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丹鳳,沙 金
(1.廣東海洋大學 法政學院,廣東 湛江 524088;2.廣東海洋大學 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廣東 湛江 524088)
?
團隊實踐教學中學生個人成績評定方法研究
王丹鳳1,沙 金2
(1.廣東海洋大學 法政學院,廣東 湛江 524088;2.廣東海洋大學 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廣東 湛江 524088)
團隊實踐教學中學生個人成績的準確評定直接影響實踐教學的質(zhì)量。通過綜合考慮“質(zhì)”“量”兩個維度,并針對現(xiàn)有評價方法中對參與者要求較高、實施過程復雜、計算繁瑣且可靠性差等不足,設計出了基于團隊整體績效的學生個人成績評價模型,保證了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學生個人成績評定的公平與準確。通過算例分析,證實了其有效性及可行性。
實踐教學;成績評定;團隊;個人
在我國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眾教育轉(zhuǎn)型的過程中,實踐教學因其能夠彰顯學生的主體地位[1]、體現(xiàn)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的教育理念[2]、有利于學生知識的消化和拓展[3]以及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實際分析問題的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4]而成為培養(yǎng)高素質(zhì)實用型人才的重要教學環(huán)節(jié)[5]。隨著社會的快速發(fā)展,個人與組織都處于急劇的變革之中,傳統(tǒng)的“單打獨斗”型發(fā)展模式已不能適應經(jīng)濟全球化與競爭國際化的雙重挑戰(zhàn)了,因此,組建工作團隊已成為應對變化的有效方式了[6-8]。
理論結(jié)合實踐與團隊協(xié)同工作的雙重需求,催生了團隊實踐教學這一新型的教學模式。團隊實踐教學所具備的深刻理論基礎和現(xiàn)實意義,使之受到了越來越多高等院校的青睞,并得到了越來越廣泛的應用。然而,在團隊實踐教學的具體實施過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不盡人意的地方。其中,較為突出的就是學生個人成績的評定不夠客觀、準確。因此,研究如何在團隊績效基礎之上準確地評價個人成績,對于促進團隊作用的充分發(fā)揮具有極強的理論和現(xiàn)實意義。
團隊是一種協(xié)作關系,團隊合作的最終產(chǎn)出取決于成員之間的協(xié)調(diào)和努力(不是單個成員產(chǎn)出的簡單加和[9])。類似于團隊合作關系,團隊實踐教學也存在有三種關系,即工作關系、績效關系和薪酬關系[10]。良好的工作關系(學生之間的默契配合)是優(yōu)質(zhì)績效(優(yōu)秀的學科成績)的基礎,優(yōu)質(zhì)的績效則產(chǎn)生滿意的薪酬(優(yōu)秀成績所帶來的獎學金等獎勵),而令人滿意的薪酬又進一步增強了工作關系,進而使團隊獲得更好的績效。如何正確評價個人在整體中的成績,以及既能促進整體績效的提升又能滿足個人進步的需求,就受到了學術界和企業(yè)界的廣泛關注。
