)閱讀興趣
作為老師,課堂上的鼓勵話語尤其重要。比如某個同學,在課上,回答出別人都不知道的課外知識時,我會這樣說:“你回答的很精彩,請問你是從哪知道的?”學生會說我看了什么書。其他同學就會向他投向贊許的目光,同時內心里也渴望看相關的書。那個受到老師和同學表揚的同學讀書的勁頭就更足了。
為了鼓勵學生閱讀,我還采取了其他激勵措施。我們每個月評選一次班級“閱讀之星”兩名,根據(jù)他們的閱讀量和讀書筆記綜合考慮,勝出者能獲得老師的贈書一本。
(三)同學的榜樣力量
同學的榜樣力量是無窮的。我們班有一位學生家里父母教育理念較先進,經濟條件也較寬裕,在孩子讀課外書方面比較支持。自從孩子一年級愛上閱讀后,家長總以書籍作為物質獎勵。久而久之,這孩子讀書速度越來越快,所讀書籍越來越多,讀書面越來越廣,在課堂與老師碰撞的火花越多,同學的贊許目光也越多。用一個同學的話來概括他就是班公認的“愛心大使,閱讀達人”。他常常把看過的好書一批一批地往班上搬,有的私自借給同學,一借就是十幾人,有的一人借幾本,還有些書放到班級圖書角,三年級上學期僅他一人就為班級角貢獻40本課外書(這些書期末返還)。大家都樂意和他做朋友,課后與他看書比賽。他的書有科普類、偵探類小說、校園小說,類別豐富,符合孩子們的年齡特點,因此非常受同學們歡迎。整個班級在他的影響下,就掀起一股讀書風潮。
三、閱讀成效
在師生共同努力下,現(xiàn)在我們304班同學閱讀興趣越來越高。據(jù)統(tǒng)計每天堅持看課外書的有26人,一周能看一本書(約兩三百頁)有28人,一周能看兩本的有13人,一周看三本以上的有6人。每天能堅持看半小時的23人,每天1小時有9人,每天超過1小時的有7人。
看到孩子們的表現(xiàn),我倍感欣慰。每到周一,發(fā)現(xiàn)孩子們吃飯速度特快,就為了早點去排隊借到自己心儀的書。許多學生告訴我,晚上看書看得入迷都不想睡覺,需要父母提醒睡覺時間到。讀課外書已經成為許多學生睡前的必要環(huán)節(jié)和習慣。
曾經一個支教老師問班上同學,你們認為幸福是什么?一個學生如是說:“我覺得幸福就是——每天晚上吃飽喝足之后,躺在溫暖的被窩,看著自己心愛的課外書?!?/p>
中國的兒童閱讀教育是一個長期的、艱難的工程,在培養(yǎng)孩子們閱讀興趣的道路上,我還處于探索中,用自己微薄的力量積極投身實踐,盡可能引領孩子們走上閱讀的幸福人生之路。
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頭戲,它是我們培養(yǎng)學生作文修改能力最有效的途徑。教材中的文章,都是作者潛心構思、字斟句酌過的。一句話,一個詞,無不凝聚著作者的心血。通過閱讀教學,使學生了解作者謀篇布局、譴字造句等多種方法,教師運用學習遷移的規(guī)律,讓學生把學到的方法運用到修改作文中來,提高修改作文能力。讀改結合一般經歷以下四個階段。
(1)明理。借助課文中的字、詞、句、段,文章內容,讓學生明白寫作文要做到“主題好,選材新,感情真,寫具體,段落明,語句通,用詞好,無錯字?!?/p>
(2)修改。這個階段運用學習遷移規(guī)律,重在培養(yǎng)學生的修改能力。修改的材料來自學生的作文。教師可以摘取學生作文中的句子集體修改,也可以指定一篇作文學生個別修改。
(3)交流。評議是一個反饋的過程,學生把自己修改的結果、原因告訴同學及老師。老師、同學評議他的修改是否恰當,老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構成了信息反饋、信息接收的網絡,共同影響,使學生修改能力有明顯的進步。
(4)總結。這是一個鞏固的過程,對所學內容進行概括、總結,使學生加深理解,鞏固記憶,總結可由教師承擔,也可讓學生總結。
深藍的天空中掛著一輪金黃的圓月,下面是海邊的沙地,都種著一望無際的碧綠的西瓜。其間有一個十一、二歲的少年,項戴銀圈,手捏一柄鋼叉,向一匹猹用力地刺去。那猹卻將身一扭,反從他的跨下逃走了。這段文字選自《少年閏土》,文章之所以生動形象,得力于作者在動態(tài)中描寫人物外貌。教學中我抓住這個寫作特點,對學生進行了修改作文的訓練,讓學生把這段文字跟自己描寫人物外貌的段落進行比較,有何不同。從中學生明白描寫人物外貌不能孤立靜態(tài),應該放在環(huán)境中動態(tài)地去描寫人物外貌。明白了寫作方法,學生改起來就有的方矢了,經過學生修改一個個栩栩如生的人物躍然紙上:“烈日下,一個十一、二歲的小男孩在田埂上奔跑。他被那毒辣辣的太陽曬得黝黑的身上,穿著一件舊的紅背心,下身穿一件短褲衩,不時抹去頭上的汗珠?!?/p>
