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云鳳++劉敏昆
摘 要:在混合式學習環(huán)境下,小組合作學習是重要的學習形式。文章對分組策略、小組學習形式、師生在小組學習中的角色及小組學習評價進行了研究和實踐,提出了混合學習中小組學習的策略和方法。教學實踐表明,這些策略和方法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是有效的。
關鍵詞:混合式學習;小組合作學習;策略
中圖分類號:G40-05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8454(2017)05-0081-03
一、引言
在教育教學改革日益深入和信息技術發(fā)展的推動下,伴隨著教學理念由“將學生作為知識灌輸對象”逐漸向“把學生看做信息加工主體”轉換,產(chǎn)生了“E-Learning”學習模式,這種學習模式能很好地實現(xiàn)某些教育目標,極大地改變課堂教學目的和功能,但是不能代替?zhèn)鹘y(tǒng)的課堂教學和學校教育,因此出現(xiàn)了結合傳統(tǒng)教學和“E-Learning”的混合式學習,并且這一學習模式在教育領域受到了關注和推廣。
二、混合式學習環(huán)境下的小組合作學習
1.混合式學習
混合式學習就是把傳統(tǒng)學習的優(yōu)勢和數(shù)字化學習的優(yōu)勢結合起來,整合傳統(tǒng)課堂和網(wǎng)絡在線自主學習,充分發(fā)揮各自的優(yōu)勢,彌補相互缺陷,從而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1]混合式學習強調發(fā)揮教師引導、啟發(fā)監(jiān)控教學過程的主導作用,又要充分體現(xiàn)學生作為學習過程主體的主動性、積極性與創(chuàng)造性。[2]混合式學習旨在利用現(xiàn)有的學校課堂教學和網(wǎng)絡教育資源來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小組合作能力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3]
2.混合式學習環(huán)境下的小組合作學習
合作學習是一種以提高學生的學業(yè)成績、改善班級的學習氣氛、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為根本目標,以教學目標設計為先導,以師生、生生、師師合作為基本動力,以小組活動為基本教學形式,以團體成績?yōu)樵u價標準的學習方式。[4]在混合式學習環(huán)境下采取小組合作學習不僅增強了學生與學生、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同時培養(yǎng)了學生的自主學習、團隊合作、解決問題等綜合能力,也為課堂教學的順利開展提供了保障。
三、混合式學習環(huán)境下的小組合作學習實踐研究
筆者以非計算機專業(yè)的大一學生作為對象,在《VB可視化程序設計》課程中開展混合式教學,對小組合作學習進行探索與實踐研究。
1.小組合作學習的分組
在《VB可視化程序設計》課程開展過程中,教師制定了學習小組分組流程、組長要求及分組規(guī)則,并在實踐中按照流程及要求對全班學生進行分組。其中分組流程是組長競選、成員組合、教師調整、形成學習小組。對學習小組組長的要求是:認真負責,具備一定的組織能力和表達能力。而分組規(guī)則包括男女比例合理分配、專業(yè)交叉分配等?!禫B可視化程序設計》課程學習小組形成的具體過程如下:
(1)競選小組長。教師說明小組長要求,全班學生主動報名參選小組長。參選學生依次上講臺進行3~5分鐘自我陳述,所有參選學生陳述完畢后由全班學生投票選舉出8名小組長。
(2)小組成員組合。教師在通過QQ群發(fā)布組長競選結果、分組要求及規(guī)則,學生根據(jù)分組規(guī)則及要求自愿報名組合,小組長可根據(jù)實際情況選擇組員,組合完成后將結果反饋給教師。
(3)教師對分組結果進行調整,形成學習小組。教師根據(jù)分組要求對各學習小組成員進行適當?shù)恼{整,每個組分配一名助教,最終形成學習小組。通過QQ群公布最終分組結果,小組長負責統(tǒng)計小組成員信息并建立學習小組交流群。
2.小組合作學習的設計
小組合作學習是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將學生有效地組織起來,使學生真正學到知識,因此,小組合作學習必須設計好。在每次小組學習開展之前,教師結合教學內容及小組作業(yè)確定小組學習的目標和主題,并根據(jù)小組的實際情況制定學習方案,包括時間、地點及學習方式等。根據(jù)學習任務的內容特點及實際情況,小組合作學習可以以網(wǎng)絡討論和集中討論的方式開展,討論環(huán)境可以是教室、機房等。
以表1中的小組任務為例,結合任務特點及難易程度,確定本次小組合作學習的環(huán)境為機房,討論方式是集中討論,并根據(jù)任務、環(huán)境、學習方式制定出具體的學習方案。
3.小組合作學習的開展