團隊中,個人績效的評價應強調(diào)個人績效和團隊績效并重,以引導成員追求“團隊產(chǎn)出”的最大化[11]。因為,過分關注個體不能充分反映團隊的整體利益,不利于組織的長遠發(fā)展[12];過分強調(diào)團隊則容易引發(fā)不公,進而降低團隊的工作效率。因此,引發(fā)了眾多專家、學者的關注。如楊俊輝等[13]分析了影響團隊中個人績效的主要因素及其相互關系,建立了個人績效綜合評價指標體系;同時,結(jié)合個人績效評價特點,構建出了相應的模糊綜合評價模型。段磊[14]則設計、開發(fā)了針對中國企業(yè)員工的個人績效評價量表,依次構建了符合企業(yè)實際的“三維績效模型”。萬青等[15]基于創(chuàng)新管理相關理論,提出了涵蓋個人與組織兩個層面的知識型員工創(chuàng)新績效概念模型。鄭芳等[16]研究了以ESI學科分類為基礎的百分位數(shù)指標計算方法,驗證了百分位數(shù)指標用于個人科研績效評價的可行性和適用性。朱新青等[17]基于平衡記分卡理論,為護士的績效考核設計了相應的指標體系及評測方法。王雪琴[18]運用層次分析法建立的績效考核指標體系對高職院校輔導員的績效進行了考核。陸慧[19]同樣運用層次分析法對高校教師進行了績效考核。劉寶錄[20]采用了BSC現(xiàn)代管理思想和AHP方法相結(jié)合的思路,建立了高校績效評價指標體系。易艷鈴[21]以“管理學原理”課程為研究對象,分析了參與式教學過程中出現(xiàn)的搭便車問題的成因,闡述了解決此問題的思路,并對考核方式進行了改進,提高了參與式教學效果評估工作的準確性。
綜合現(xiàn)有文獻,在對團隊中的個人績效進行評價時,認為現(xiàn)行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不足:第一,基于模糊綜合評價方法,并通過專家評判等方式建立的較為詳盡的績效指標體系,雖然增加了評價結(jié)果的準確性,但也增加了考核過程的復雜性。由于對參與考核人員的要求較高,該方法不利于大面積推廣。第二,研究多集中于如何對整體績效進行分配,或直接對個人成績予以量化,鮮有涉及在團隊成績已知的前提下對個人成績進行評定的探討。上述缺憾使得現(xiàn)有的績效考核方法無法有效地應用于團隊的實踐教學之中。因此,本文在改進傳統(tǒng)層次分析法(AHP)的基礎上,綜合學生在實踐教學過程中完成任務的“質(zhì)”“量”兩個維度,設計出了公平準確且簡單易行的團隊實踐教學中學生個人成績評定方法。
團隊實踐教學屬于項目教學[22],在對學生進行個人成績評定時,須兼顧團隊整體與學生個人績效,以促進個體在團隊中作用的發(fā)揮,實現(xiàn)更好的教學效果。
(一)評價模型建立
團隊實踐教學中的每位學生均在整體和個體兩個層面上負有責任。目前,我國高等教育對于團隊實踐教學學生學習質(zhì)量的評價,主要采取先由教師對團隊學習成果(如團隊調(diào)研報告、案例分析報告等)進行評分,然后在此基礎上再對學生的個人成績作出評價。因此,必須建立合理的個人成績考核體系,以促進個人在團隊中作用的發(fā)揮。無論是對于團隊還是對于個人的考核,應同時注重質(zhì)與量兩個方面。而成績的評定也必須是質(zhì)與量的有機結(jié)合,過分強調(diào)“質(zhì)”會引發(fā)吹毛求疵,過分重視“量”則會導致濫竽充數(shù)。在充分考慮質(zhì)、量雙重體現(xiàn)以及個人與整體的相互關系基礎上,我們建立了學生個人成績評價模型,見式(1)。
(1)
式中:Si為團隊中第i個學生的最終成績;α(0<α<1)為團隊工作“量”在評分中的權重;1-α表示工作“質(zhì)”在評分中所占比例;ωi為團隊中第i個學生的綜合付出在團隊總工作量中的權重;N為團隊成員數(shù)量;K為團隊整體工作成績。
由于國內(nèi)高校只對個人成績進行評定和錄入,故本模型以計算某課程團隊實踐環(huán)節(jié)的學生個體成績Si為目標。其中,α體現(xiàn)了工作量對于成績評定的影響程度;K作為教師對于團隊整體工作質(zhì)量的評分,是團隊工作“質(zhì)”和“量”的雙重體現(xiàn);NK是基于廣泛采用的百分制計分體系,是對團隊總工作量的刻畫(每位學生的工作量期望為K分,團隊總工作量為NK);ωi反映了個體付出在團隊總體工作量中所占的比例。公式(1)右側(cè)第一部分反映了當團隊績效為K時,在該團隊實踐教學項目中工作“量”占比為α的情況下,每位學生所付出的工作量在團隊總工作量(NK)中所占份額ωi的百分制體現(xiàn),表明的是個體付出對于自身成績的影響;公式⑴右側(cè)第二部分則是該實踐教學項目中工作“質(zhì)”占比在學生最終成績中的反映,體現(xiàn)出團隊整體績效對于個人成績的影響。此評價模型體現(xiàn)出了團隊實踐教學整體成績和個體付出對于個人成績的共同影響。
