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冬梅
【摘要】法庫縣東湖一中創(chuàng)辦三年來,我們在在自我反思中提升,在同伴互助中共進,在專業(yè)引領中學習,在校際交流中成長。讓“為什么修”達成普遍共識。使“修什么”基于發(fā)展需要。對“怎么修”構建有效模式。將“如何管理”落實到制度深處,將校本研修融入學校整體規(guī)劃和制度。為“再超越”謀求嶄新路徑,不斷調整、創(chuàng)新,打造校本研修文化。積極引領校本研修與現代教育技術的整合。進一步提高學校教育教學品質。
【關鍵詞】校本研修 校長 責任人 教師學習 研修制度 課程改革
【中圖分類號】G63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30-0017-01
法庫縣東湖一中創(chuàng)辦三年來,牢固樹立“關注每一名學生”的辦學理念,堅持做良心教育、做優(yōu)質教育、做家長滿意的教育。努力探索具有本校特色的校本研修模式,尋找適合學校發(fā)展的研修之路。三年來我們在在自我反思中提升,在同伴互助中共進,在專業(yè)引領中學習,在校際交流中成長。下面就針對我校三年的實踐與探索與大家一起分享。
一、讓“為什么修”達成普遍共識
東湖中學成立之初,教師負擔較重,制約校本研修的開展。一部分教師的主動性不高,校本研修流于形式。作為第一責任人,我清楚,只有真正落實校本研修,讓層次不同,實力不同的教師都發(fā)展成“最好的自己”,才能為學校的發(fā)展提供不竭的動力。
針對學校新校區(qū)現狀,學校必須給予全體教師引領、管理、喚醒,形成濃厚的學習氛圍,使全體教師都主動學習、自主地參與研修活動,從而實現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我校經過一階段的學習思考與策劃準備,結合課改要求與學校實際,組織教師學習《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解讀高效課堂》等文件、書籍;聽專家關于教學方式變革的講座;建立教研組微信群;精心創(chuàng)辦了《教育教學半月刊》……調動了教師的積極性,為大力開展校本研修做好了準備。
二、使“修什么”基于發(fā)展需要
確立研修內容要接地氣,校本研修必須以問題為中心,這種以“問題——研討反思——提升”解決問題的過程,需要校長的適時引領。校長要比老師站得高看得遠,只有這樣,在研修過程中,校長才能真正起到引領者的作用。我們以推進課改為導向,以每個學生的最大化發(fā)展為宗旨,以東湖中學成立以來教育教學中出現的各種問題為對象,積極開展了大量的校本研修活動。在基本環(huán)節(jié)上做足功課,精雕細琢,把先進的理論與經驗變成了實實在在的行動指南。逐漸形成了一系列與推進課改配套的問題解決策略。
三、對“怎么修”構建有效模式
我們的校本研修,立足于東湖中學實際,采取多種有效方式,如參加課題研究、錄制上傳“一師一優(yōu)課”、創(chuàng)新集體備課、大面積開展聽課評課、成立青藍工作室、開展校園讀書活動等,實際效果顯著。
學校經常進行校內調研,以座談、訪談、交流研討等方式了解教師的困惑與收獲,及時而有針對性地組織學習和對教學問題的研討。給教師以人文關懷,尊重和保護教師教學研究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增強教師職業(yè)自信心。從而提高教學效益,提升了教師專業(yè)化的發(fā)展水平,保證了學校校本研修工作平穩(wěn)、有序、順暢的開展起來。
四、將“如何管理”落實到制度深處,將校本研修融入學校整體規(guī)劃和制度
校長是校本研修制度的第一責任人,要真正樹立科研興校的辦學理念,建立校本研修的導向機制、激勵機制和保障機制,努力把學校建成真正意義上的學習型單位。學校給每位教師建立個人專業(yè)發(fā)展檔案,定期對教師進行評價;有計劃地培養(yǎng)“名師”、“學科帶頭人”、“骨干教師”等,為教師成長提供各種條件;同時學校建立校本研修保障機制,從人力、物力、財力上對校本研修予以保障。學校統(tǒng)籌安排,給教師必要的資源,如時間、經費、場地等,定期組織教師外出學習培訓,定期外請知名專家為教師講課,為教師教科研活動提供必要的經費保障。
五、為“再超越”謀求嶄新路徑,不斷調整、創(chuàng)新,打造校本研修文化
校本研修必須在審時度勢地全面梳理校情及學情的基礎上,以開放與吸納的姿態(tài),讓教師找到一種“文化歸屬感”,要讓教師浸潤在校本研修文化過程中,迸發(fā)出應有的熱情與活力,從而達到培育教師團隊“思想爭鳴”的合作文化和校際研修的“交流開放”的融合文化,完成建設有特色的校本文化。
三年來,我校從技能熟練取向轉向文化生態(tài)取向;從關注教材教法轉向全面關注教師和學生的行為;從重在組織活動轉向重在培育研究狀態(tài);從關注狹隘經驗轉向關注理念更新和文化再造。
六、帶領班子成員積極參與,密切合作
校本研修所面臨的問題是多種多樣的,校長應該把自己擺在一個合作者的姿態(tài)上,而不是高高在上的管理者姿態(tài),要與老師一道破解研修中的問題。校長始終要將教師當作是平等的合作伙伴,是校本研修活動的參與者、研究者。要積極與教師合作,一起發(fā)現問題,確定研修主題,共同制定方案,開展相關的研修活動,最終找到解決問題的方式與方法。當研修活動面臨困惑,遭遇挫折時,校長要給教師以寬容、理解、鼓勵,引領教師破解難題,突破瓶頸。
七、積極引領校本研修與現代教育技術的整合
網絡研修是有效研修的新平臺。開放的網絡平臺,平等民主、對話合作的討論氛圍讓每一位教師發(fā)出自己的聲音,近兩年來,國家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為大家提供豐富多彩的學習平臺,教師們開通個人空間,隨時上傳教學設計、課件、試卷、論文、案例,達到資源共享。同時學校還組織教師有效利用學校錄播教室,對公開課進行網上評課,這樣做時間上更加自由靈活,交流更加方便,提高了研修效率。
漫漫研修路,我們在努力,在探索。在收獲的喜悅中也還是有很多的困惑與思考。總之,有問題、有困惑才更值得我們去跨越。今后,我還會進一步發(fā)揮第一責任人的作用,及時總結校本研修的經驗教訓,不斷鞏固提高,促進學校教學文化的沉淀和傳承,進一步提高學校教育教學品質。
參考文獻:
[1]李學敏.促進教師專業(yè)發(fā)展,有效推動課程改革[D].天津師范大學,2006年.
[2]趙玉生.中小學教師“教學總結”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7年.
[3]趙翠明.中小學新教師培養(yǎng)機制研究[D].河南大學,2007年.
[4]楊慧囡.教師自我教育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