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愛萍
摘 要:良好的音樂欣賞能力,對豐富學生的情感、提高文化素養(yǎng)、增進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義。教師應善于尋找生長點,精心選擇發(fā)散點,巧妙設計聯(lián)想點,激發(fā)學生欣賞音樂的興趣,促使學生養(yǎng)成聆聽音樂的習慣,逐步積累欣賞音樂的經驗。
關鍵詞:小學音樂;欣賞能力;文化素養(yǎng);生長點;發(fā)散點;聯(lián)想點
中圖分類號:G421;G623.7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7)11-0066-01
音樂是聽覺的藝術,音樂藝術的一切實踐都必須依賴于聽覺,聽,是音樂藝術最基本的特征。因此,教師應重視學生的聽覺訓練。教學中,教師只有找準切入點緊密地圍繞著聽來開展音樂教學活動,才能適應音樂藝術的教學規(guī)律,使音樂教學收到好的效果,才能讓音樂欣賞“娛其心,動其情”。
一、善于尋找生長點
模仿,是創(chuàng)造的起點,學生創(chuàng)造能力就是從模仿中生長起來的,學生大多具有較強的模仿能力,并且愿意模仿。在音樂欣賞教學中,教師可以緊緊抓住相關的實例進行啟發(fā)引導。例如,在欣賞《三只小豬》一課時,教師可讓學生反復感受音樂中蓋房子的主題旋律,聽聽小豬心情怎么樣,聽完直接唱“LA”。教師要指出高興還不足以形容小豬的心情,它們的情緒很興奮,所以第一個音就是一個高音。再順勢引導學生看看這段主題旋律有幾個樂句,明確后,教師提議:我們和小豬一起蓋房子吧。師生起立律動蓋房子,教師在音樂中提醒:先蓋草房子,再蓋木房子,最后蓋磚房子,房子蓋好了,大家一起來慶祝吧,一起來歡呼吧。律動結束后,教師要讓學生想一想,蓋房子主題旋律一共出現了幾次。接著讓學生模仿蓋房子的主題旋律。教師在引導學生模仿的過程中讓學生重點欣賞小豬蓋房子的音樂,這樣能加強學生對音樂主題的記憶。學生演唱主題、反復聆聽主題,能基本準確地合著節(jié)拍進行演唱。
二、精心選擇發(fā)散點
選擇思維的發(fā)散點,可以給每一個學生提供發(fā)展的機會和條件,一旦思維有了變通性,在解決問題時,就會從不同方向,不同角度來尋求不同的方法和途徑。在欣賞教學中,教師應努力去尋找這個點,讓學生多思考、多提問,還要找準題眼,敢于提問,樂于提問。在欣賞《溜冰圓舞曲》時,教師可設計“聽猜唱跳畫”的體驗環(huán)節(jié),細細品味樂曲中的她是如何在冰上舞蹈的。樂曲首先展示的是一個序(老師貼序)迷人的法國小號把人們帶到了白雪皚皚的冬天。一是聆聽序曲。結合雪景聽(課件出示美麗的冬景變化畫面)聽完學生交流。師問:法國的冬天很冷,白雪皚皚,一望無邊,空氣清新,冬天的雪景真美呀!來到這么美的地方,人們的心情怎樣?(舒暢)你們聽,心情舒暢的人們開始跳起了冰上芭蕾。請聽第一圓舞曲的主題曲,他們跳出了怎樣的舞姿?(流暢、舒展)你們能學一學嗎?(前后左右擺動)請兩位同學試試。這么富有動感的音樂,請同學們和老師一起哼一哼,唱一唱。老師出示主題曲譜,學生用“l(fā)a”音隨音樂哼唱主題旋律。二是分樂句。兩個樂句(加換氣記號),找出A主題重復兩次,讓學生選一選哪種線條更能表現這個舞步。之后,教師指導學生用這個線條一起來畫一畫,要做到舒展、連貫、優(yōu)美。在聽、猜、唱、跳、畫的實踐活動中,教師精心選擇發(fā)散點,讓學生感知旋律、節(jié)拍、速度及音樂風格,體會這些音樂要素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所起到的作用,逐步提高音樂審美能力,同時掌握維也納圓舞曲的風格特點并能哼唱、聽辨出樂曲中第一圓舞曲主題。
三、巧妙設計聯(lián)想點
任何事物,總會有聯(lián)系,或是簡單的聯(lián)系,或是復雜的聯(lián)系,運用聯(lián)想,可以溝通知識內在的聯(lián)系,促進學生智能的發(fā)展。可以說沒有想象,就沒有創(chuàng)新,善于創(chuàng)新,就必須善于想象,如果缺乏了想象,就如同一杯白開水,索然無味。在欣賞教學中,教師要善于發(fā)掘,精心引導,讓學生多看、多聽、多記,使他們的頭腦盡量儲存多種多樣的表象,展開豐富的聯(lián)想與想象。在欣賞《微笑波爾卡》主題B時,教師要讓學生聆聽和聯(lián)想,感受音樂的特點。一是聽一聽和主題A相比,音樂有什么樣的變化。(流暢、舒展、前松后緊)二是在聯(lián)想的過程中,教師要讓學生用動作表現音樂的情緒變化,舒展音樂——畫半圓,緊湊音樂——按節(jié)奏拍手。三是運用聯(lián)想表現主題。方式一,用小樂器演奏。舒展音樂——串鈴,緊湊音樂——響板。方式二,老師填詞演唱。學生在不斷聯(lián)想和想象的過程中識別并記住反復出現的樂段主題,感受《微笑波爾卡》的段落結構,并創(chuàng)造性地用自己喜歡的多種形式表現出來。
四、結束語
總之,音樂欣賞教學應以充分發(fā)掘學生的音樂感和培養(yǎng)學生積極的音樂思維活動為主要目的。只有多聽才能增強學生的聽辨能力和記憶力。學生要熟記作品的名稱、內容、作者、音樂主題及所用的表現手法,只有在此基礎上,才能獲得豐富的音樂知識,并引起聯(lián)想。想象力的培養(yǎng)是在記憶的基礎上,教師要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進入音樂境界,并使之深化。在音樂教學中,教師只有找準點,才能讓音樂欣賞“娛其心,動其情”。
參考文獻:
[1]付玉潔.淺談音樂欣賞的作用及加強學生音樂欣賞能力的培養(yǎng)[J].音樂時空,2011(11).
[2]常超.音樂欣賞能力培養(yǎng)與提升路徑研究[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5(13).
[3]金悅.淺談音樂欣賞教學中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