(二)參數(shù)選擇方法
為準確評價學生的個人成績,我們必須科學選擇公式(1)中的各項參數(shù),既要體現(xiàn)出質(zhì)與量的兼顧,又要公平地對待團隊中的每個成員。
(1)參數(shù)α的確定。不同的課程性質(zhì)、不同的實踐內(nèi)容對于學生能力培養(yǎng)和素質(zhì)考查方面存在有較大的差異,故不同的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在評價學生成績時,對于質(zhì)和量的側(cè)重程度也就有所不同。當實踐教學側(cè)重于培養(yǎng)學生吃苦耐勞、甘于奉獻的精神時,可賦予α較大的數(shù)值(加大工作量投入在成績評定中的比重,引導學生為提高自身成績而更多地付出);當需要考查學生學術素養(yǎng)、理論知識的掌握時,可適當降低α數(shù)值(提高整體得分在成績評定中的作用,將學生的投入重點轉(zhuǎn)移到團隊工作“質(zhì)”的提高上來)。參數(shù)α數(shù)值的選擇,體現(xiàn)出了成績評定過程中質(zhì)、量并重的課程特色。
(2)參數(shù)N的確定。N表示團隊規(guī)模,代表了參與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每個團隊的人員數(shù)量?!皥F隊規(guī)模并不一定是人們立即考慮的問題,但它的確很重要?!?伊萬·維滕貝格)珍妮佛·S·繆勒的研究表明:如果需要進行有效的協(xié)調(diào)和激勵,5~6人規(guī)模剛好合適,這個數(shù)字可以讓每個人都能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才能。當團隊規(guī)模超過6人時,每位團隊成員都開始尋求組建自己的“小圈子”,且“社會惰性”也增強了管理的難度。結(jié)合目前高校自然班規(guī)模普遍在35人左右的現(xiàn)狀,建議實踐教學的團隊規(guī)模盡量控制在5~6人的水平上。
團隊實踐教學注重培養(yǎng)學生與不同團隊成員協(xié)同工作的能力。在現(xiàn)實場景中,學生通常自由組隊,選擇自己熟悉的人進行合作。一方面,熟人之間的合作自然存在默契,但容易導致思維僵化,缺乏創(chuàng)新。另一方面,“熟人關系”往往導致“人情泛濫”,尤其在團隊內(nèi)部自評時,因礙于情面而助長“搭便車”的行為。因此,建議對學生按5~6人的規(guī)模進行隨機分組,但團隊內(nèi)角色的劃分和任務的分配則由學生自行決定。
(3)參數(shù)K的確定。K作為團隊教學實踐完成情況質(zhì)、量的雙重評價指標,通常體現(xiàn)為團隊工作成果的評分。該評分由任課教師按照教學大綱要求并結(jié)合具體情況給出,本文在此不展開討論。
(4)參數(shù)ωi的確定。ωi直接反映了“個人努力”與“團隊績效”之間的關系。由式⑴可知,其與個人最終成績存在正相關關系,可以鼓勵學生為提高個人成績而為團隊多做貢獻。ωi描述了第i個學生的工作量得分在團隊工作量總分(NK)中的權重,體現(xiàn)了團隊中個人評價的公平性。
現(xiàn)有研究較多選擇運用AHP方法對每個成員在團隊中的貢獻進行權重確定,但需要對團隊成員的各自貢獻進行兩兩對比,構造判斷矩陣,然后再經(jīng)過一致性檢驗,最終得出各成員的貢獻程度權重。由于團隊成員各自付出工作量的評判需要每位成員的參與,使得該方法實施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生對于層次分析法是否具有較為深入的了解。為了合理評價而對所有學生進行AHP方法培訓顯然是不現(xiàn)實的,且在團隊規(guī)模達到6人的情況之下,即便熟練地掌握了該方法,也難以保證所構建的判斷矩陣能夠通過一致性檢驗。為此,本文對AHP法進行了改進,以便于計算學生個人工作量在團隊中的權重。具體過程如下:
