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少虹
摘 要:在《受戒》中,汪曾祺用散文化的語言描繪了如詩如畫的江南美景以及小英子小明子美好的愛情故事,力圖給讀者帶來了超功利的審美體驗,這種超功利的審美體驗主要通過以下幾種方式實現(xiàn):一運用抒情性話語,淡化了故事情節(jié);二遠離政治話語,充分運用兒童話語;三展示吳越文化,遠離中心文化圈。
關鍵詞:受戒; 超功利; 審美體驗
從二十世紀四十年代末開始,伴隨著文學一體化進程的開展,文學逐漸成為政治的傳聲筒,文學的審美屬性逐漸消失,而政治屬性不斷地加強。文革后,許多作家力求擺脫政治的束縛,回歸文學本身,文學不再是政治性說教的工具,它表達了作家對人生、社會的思考。一批青年作家主動探求民族文化中蘊涵的審美因素,尋找民族的“根”,由此產生了尋根文學?!妒芙洹肥窃缙趯じ膶W的代表作。汪曾祺在《受戒》中表現(xiàn)了他遠離政治功利性、追求超功利審美體驗的美學主張。他用抒情性的話語敘述了小英子和小明子的懵懂的愛情故事。小說沒有激動人心的故事情節(jié),只有小英子和小明子那平淡、自然、純真的愛情故事;小說沒有“高大全”的英雄人物,只有一群塵世的和尚和勤勞質樸的英子一家;小說沒有政治斗爭,只有富有鄉(xiāng)村味的南方小鎮(zhèn)。他的“三有三無”能迅速把人們由現(xiàn)實世界帶入了審美世界,從江南水鄉(xiāng)的美景到人性的美好都給讀者以強烈的美的情感體驗。 這種超功利的審美體驗主要是通過以下幾個方面實現(xiàn)的。
一、采用抒情性話語,淡化故事情節(jié)
新時期追求“為藝術而藝術”的作家,大都先從“脫政性”入手,他們反對“文藝為政治服務”這一具有強烈政治功利性口號。《受戒》也不例外。小說政治功利性需要依靠時代背景和人物的命運體現(xiàn)出來。作者頗具匠心,使用大量的筆墨細致地描繪了江南小鎮(zhèn)的風土人情,從庵趙莊的風俗人情到水鄉(xiāng)美景的描繪都展現(xiàn)了濃郁的南方地域特色。大量的風俗風景的描寫淡化了現(xiàn)實性的東西。作者說道《受戒》是“寫四十三年前的一個夢”,“夢”字體現(xiàn)的是一種疏離現(xiàn)實生活、尋找理想生活境界的一種向往。讀者無法從小說中讀出現(xiàn)實的丑惡和殘酷。同樣地,人物的命運并非小說的主線,這也體現(xiàn)在作者塑造的是兒童人物形象。小英子和小明子兩個小孩子,他們純真、善良、質樸、勤勞,在他們身上看到了屬于人性的太多美好的東西,雖是如此,讀者讀起來卻不會覺得這兩個人物是很空洞,很虛假,畢竟小孩子是天生就具有這種人性的美好品質。在如詩如畫的地域背景和天真無邪的兒童人物形象下,再加上在這篇小說中作者沒有塑造反面人物,人物的情節(jié)矛盾沖突的緩和是必然的?!妒芙洹泛痛蠖嘈≌f跌宕起伏的情節(jié)相比,明顯平淡了許多,情節(jié)沒有高潮迭起,小英子和小明子由相識相知再到相愛的過程、小明子由出家到受戒的過程都是很自然地鋪開敘述的。故事情節(jié)的淡化使讀者在閱讀中不會輕易地把小說人物的命運與作者的政治立場結合起來,從這一點我們可以看出《受戒》借助特殊的散文化地寫法,遠離了政治功利性。
二、遠離了政治話語,充分運用兒童話語
作者不僅塑造了小英子和小明子的兒童人物形象,并且作者深入了解兒童特性,多使用兒童話語。政治話語在新時期之前的文學表現(xiàn)明顯,作家在文學作品中多使用政治話語以證明自我的政治立場和政治主張,“無產階級”“工人階級”等字眼貫穿了整篇文章。政治話語的過多使用不僅使文學充斥著政治意識形態(tài)而且使文學喪失了基本的審美屬性。作者用兒童性的話語使得文章的話語帶有兒童率真、直白的色彩,兒童本身沒有遠大的政治理想,為了保持文學的超功利性,采用了兒童話語這無疑是一個很好的選擇。比如,在小說的結束部分有這樣一段對話。
“我給你當老婆,你要不要?”
