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龍
摘要:隨著體育與健康新課程改革的進一步推廣,新的教學理念正逐步深入到體育課堂中。中學生學習壓力較大,學習任務艱巨,但正是因為這種情況,體育教學改革才更有必要。體育教學應該注重體育鍛煉習慣的養(yǎng)成,更要注重體育精神的培養(yǎng),要讓學生在體育鍛煉中體會到運動的快樂和魅力,同時鍛煉自己的耐性與意志力。
關鍵詞:體育教學;課程設置;教學方法;師生關系
中學體育與健康新課程的三大特征之一——實踐性明確指出:通過身體練習來全面發(fā)展學生體能,使其提高健康水平,掌握科學鍛煉方法和一定的運動技能,養(yǎng)成體育鍛煉習慣,培養(yǎng)終身體育意識。沒有健康的體魄和思想,一個人就沒有未來,更不可能有成功和成績。
一、提高重視程度
長期以來,在應試教育下,體育課被看作是可有可無的課程,一到期中期末和各種考試時期,體育課便被語文、數(shù)學課擠占,學生只能望體育場興嘆。有些地方甚至常年不開設體育課,致使學生體質普遍較差,更沒有青少年應該有的活力和陽剛之氣。體育課的開設不僅僅在于培養(yǎng)出多少優(yōu)秀的運動員,更在于讓更多人擁有健康的體魄和向上的生活態(tài)度以及不怕困難的堅挺的脊梁。同時,體育鍛煉對左腦的語言邏輯、數(shù)據(jù)處理、推理等功能均具有促進作用。
少年強則國家強,青年興則民族盛。然而,如今青少年身體素質卻不斷下降,這一趨勢開始受到社會的關注。一項調查顯示:中國青少年健康狀況令人擔憂。僅以北京為例,北京市15.1%的學生每天鍛煉時間未達到1小時,青少年肥胖率目前居全國最高。我們可以想象,活潑好動的學生每天都被束縛在教室里,腿腳胳膊沒有機會得以伸展,本該強健的肌體要么肥胖要么瘦弱,左腦開發(fā)也是有限的,語言、數(shù)據(jù)、推理能力難以得到很好的開發(fā),那他的學習成績怎會有長足的進步和提高?所以用犧牲體育課的方式試圖來達到成績上的提高是極端錯誤的。會休息的人,才會學習;會鍛煉的人,才會有好成績。學生應該勞逸結合,在痛痛快快地跑一場步、打一場球之后,學習的效果會更好。
二、科學合理的設置課程
在教學中常會碰到這樣的情況:上課時有的學生玩得滿身是汗,而有的學生則站在一旁甘當觀眾,不知如何參與。這是課程內容安排不合理造成的。中學生精力充沛,好奇心強,富有進取心,再加上身體迅速發(fā)育成熟,以及心理上迅速發(fā)展,所以普遍喜歡運動。但在運動能力、知識能力等方面又存在著較大的個體差異,所以教師在進行教學時,往往會遇到這樣的情況。因此,教學中體育教師要綜觀學生的實際運動能力,適當降低運動技術的難度或多安排幾項鍛煉內容,實行分層教學,讓不同能力的學生都能找到適合自己鍛煉的項目。這樣有利于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使學生更好地掌握運動技術,提高教學效率。長期堅持下來,讓弱者變強,強者更強。
三、要有必要的技術指導
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是一門以身體練習為主要手段的課程”。
這個標準看似簡單,但是要想學生學會體育練習,學會鍛煉身體,能夠長久地保持鍛煉的習慣,還是要學會鍛煉的技巧和技術。沒有技術層面的基礎,學生的運動能力勢必難以提高,長久的保持體育鍛煉是不可能的。因此我們在課上要注重必要的技術指導。比如,在教學生投籃的這節(jié)課上,我們不能把籃球丟給學生,任其自由活動,既沒有指導,也沒有示范,這樣的“放羊式”教學是與新課程的教學目標相背離的。我們在教學生打籃球時,應該教給學生如何找準角度,如何三步上籃等。
四、教學要多種形式
很多學校的體育課存在其他科任教師教的現(xiàn)象,體育課上學生只是在操場上跑一圈然后就各自活動了。即便有專門的體育教師,也不是體育專業(yè)科班出身,所以教學方法單一、簡單、形式化、成人化,根本滿足不了學生的需要。出現(xiàn)這種情況主要是因師資不夠、學生人數(shù)多、教學時間少、場地器材不足、指導思想陳舊所致。但現(xiàn)在,隨著教育對音體美這些課程的重視,場地器材問題基本得到了解決,師資不成問題,教師的專業(yè)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教學思想也有了很大的轉變,教學形式也是多種多樣,比如可以進行正規(guī)的測試、匯演、比賽等,理論課還可以用多媒體看相關的視頻等。這些都為學生熱愛體育、喜歡鍛煉、讓鍛煉成為一個永久性的習慣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體育教師還要做出科學、專業(yè)的訓練規(guī)劃,從基本的簡單體能訓練,到體操、武術、田徑以及各種球類的訓練。體育教學的多樣性能夠保證最大限度地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促進他們身心健康發(fā)展。筆者建議學校要高度重視體育,把體育項目的各種比賽常規(guī)化、制度化,用活動和競賽調動廣大學生的興趣,形成壓力,促進體育教學多樣化的發(fā)展。
五、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
不管是什么科目的教學,必須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統(tǒng)一,傳統(tǒng)意義上的教師教、學生學,必將不能適應時代的要求。對體育課來說,也是一樣的。我們的教學將轉變?yōu)閹熒ソ袒W,教師學生一起探討一起學習,一起學會一起進步。教師應該是學生體育鍛煉的引導者、合作者和參與者。在教改的推動下,構建體育場上和諧的師生關系,是體育與健康新課程的一個重要目標。這需要教師肯定學生的價值,不要吝嗇對學生的表揚。有一次體育課,我為學生做了個標準的行進間單手低位投籃,學生紛紛喝彩。這時候,我看見有個學生有些不屑的神情,并有躍躍欲試的沖動。我就鼓勵他:“你也來試試吧?!睕]想到他三步流暢,反手打板,球進了。我立刻正面夸獎了他,對他的技藝表示佩服,并讓他擔任籃球課的小教練。教師要敢于低頭,更應該有勇氣承認學生的特長,只有這樣才能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
此外,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還要依靠教學評價體系的改變,改變傳統(tǒng)的技能、技術掌握和出勤評價辦法,建立過程性、鼓勵性,能夠體現(xiàn)體育精神的評價結構,在傳統(tǒng)評價的基礎上注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參與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培養(yǎng)學生自我控制和與人交往合作的能力,改革評價方式,即綜合運用終結性評價、過程性評價、教師評價、同學評價和自我評價,這樣的評價才能夠讓教師和學生的對立角色發(fā)生改變,才能更好地推進體育教學效率的提升。
參考文獻
[1] 楊東旭.高中體育與健康教學反思[J].現(xiàn)代教育教學探索,2010(8).
[2] 韓朝陽.增強五種能力,提升體育教學水平[J].新課程:中學版,2011(2).
[3] 閆利民.把握課程標準提升體育教學水平[J].科技創(chuàng)新導報,2013(9).
[4] 宋帥.抓住小學體育教學特點提升小學體育教學水平[J].中華少年:教學版,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