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建云
摘要:閱讀教學一直是語文教學的重要部分,也同樣是最容易被忽視的部分。《新課程標準》對朗讀的要求是正確、流利、有感情。所謂“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就說明了閱讀的重要性。如何盡快地使學生掌握良好的閱讀方法、提高閱讀效果呢?下面我談談個人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一點看法。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培養(yǎng);習慣
人類社會自有了文字以后,就有了閱讀活動,對于現(xiàn)代社會的人來說,閱讀如同衣食,是日常生活的需要。要吸取前人積累的生產(chǎn)生活經(jīng)驗、文化知識,需要閱讀;要獲取當代社會的各種文字信息,與他人交際,與社會溝通,也需要閱讀;要憑借書本知識認識客觀世界,不斷拓展認識領域,還需要閱讀。總之一個人的學習活動、交際活動、認識活動,都離不開閱讀??梢?,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是關系到教學成敗的問題,也是語文教學落實德育教育的重要課題。如何在新課標的形勢下提高小學生的閱讀能力呢?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突出學生在閱讀中的主體地位
在閱讀教學中,基本的對話就是教師與學生的對話,學生與學生的對話,但是教師要清楚的認識到對話的中心是每一個學生個人,而不是我們教師。教師必須強調學生閱讀的自主性和獨立性,文本的意義是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自行發(fā)現(xiàn),自行建構起來的,要讓學生自己閱讀、自己會閱讀。所以要從各方面來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美國心理學家羅杰斯認為,要想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必須要形成發(fā)展學生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因為創(chuàng)造性活動從本質上講就是與眾不同,有創(chuàng)造力的人在心理上必須有“自由”、感到“安全”,自由能使人的潛能得到最大發(fā)揮。所以在閱讀教學中師生間應當建立一種平等、民主、親切、和諧的關系,確立學生閱讀的主體地位。
二、培養(yǎng)良好的閱讀習慣
良好的閱讀習慣對形成閱讀能力、提高閱讀效率,順利地達到目的有著重要的作用。這種閱讀,既能在主動、愉悅的氣氛中進行,又能在遇到問題時排除困難,堅持達到閱讀的目標。良好的閱讀習慣一旦養(yǎng)成,便會成為個人的寶貴財富,終生受用。在小學階段,就要著重培養(yǎng)學生認真預習的習慣;一邊讀、一邊想的習慣;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主動克服閱讀困難的習慣;使用工具書的習慣及勤于閱讀的習慣等。學生養(yǎng)成了良好的閱讀習慣,就能自己去讀書并大有所獲。教師要十分重視對學生閱讀習慣的培養(yǎng)。比如《花鐘》一課,學生對花不太熟悉,這對他們理解課文內(nèi)容有一定難度。在講讀課之前,讓學生從課外書籍上收集有關的資料和圖片,并在課堂上充分利用這些材料。語文教材內(nèi)容豐富,其中新奇、有趣的知識或現(xiàn)象往往會引起學生的興趣,從而使其能樂于閱讀。學生有了這種習慣,在應用于時就會主動查找相關資料,這不僅有利于學生學好課文,也為將來收集,整理信息打下基礎。
三、必須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濃厚的閱讀興趣
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濃厚的閱讀興趣,有效的方法就是通過我們語文教師的課堂教學和每次的教學活動來進行。利用教學內(nèi)容的新穎性和實用性,以及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在閱讀中獲得一種精神的滿足,從而進一步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難易程度不同及文質皆美的教學內(nèi)容,既能讓學生不斷學到知識,又能使學生體驗閱讀活動的樂趣。如閱讀小說作品,使學生了解人物性格特點,環(huán)境映襯,如閱讀議論文的文章,從而增強認識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閱讀文藝作品,可以受到政治思想、道德品質的教育,從而提高自己的審美情操。使學生更自覺地努力去閱讀,去探求新知識的領域。
四、指導學習,領悟內(nèi)容,學有所得
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我們一方面要告訴學生認真讀書,邊讀邊思考,理解文中的字、詞、句、段、篇的意思;另一方面要啟發(fā)學生,聯(lián)系插圖,聯(lián)系生活的實際,聯(lián)系已有的資料……想象、思維、分析、判斷,深刻領悟課文內(nèi)容。學生在談到自己如何領悟內(nèi)容,悟到什么時候,我們應該求同也求異。讓學生大膽想、大膽說,真正進入到“創(chuàng)造”的世界。讓學生明白解決問題的辦法,途徑是很多的,答案有時還可能有多維性。例如:在學習《落花生》這篇課文時,在讀到父親說的那段話時,就可以讓學生聯(lián)系生活中見過的花生,再看看插圖,再想想桃子、石榴、蘋果的樣子,邊讀邊想:“父親為什么要說這段話?”“花生最可貴的品質是什么?”在讀完課文后,學生很快就找到了答案,有的可能會說:“花生不炫耀自己,卻默默為人們奉獻?!庇械目赡軙f:“花生外表不好看,卻很有用?!庇械目赡軙f:“花生不是只講外表美而不實用的東西?!薄瓘倪@表述不一的答案中,其實學生已經(jīng)領悟到了父親說的那一段話,是贊揚花生的優(yōu)秀品質,父親是要孩子們學做花生這樣的人。同時還應該強調在閱讀教學中,我們還應該鼓勵學生根據(jù)自己學習的需要,從不同的角度去領悟課文,還要善于激發(fā)學生在學習中質疑問難,促進學生領悟課文。
五、重視朗讀在閱讀教學中的作用
作為一名教師,我們都知道朗讀有助于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內(nèi)容。語文教學心理學的研究表明,小學低年級學生閱讀時注意力穩(wěn)定性大多較差,而大聲朗讀能使他們保持注意力的穩(wěn)定,有利于對課文內(nèi)容的思維、理解和記憶。古人所說的“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即說明了這個道理。此外,朗讀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表達能力,包括口頭表達和書面表達兩種。無論哪種表達,都要求做到用詞準確、生動,語句通順、連貫,句式靈活、多樣,內(nèi)容具體、清楚等。朗讀可以使學生對讀過的文字印象深刻。另外,通過朗讀課文,學生可以積累語言材料,把握各種句式,學到連句成段、連段成篇的方法,將會促進說話、作文能力的提高。雖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但適當?shù)亟o學生創(chuàng)設意境,給他們提供閱讀的背景,更有助于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的深入了解,有助于學生很好地體會作者的寫作意圖。因此,在講授新課文之前,都要充分準備與之相適應的意境,使學生在各種特定的環(huán)境中反復讀課文,既是一種欣賞,又自然而然地悟出了作者的情感,陶冶了情操。
總之,生活中沒有了書籍,就好像沒有了陽光;智慧里沒有了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了翅膀。閱讀可以讓我們充實,讓我們不斷的更新知識的泉源,只有閱讀才能使我們在精神上成為堅強、忠誠和有理智的人。
參考文獻
[1] 張興柱.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培養(yǎng)[J].教育革新,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