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海紅
摘 要:《品德與生活》是課程標準的活動型綜合課程,具有生活性,開放性和活動性。傳統(tǒng)的教育理念中,教師是教學活動的設計者、執(zhí)行者。在目前教學新理念的指導下,改變自己的角色,不再是單純知識的傳授者,而是一位對兒童活動的指導者、組織者、支持者和作者構建起這門課程的活躍課堂迫在眉睫。
關鍵詞:構建;活躍;課堂
《品德與生活》是課程標準的活動型綜合課程,隨著新課程不斷深入,深深地感受到這門課程的活力,更深刻地感悟到這門課程教學中所體現(xiàn)的生活性,開放性和活動性。下面幾種形式可以讓我們的課堂更加活躍。
一、轉變觀念,變化身份
傳統(tǒng)的教育觀念中,教師是教學活動的設計者、執(zhí)行者。在新理念的下,每一節(jié)課,每一位教師都需要轉變以前“教書匠”的身份。是一位能與孩子一塊兒活動、一塊兒學習、一塊兒游戲的好朋友。
如教學《品德與生活》第二冊教材中第三單元是讓學生體驗由共同分享所帶來的快樂。它旨在從人和人之間互動和共生共存的角度,說明分享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人與人之間不是孤立的,需要彼此援助,而與人分享快樂是一種人間真情交流和心靈溝通。根據(jù)品德社會課活動性這一特點,我把整節(jié)課設計以游戲的形式展開。具體安排如下:全班分成6組,每組8人。每組成員圍坐在一起,力求把教學活動與學生生活經(jīng)驗相融合,體現(xiàn)學生的自主性與主體性,在參與、合作中體驗分享的快樂。
二、聯(lián)系生活,引入縱深
由于小學生年齡小,知識經(jīng)驗少,但是教學時如果教師能注意引導激發(fā)他們的求知欲,喚起他們對生活對周圍環(huán)境的所見所聞。如教學《家鄉(xiāng)變了》這課時,為了讓學生更好地了解我國環(huán)境污染和破壞的情況,知道“三廢”污染的嚴重性,理解環(huán)境為什么亮出了“黃牌”,這時可讓學生談一談身邊看到的污染的情況。這時同學們的發(fā)言非常積極,爭先恐后。這時老師再引導大家說一說,環(huán)境污染降低了人們的生活質量,我們應該怎么辦呢?這時,同學們又活躍起來,有的說:“我們要多種些花草樹木,美化我們的家鄉(xiāng)?!庇械恼f:“我們要增強,法律意識,要用法律法規(guī)來保護我們的家鄉(xiāng)”。有的說:“保護環(huán)境,人人有責;我們應該從我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
三、創(chuàng)設情境,融入生活
《品德與生活》這門課程所選的題材都是來自于他們所喜歡或探究的主題。例如在教學《平安回家》這一課,可以和當?shù)亟痪箨犅?lián)系,和交警同志在一起將學生帶出校園,到社會大課堂中去進行體驗。學生可以一邊走,交警同志在一邊向同學們介紹沿途標志的名稱、作用和意義以及在馬路上行走時該注意的一些安全常識,要求學生邊聽邊說記,最后將學生帶到最近最繁華的十字路口,讓學生觀察行人如何過馬路,怎樣行走才安全?;氐秸n堂中,學生在匯報時很自然的聯(lián)系到剛才看見的情況和平時遇到的事情。學生在輕松愉快的體驗中學習到了交通規(guī)則,滿足了他們的生活所需,提升了他們的生活能力。
四、學科滲透,相互延伸
《品德與生活》并不是一門純粹德育教育的課。尤其是自然科學以及健康教育,教學內(nèi)容豐富而且極富童趣。例如:《我的家人》《我的伙伴》;又有突出科學探究的課程,例如:《我換牙了》《我有一雙明亮的眼睛》;又有表現(xiàn)集體生活的內(nèi)容,例如:《新朋友新伙伴》等等。內(nèi)容讓孩子們的生活變得健康、安全、愉快積極、負責任、有愛心、愛動腦、有創(chuàng)意,很適合低年級的學生。學生不僅僅是“道德人”,更是一個熱愛科學善于探究的“科學人”?!镀返屡c生活》的教學內(nèi)容是開放的,這種廣博的教學內(nèi)容大大激發(fā)了孩子們學習的興趣,變“要我學”為“我愛學”。
五、學科整合,相互補充
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課,本身就滲透了多個學科的知識,這是一大優(yōu)勢。根據(jù)新課標理念,教師在教學中就要應用各個學科的相關知識對學生進行綜合教育,潛移默化地培養(yǎng)學生動手、動腦、動口等綜合能力,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在學習《我的家庭》時,可播放《吉祥三寶》《母親》《讓愛永駐我家》,會讓人為之心動,產(chǎn)生共鳴;講《讓爺爺奶奶放心》,可播放《?;丶铱纯础?;當講到青藏高原時刻播放《青藏高原》《天路》《喜瑪拉雅》等。這樣,學生可以調(diào)節(jié)一下課堂氣氛,有些更能加深學生對所學的內(nèi)容的理解,對提高課堂效率起到推動作用。
總之,自然巧妙地整合美術、數(shù)學、語文、藝術、法律、音樂等學科進行教學,使學生很喜歡我們的課。
六、運用現(xiàn)代技術,增加課堂色彩
在教學中,有效地利用學校的“校園網(wǎng)”教學設備,運用多媒體設備,以其新鮮、活潑、生動的形象,一掃傳統(tǒng)說教式教學導致的沉悶空氣,帶給學生活潑、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使學生從最不喜歡品德課,變成非常喜歡品德課。利用多媒體,向學生提供豐富、生動、有趣的感知材料,激發(fā)他們的興趣,引起他們的豐富想象。如:《我們的生命》,沒有多媒體學生很難理解感受生命的孕育過程;又如《節(jié)約用水》,通過多媒體讓學生看看人們是如何浪費水資源,如何污染江河湖海,如何亂砍濫伐森林等等,可讓學生直觀感受到我們面臨嚴峻的資源、人口、環(huán)境形勢,從而落實到教學目標:我們必須節(jié)約用水。像《日本屠刀下的血淚史》《站起來的中國人》等等擬采用影視文件要比圖片好,采用圖片比只口頭講要好。陶行知先生早在40年代就說過:“人人都說小孩小,誰知人小心不小,你若小看小孩子,便比小孩還要小?!爆F(xiàn)在的小學生知識面廣,信息量大,自主意識強,思維日益成熟,若再把他們看作小孩子,隨意支配,不僅不能激發(fā)學生興趣,反而引起學生的反感。所以,我們應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集思廣益,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
認真領會《課改》精髓,轉變觀念,把握好課堂教學的預設與生成,以先進的教育理念打造我們的課堂,構建起這門學科的活躍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