組長將小組成員有效地組織起來并說明合作學習的步驟、要領和方法,確保成員圍繞學習目的和主題進行合作學習并記錄下每一次小組合作學習過程,其中有互助和協(xié)同。教師全程觀察小組學習情況、監(jiān)測學習過程、提供學習幫助。
4.小組合作學習的評價
要了解小組合作學習的效果,必須具備合理的小組學習評價方案。在課程開展過程中采取了過程性評價與結果性評價相結合的方法,以小組自評、組間互評及教師評價為評價方式對小組合作學習的效果進行評估。
在《VB可視化程序設計》課程中具體的小組合作學習評價過程依次是小組自評、組間互評、教師評價。首先,為了確保學生知道他們每次合作學習達成目標的情況,在每次合作學習時留出時間進行總結和自我評價,并在小組學習情況記錄表中簡要記錄學習收獲及需要改進的地方。小組合作學習結束后整理總結學習成果并以PPT形式展現(xiàn)出來,在課堂上匯報分享,每個學生將會從內容、表達及組員參與情況等方面對除本組以外的匯報進行評價,教師對每個小組匯報過程中提出的問題進行解答并對每個小組的合作學習情況進行點評。
四、混合式學習環(huán)境下的小組合作學習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1.混合式學習環(huán)境下的小組合作學習存在的問題
根據(jù)實踐研究可以發(fā)現(xiàn)小組合作學習的效果十分顯著,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專業(yè)知識和技能,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合作學習能力、表達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等,同時對提高教學效率起到了極大的作用。但是當前的小組合作學習仍然存在著一些問題。
(1)對小組合作學習的認識不足。認為合作學習即自由討論或課后集中學習。在實踐中,由于對小組合作學習的認識不足,往往會出現(xiàn)內容發(fā)散、各自學習等現(xiàn)象,導致耗時太多、學習任務完不成、學習難以深入、只有部分學生參與等后果。
(2)缺乏設計與組織。合作學習要將學生有效地組織起來,其中有互助也有協(xié)同,為了將學生組織起來,要提前圍繞學習任務設計好學習的步驟、要領和方法。在小組合作學習開展的過程中,按計劃適當控制發(fā)言的順序及時間并鼓勵全體成員參與到小組合作學習中。
(3)過于形式化,忽略了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所有成員集中在一起相互交流討論或是把任務劃分給小組成員各自完成,也是小組合作學習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一種現(xiàn)象。真正的合作學習不只是學生的集中、討論、分享與相互幫助,更是真正的合作,是一個產(chǎn)生共鳴的過程。同時小組合作學習應該確保成員和教師都知道目標達成情況,保證每一次小組合作學習都是有收獲的。
2.混合式學習環(huán)境下的小組合作學習出現(xiàn)問題的原因分析
(1)小組人員搭配不合理。眾所周知,在高校的課堂教學中,學生在教室里的座位基本上是自愿選擇的,一般是同學院同專業(yè)的學生坐一起,多數(shù)同性坐一起。而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時,如果教師為了方便,隨意按照座位將前后桌幾名學生組成一個合作學習小組,就會導致合作學習小組成員搭配形式單一、各小組成員之間的認知水平、能力特長等不平衡,顯然不夠科學合理。[5]
(2)小組合作學習隨意,缺乏設計。小組合作學習應該有明確的目的和主題、具體的步驟和方法。在實踐研究中,有不少小組合作學習都是把小組成員集中在一起進行自由討論。缺乏設計和組織的小組合作學習往往會導致耗時太多、學習任務完不成、討論無法深入、僅部分成員參與等問題出現(xiàn)。
(3)忽略過程,缺乏指導。小組合作學習的主要目的是加強學生之間的互動與交流,使學生相互學習、相互完善、共同提高。但在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教師的工作并沒有減輕,教師需要全程觀察學生的學習情況,在發(fā)現(xiàn)問題與偏差時,教師應及時進行提醒、點撥、引導,以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效果。[5]小組合作學習必須在教師的指導下完成。
五、混合式學習環(huán)境下的小組合作學習優(yōu)化策略
1.合理分組
學習小組的構建主要涉及分組的原則、分組的方法等?;镜姆纸M原則有異質原則和同質原則。異質原則是強調小組內的成員在學習能力、學習習慣、思維方式等存在較大差異,通過各種不同思想與觀念的碰撞,來達到小組成員的共同提高。同質原則是把學習能力、學習風格、思維模式等相近的學生劃分為一組,讓小組成員有共同語言,從而有效完成學習任務。不管采用同質原則或異質原則分組,其前提是對學生有充分了解,能在分組前進行學生歸類。[6]