明子眼睛鼓得大大的。
“你說話呀!”
明子說:“嗯?!?/p>
“什么叫‘嗯呀!要不要,要不要?”
明子大聲地說:“要!”
“你喊什么!”
明子小小聲說:“要——”
在小英子和小明子的對話中,我們沒有看到很華麗的詞語,但我們卻可以從中感受到情竇初開的兩個少年的純真、美好。這樣的話語從小孩子的口中說出來,總能輕易喚起引起人們心中很美好的情感體驗,人們的思緒也能不自覺的偏離了現(xiàn)實政治生活,進入超功利的審美閱讀狀態(tài)。
三、展示吳越文化,遠離中心文化圈
以北京為中心的中原地帶既是我國的文化中心也是我國的政治中心。長期以來,中原文化圈的政治敏感度往往比其他地域更強,作者選擇了偏離中原文化圈的吳越地帶,無形之中遠離了政治文化中心。雖然汪曾祺在小說中沒有明確指出小說發(fā)生的地點,但是從小說描寫的江南美景以及汪曾祺的個人經歷可以發(fā)現(xiàn),小說發(fā)生地點的原型應當是他的故鄉(xiāng)——江蘇高郵。江蘇是典型的吳越文化。而吳越文化是典型的南方地域文化,南方地域文化與中原文化相比最為突出的是“水”的文化,水一直都是南方的象征,南方的人民對水有一種特殊的感情,在江湖河畔邊成長的人們的個性受到水的影響很大。南方人們更向往自由、無拘束的生活,包容世俗文化所不允許的東西的,主動大膽勇敢地追求幸福。《受戒》中多處出現(xiàn)河流的意象,且塑造了一個勇敢追求幸福的少女——小英子,她直率不隱藏自己對小明子的愛慕,顛覆了傳統(tǒng)文化對女子的要求,包括矜持、羞澀等。無論是從選材的內容還是小說的結構都體現(xiàn)了作者力圖沖破中心主流文化,帶給人們全新的審美感受。
四、小結
文學一體化進程中,文學的內容形式被嚴格規(guī)范,人們閱讀的范圍非常狹小,評判作品的標準逐漸走向單一。文革以后,讀者依舊習慣了政治意識形態(tài)性質的功利化的、閱讀。對于超出了文學規(guī)范的范疇的作品,人們往往會持否定反對的態(tài)度,讀者的審美體驗十分匱乏,人們常常忽略了單純的閱讀享受和超功利的美學享受?!妒芙洹放c跌宕起伏的小說帶給讀者的強烈的精神震撼有所不同,讀者在閱讀《受戒》時,最先感受到的是如詩如畫的江南美景和小英子小明子美好的愛情故事,讀者感受到的更多是一種審美愉悅。當然,在這里我們并非否認文學的社會功用,文學應當既能產生積極的社會效益,又能帶給人們審美上的愉悅。無疑,《受戒》能帶我們帶來一些有益的啟示。
參考文獻:
[1]黃斯文. 從接受美學看《受戒》的解讀困境[J]. 安徽文學(下半月),2013,01:72-73.
[2]楊學民,馬金起. 《受戒》:新時期小說的真正開端[J]. 山東社會科學,2002,01:116-119.
[3]曹金合. 論汪曾祺的小說《受戒》的和諧美[J]. 中國礦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02:126-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