學生作文時擬題往往缺乏新鮮感,例如寫事的習作,就直接以事件為題,如《釣龍蝦》《學游泳》。而教材中的題目卻精彩紛呈。第十一冊課文《布衣元帥》中有三個故事,三個故事的命題各有特點:《一塊地毯》以事物作題;《看門老人》以人物性質為題;《路是自己走出來的》以人物語言為題。我抓住這個特點,對學生進行了修改作文題目的訓練。要求學生給寫好的習作從多個角度擬題,比較哪個最合適。學生有例可循,改起題目來得心應手,效果頗佳。只要堅持讀改結合,以讀促改,學生的修改作文能力一定能得到長足進步。
二、處理好批與改的關系,以批促改
現(xiàn)在多數(shù)教師沒能很好地處理好批與改的關系,批改常由他自己一人完成,沒能充分發(fā)揮兩者之間的聯(lián)動作用。其實,批是改的基礎,批為改服務,改是批的目的。只有在實際教學中充分利用此關系,才能有效地提高學生修改作文的能力。
(1)教師批,學生改?!敖處熍笔侵附處熢谡J真閱讀學生作文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需要修改之處做上各種符號或加以眉批,發(fā)現(xiàn)妙詞佳句加以鼓勵?!皩W生改”是指學生細心體會教師所畫的符號,所加的眉批,根據(jù)教師做的批注認真地加以修改。我在作文教學中按此方法,批、改分離,以批促改,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2)互批互改。組成三人或四人批改小組,選擇一個學生的作文互相討論,共同修改。學生積極評議,同學之間互相影響,促進修改作文能力的提高。
(3)面批面改。面批是作文教學中最典型的因材施教的方式,是學生最愿意接受的一種批改方法,它溝通直接,突出反饋的作用,能幫助學生辨析習作中的正誤,為自己修改作文提供依據(jù)。對學生作文中存在的個別性問題宜采用面批的方法。通過親切交談,了解作文內容的真實性,對于寫作文相對困難的學生,一邊啟發(fā)、一邊引導學生自己修改。為培養(yǎng)學生修改作文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礎。
三、上好作文講評課,為“改”創(chuàng)造條件
講評的過程是一個不斷培養(yǎng)學生良好動機的心理過程,是錘煉學生作文思維品質的過程,是發(fā)展學生內部語言和書面語言的過程,是不斷提高寫作效率的過程。講評課上,教師宣讀的散文,批改的示范,集體的評議為學生自我修改作文創(chuàng)造條件。一堂好的講評課,要注意以下幾點:
(1)目標要少而精。作文講評課目標制定要少而精,切忌面面俱到,多而雜。這樣有利于學生修改自己作文時目標明確,從而提高修改效果。目標可圍繞此次作文的訓練目標制定,也可圍繞學生作文中出現(xiàn)的通病進行確定。例如:十一冊第三單元《我尊敬的人》是學生第一次接觸圍繞中心選擇事件的習作練習。學生選擇的事件多數(shù)欠典型,講評課以此為目標,出示優(yōu)秀的范文,讓學生模仿。小組討論一篇習作,共同評議事件是否典型,如事件不夠典型,再選擇什么事件來寫,理由是什么。反復評議,讓學生懂得事件要典型,從而為學生修改作文打下基礎。
(2)講評課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作文講評不能只是“教師講,學生聽”,而應該是師生共評。無論是品味優(yōu)秀作文,還是分析作文的得失,或者是推敲有疑義的詞句,教師都不能簡單地把結論灌輸給學生,而要引導學生充分發(fā)表意見,使學生自己品出味道來,看出得失來,推敲出結果來,促進學生修改能力的提高。
培養(yǎng)學生修改作文能力,能有效提高學生寫作能力,是培養(yǎng)學生主動學習的一種有效方式,是實施素質教育的具體體現(xiàn)。作為語文教師,一定要培養(yǎng)好學生修改作文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