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月琴
[摘要]小學語文教材中收錄許多學生喜歡的詩歌,使兒童詩的誦讀教學受到教師更多的重視。因此,教師應采取靈活的教學方式,讓學生感受和領悟詩歌的思想感情,從學生本位出發(fā),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探索兒童詩誦讀教學策略,提升教學質量。
[關鍵詞]學生本位;兒童詩;誦讀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79068(2017)12000801
兒童詩富有深厚、純真的情感,且生動的形象便于學生理解,所以備受學生的喜愛。而現(xiàn)階段的兒童詩教學僵硬,因此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教師應使兒童詩教學回歸學生本位,采用靈活的教學方式,使兒童詩誦讀教學豐富化,充分展現(xiàn)兒童詩的獨特之處,提升教學質量。
一、適度引導,啟發(fā)學生心智
小學語文教學不僅是情感表達的工具,還肩負著提高學生思維能力的使命。由于學生思維能力的發(fā)展過程具有漸進性與長期性,形象直觀的實物更有助于學生進行感知。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將抽象的概念或事物具象化,運用學生感興趣的語言文字表達出來,使學生不僅能夠理解文字的含義,而且能夠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提高學生學習兒童詩的興趣。同時,教師應結合詩歌的特點及學生身心發(fā)展的特點,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分析,讓學生在誦讀過程中感受到思考的魅力。另外,教師應進行拓展性思維練習,讓學生突破常規(guī)的思維模式,提升學生的誦讀理解能力。
例如,教學《送給盲婆婆的蟈蟈》時,上課伊始,教師應讓學生理解“盲”字的意思,引導學生深入思考“我”為何要送蟈蟈給盲婆婆,讓學生感受到“我”為了給盲婆婆帶去更多的歡樂而送蟈蟈給她,體現(xiàn)出“我”對殘疾人的關愛與幫助。文中的“歌聲會領你走進田野”是一句較為抽象的句子,教師繼續(xù)追問:“盲婆婆既然看不見,怎么能走進田野呢?”在學生思考并發(fā)表自己的見解之后,教師可以進行適當?shù)狞c撥與引導:“雖然盲婆婆不能走進田野,但是蟈蟈的叫聲能夠讓她聯(lián)想到田野那盎然生機的景象。”“您聽,它唱得多好”這是對蟈蟈的夸贊,它之所以唱得好聽,是因為它給盲婆婆帶去了歡樂,讓婆婆在蟈蟈的鳴叫聲中回憶童年的快樂。這首兒童詩將“送”的用意與蟈蟈歡快的鳴叫聲以富有意趣的方式表達出來,將充滿愛心的少年形象與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淋漓盡致地展現(xiàn)出來。因此,教師應注重分析詩歌的內容,引導學生感受詩中所蘊含的思想感情,體會詩歌的深層內涵。
二、解讀文本,傳遞知識與情感
進行兒童詩教學時,教師應從學生本位的角度來解讀文本,實現(xiàn)傳授知識和傳達情感的雙重目的?;诖?,教師應充分了解文本的創(chuàng)作背景與作者的生平經(jīng)歷,找到作者創(chuàng)作詩歌的情感來源,對詩中重要的知識點進行梳理,理解詩歌的深層含義,提高學生對文本的認識與理解。同時,教師要指導學生把握詩歌,認知文字,領悟詞句,使學生在誦讀過程中感受兒童詩的意境與韻味,不斷積累知識。另外,教師進行誦讀示范時應準確把握音調與情感的關系,把握好語調的節(jié)奏,給學生帶來美好的視覺體驗,有利于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達到規(guī)范、流暢誦讀的目的。
例如,教學《鄉(xiāng)下孩子》時,這首兒童詩將鄉(xiāng)下孩子的見聞進行描繪,展示了一幅快樂的生活圖景。因此,教師應用贊美的語調進行誦讀,讓學生體會到鄉(xiāng)下孩子的快樂生活。如“捉一只蝴蝶,能編織美麗的故事”,為了使學生更深刻地體會這句話的含義,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課件,以圖片的形式將蝴蝶與故事之間的關系展示出來,展現(xiàn)鄉(xiāng)下孩子的聰明和創(chuàng)造性。在誦讀時,教師應將互相對稱的語句讀出節(jié)奏和情感,如“歡唱”“黃鸝”“盛開”等詞語應以歡快的語氣進行誦讀,“生在陽光下,長在曠野里”等語句要有較強的節(jié)奏感讀出來,表現(xiàn)出贊嘆之情。
三、反思教學,及時調整教學策略
教師在教學結束后應進行教學反思,分析學生是否領會了詩中所表達的思想情感,教學目標是否實現(xiàn),并根據(jù)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調整,重視兒童的心靈體驗,引導學生以兒童的思維對詩歌進行感知,以兒童的眼光對教學方法提出質疑,從而不斷完善兒童詩的誦讀教學。同時,教師要從兒童天性的角度來實施教學,讓學生在學習中體會詩歌的美好,增強學生探索知識的欲望,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fā)展。
例如,教學《一株紫丁香》時,教師應讓學生自讀,體會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這是一首表達師生間深厚情感的小詩,詩情畫意的景象滋潤著教師的心田。為了更好地達到教學目標,教師應從學生的視角對詩歌進行分析。對此,教師可向學生提問:“文中我們?yōu)楹我谄鹉_尖兒呢?”原來是想悄悄地將紫丁香送給老師。夜深了,教師仍在燈下寫教案,讓學生體會到教師的辛勤付出,將學生帶入情境,從而增強師生間的情感。教師在引導學生誦讀時,可以播放舒緩的音樂來渲染氣氛,將學生帶入情境,從而提高誦讀教學效果。
總之,為了提高兒童詩誦讀教學的效果,教師應從學生本位出發(fā),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探索易于兒童接受的教學方法進行授課,從而充分發(fā)揮兒童詩的教育作用。
(責編藍祝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