首先,經(jīng)過團隊成員共同協(xié)商,將每位成員的工作量分等級填入表1(在相應位置打“√”),然后按如下轉(zhuǎn)換規(guī)則構建判斷矩陣,如式⑵所示:若成員2的工作量在成員1工作量的右側(cè),則b=成員2等級-成員1等級+1;若成員2的工作量在成員1工作量的左側(cè),則b=成員1等級-成員2等級+1。依次類推。之后,按照AHP法步驟計算成員工作量權重ωi。如此操作不但簡便易行,而且還能保證判斷矩陣的一致性,省去了一致性檢驗的風險及繁鎖過程。
表1 團隊成員工作量統(tǒng)計表
(2)
本節(jié)以某課程實踐教學中一個由6人組成的R團隊為例,說明如何對每位學生進行成績評定。假設α=0.4,N=6,K=75,工作量統(tǒng)計如表2所示。依照轉(zhuǎn)換規(guī)則形成判斷矩陣(3)。
表2 R團隊成員工作量統(tǒng)計表
(3)
通過計算得到判斷矩陣A的一致性指標CI=0.042 8,一致性比率CR=0.034 5<0.1,通過一致性檢驗。團隊中各成員最終分數(shù)計算結(jié)果如表3所示。
表3 R團隊成員個人成績評定表
表3表明,即使在團隊總成績不理想(75分),以及并不側(cè)重工作“量”評價(α=0.4)的前提下,只要個體付出足夠多的努力,學生個體依然可以取得良好的成績(成員3的100分)。與之相對,成員4和6則因付出的工作量相對其他成員少,致使其個人成績不及格。對于算例的分析表明,該模型能夠有效地激發(fā)學生在團隊中的付出意愿,有益于團隊精神的培養(yǎng)。借助于已有計算機軟件(如Office Excel),不但可以使本模型的計算過程更為輕松、簡便,而且還可以增強其在實際運用中的可行性。
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如何基于整體績效準確評價個人成績在現(xiàn)有研究中尚未受到足夠重視。本文所設計的學生個人成績評價模型,充分體現(xiàn)了質(zhì)、量并重的原則,有效地激發(fā)了學生的團隊意識,并對培養(yǎng)學生協(xié)同工作、提升團隊實踐教學效果具有較強的理論和現(xiàn)實意義。
[1] 劉影,閆冰.探索高校實踐教學管理規(guī)律,強化大學生實踐能力培養(yǎng)[J].長春工業(yè)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06,27(1):83-85.
[2] 單穎.參與式教學方法在高校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皖西學院學報,2006,22(4):154.
[3] 陳素琴.加強高校管理類專業(yè)實踐教學的思考[J].連云港化工高等??茖W校學報,2002,15(4):85-88.
[4] 陳素珍,張學玲,蔡海生.高校實踐教學與素質(zhì)教育[J].江西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1(4):170-172.
[5] 付順,姚圣國.高校實踐教學工作思路的創(chuàng)新探索[J].實驗技術與管理,2006,23(8):14-15.
[6] SALAS, STAGL BURKE. 25 years of team effectiveness in organizations: research themes and emerging needs[J].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industrial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 john wiley& sons, ltd. 2004(19): 47-91.