在實踐教學中,應根據(jù)學科的特點和學習任務不同采用不同的組合方式。教師應該認真分析本班學生的年齡特點、知識結構、能力水平、興趣愛好等等,遵循“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兼顧學生的專業(yè)和男女比例等要素,比較合理地把學生分成成員大致相同的若干個小組。這樣可以使各小組內成員處于多樣性,也便于各小組之間開展公平競爭。
2.明確師生在合作學習中的角色
(1)教師在小組合作學習中的角色。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教師的角色和作用有:第一,一系列教學決斷。包括小組規(guī)模、分組的規(guī)則及要求,在學生自愿組合的基礎上適當調整小組成員。第二,小組合作學習的引導者和支持者。首先,教師應教給學生小組合作學習的方法與技巧。比如怎樣組織、怎樣合作、怎樣記錄、怎樣檢查、怎樣匯報等等,只有讓學生掌握合作學習的方法,學生才能有效地參與小組合作學習。其次,在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如果學生遇到問題或產(chǎn)生偏差時教師應及時給予引導和幫助。[7]第三,明確目標和學習內容設計。首先,在每次小組合作學習開展之前教師應向學生闡明具體的目標和任務。其次,為了讓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中積極、主動,學習更有成效,教師務必根據(jù)教學內容、學生實際需要,設計適合小組合作學習的內容。在設計內容時,要注意內容必須有合作的意義與價值,合作學習內容的設計要把握分寸、合理適度。[7]第四,監(jiān)測和評價學生的小組合作學習情況,必要時進行積極干預。教師隨時觀察和收集小組合作學習的材料即數(shù)據(jù),必要時可進行積極干預。而且教師應該對每一次的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及成果進行評價并給出建議。
(2)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中的角色。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所扮演的角色包括領導者、參與者、記錄者、評價者等。其中小組長扮演著領導者的身份,需要配合教師組織和控制整個學習過程并做好小組分工。每個小組成員都是學習的參與者,需要在每次合作學習之前做好準備并積極參與到小組的討論學習中。作為記錄員的成員則需記錄整理好每一次的學習過程。在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每個成員都有責任對自己在小組合作學習中的表現(xiàn)做出自我評價和對其他成員做出評價。
3.采取適當?shù)脑u價方法
小組合作學習不能只注重學習結果,應注重對學生學習過程中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的評價。因此小組合作學習的評價應采取多元化評價方式,包括評價內容的多元化和評價方式的多元化。[8]
(1)評價內容多元化。在評價小組合作學習時不能僅憑學習成果判定小組合作學習的效果,除了關注學習目標的達成,還應注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收獲進步、小組成員的合作程度以及創(chuàng)新等方面。
(2)評價方式的多元化。在對小組合作學習效果進行評價時,可采取多種評價方式。采取教師評價,教師通過觀察監(jiān)測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結合小組合作學習的任務完成情況對小組合作學習做一個整體的評價。也可以采取學生評價,學生評價又包括了組內評價和組間評價。組內評價可以是組員的自我評價和組員間的相互評價,而組間評價則是各學習小組針對其他小組的學習成果、態(tài)度、合作情況等進行相互評價。
參考文獻:
[1]何克抗.從Blending Learning看教育技術理論的新發(fā)展[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04(4):21-31.
[2]汪燕,鄭蘭琴.實踐、反思與交流:聚焦國際混合式教學研究——第三屆混合式教學法國際會議綜述[J].現(xiàn)代遠程教育研究,2010(5):7-11.
[3]解筱杉,朱祖林.高?;旌鲜浇虒W質量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遠程教育,2012(10):9-14.
[4]王坦.論合作學習的基本理念[J].教育研究,2002(2):68-72.
[5]陳有新.小組合作學習中常見問題及其對策[J].教育實踐與研究(A),2015(2):12-14.
[6]湯宗健,梁革英.協(xié)同學習分組策略分析[J].高教論壇,2012(7):40-42.
[7]梁馨丹.優(yōu)化學習小組 提高合作效率[J].廣西教育,2015(9):22.
[8]金彬.如何采用適當?shù)男〗M學習評價和課堂教學評價[J].考試周刊,2015(25):174-175.
(編輯:王天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