[7] BELBIN. Beyond the team[M]. Oxford, UK: Butter Worth-Heinemann, 2000.
[8] COHEN, BAILEY. What makes teams work: group effectiveness research from the shop floor to the executive suite[J]. Journal of management, 1997, 23(3): 239- 290.
[9] 逯宇鐸,于嬌,劉媛媛.三類R&D團隊中個人績效評價指標體系研究[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2,29(19):141-144.
[10] 王艷.個人努力程度與團隊績效關系研究[J].經(jīng)營管理者,2013(26):97.
[11] 郭娟,梁樑.團隊中個人績效評估體系初探[J].科技進步與對策,2005,22(2):71-73.
[12] 胡利利,許剛?cè)?王方偉,等.研發(fā)人員績效考評[J].企業(yè)管理,2005(3):65-66.
[13] 楊俊輝,李亮.知識工作團隊中個人績效的模糊綜合評價[J].西安郵電學院學報,2009,14(2):147-149,150.
[14] 段磊.員工個人績效評價維度研究[J].企業(yè)管理,2014(4):118-120.
[15] 萬青,陳萬明,胡恩華.基于多層次分析的知識型員工創(chuàng)新績效研究——考慮個人與組織雙層面因素的影響[J].科研管理,2012,33(6):8-15.
[16] 鄭芳,周群,陳仕吉,等.基于百分位數(shù)指標的個人科研績效評價研究[J].科研管理,2013(12):189-194.
[17] 朱新青,梁雁芳,梁業(yè)梅,等.平衡記分卡在護士個人績效考核中的應用[J].全科護理,2014,12(19):1796-1799.
[18] 王雪琴.層次分析法(AHP)在高職院校輔導員績效管理中的引用[J].科技創(chuàng)業(yè)家,2014(1):133.
[19] 陸慧,王令水.運用層次分析法進行高校教師績效考核[J].財會月刊(理論版),2008(4):44-47.
[20] 劉寶錄.AHP在高??冃Ч芾碇械膽肹J].科技管理研究,2007(6):88-90.
[21] 易艷玲.《管理學原理》課程參與式教學實踐與效果評價[J].貴州工程應用技術學院學報,2015,33(5):136-140.
[22] 馬妍.項目教學中個人與團隊考核評價機制初探[J].亞太教育,2015(15):290.
[責任編輯 楊玉東]
On evaluation of student individual performance in team practice teaching
WANG Danfeng1, SHA Jin2
(1.SchoolofLawandPoliticalScience,GuangdongOceanUniversity,Zhanjiang524088,Guangdong,China;2.SchoolofMechanicalandPowerEngineering,GuangdongOceanUniversity,Zhanjiang524088,Guangdong,China)
Practice teaching has been emphasized and applied extensively in order to meet the needs of higher education development. The veracity of evaluating student individual performance in team practice teaching affects the quality of practice teaching directly. To overcome the shortcomings of the high requirements for the participants, the complexity and low reliability of implementation and complex computation existing in evaluation methods, this paper creates a model which covers two dimensions of “quality” and “quantity” comprehensively, this model emphasizes the importance of individual effort in team work when student individual performance is evaluated based on team achievement. A case study in this paper confirmed the validity and feasibility of the model.
practice teaching; performance evaluation; team; individual
10.16698/j.hpu(social.sciences).1673-9779.2017.02.017
2016-11-22
廣東省高等教育教學研究和改革項目(530001069);廣東海洋大學2016年度教育教學改革項目(GDOU-B-11-209)。
王丹鳳(1980—),女,山東青島人,博士,講師,主要從事社會學研究。
E-mail:wdf980@163.com
G642.0
A
1673-9779(2017)02-0105-05
王丹鳳,沙金.團隊實踐教學中學生個人成績評定方法研究[J].河南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18(2):105-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