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通過小說中具體的時間以及語言來分析小說主人公人物形象的典型性,從“福貴”典型的性格特點入手,透視小說更深層次的藝術內涵。
關鍵詞:人物形象;典型性;福貴
英國小說家兼批評家戴維·洛奇指出:“人物是小說最重要的一個因素。”小說的創(chuàng)作是離不開人物的,小說藝術是涵蓋于塑造人物形象,藝術典型的藝術。人物推動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人物性格也構成了小說情節(jié)的復雜性。余華的長篇小說《活著》是作家放棄先鋒探索重返寫實之路的鄉(xiāng)土力作。這部小說反映了福貴這一小人物在建國前至70年代末三十年的時代浪潮中命運的跌宕沉浮?!痘钪愤@部小說中最典型的人物就是主人公福貴,下面我想就這一人物分析其性格的典型性。
《活著》的主人公福貴,出身于地主家庭,年輕的時候吃喝嫖賭,把祖上的家產(chǎn)敗光,氣死了他的父親。接著又被國民黨軍隊抓去當兵,回來時母親也已經(jīng)死去。福貴被解放軍俘虜后放了回來,還趕上了分土地,洗心革面的他一心要和家人守在一起“好好的活著”??墒?,人民公社化和隨后的大饑荒、文化大革命、包產(chǎn)到戶,都波及到了這個普通的農(nóng)家,妻子家珍勞累過度又營養(yǎng)不良,患上疾病最后死去。兒子友慶為了給縣長的老婆輸血被醫(yī)生抽些過度而死去。女兒鳳霞小時候因一次高燒換上了聾啞,最后終于嫁了一個好丈夫二喜,讓福貴感到生活的幸福,卻不料鳳霞在分娩時難產(chǎn)而死,隨后女婿二喜在勞動中死于意外事故。包產(chǎn)到戶后,衰老的福貴體力不支,他的外孫苦根小小年紀就幫助他干農(nóng)活。后來苦根又因為吃了過多的青豆脹死了。結局是可憐的福貴與一頭老牛相依為命,孤獨終老。這些瑣碎的事件串聯(lián)起來構成了福貴整個跌宕起伏的人生,同時也充分地反映了福貴這個復雜典型的人物形象。
首先,小說的開始部分,作者將福貴描寫成了一個單純會享樂的人,靠著家族的名聲和祖上的積蓄吃喝嫖賭、游手好閑、無所事事,完全是一個與美好品質沒有一點關系的負面形象。甚至在妻子家珍懷胎七八個月的時候對她拳打腳踢,沉迷于賭博。“這么好的女人,我對她又打又踢。我怎么打她,她就是跪著不起來,打到最后連我自己都覺得沒趣了,家珍頭發(fā)披散眼淚汪汪地捂著臉。我就從贏來的錢里抓出一把,給了旁邊站著的兩個人,讓他們把家珍拖出去,我對他們說:‘拖得越遠越好?!薄@一段描寫就非常深刻地表現(xiàn)出了當時福貴令人厭惡的形象。根據(jù)性格塑造與故事情節(jié)的關系,可以區(qū)分出兩類人物觀,功能性的人物觀和心理性的人物,我更傾向于把《活著》對福貴的形象塑造看作心理性的人物觀,小說文本中的一切都為揭示或塑造福貴這一人物性格而存在。福我們可以看到福貴這一形象是存在極大地潛力的,他形象的轉變或者潛力的激發(fā)開始于他把家產(chǎn)敗光之后將自己的父親氣死這一件事,他內在的美好的品質才開始一件一件地表現(xiàn)出來。
曹文軒在《中國八十年代文學現(xiàn)象研究》一書中這樣寫到:“痛苦是生命存在的不可缺少的因素,痛苦與生俱來,并一直伴隨生命走向終點。”苦難意識是二十世紀藝術,特別是現(xiàn)代主義藝術靈感的重要源泉。一個人的人物形象可以在苦難中被最真實地表現(xiàn)出來,甚至可以放大。在余華的《活著》中,痛苦就像空氣一樣,無處不在,時刻包圍著人們。面對無限的苦難,福貴表現(xiàn)出來的是直面的勇敢和堅忍,在無奈中承受生命的重量。其中有這樣一段,“其實讓有慶退學,我也是想過的,我打消這個念頭是為了家珍,有慶不念書,家珍會覺得是自己的病拖累他的。我對有慶說:‘你不好好念書,我就宰了你?!薄覀兛梢钥闯鲞@個時候的福貴已經(jīng)完全意識到了作為一個丈夫和父親的責任,當這個家面臨著苦難的時候,福貴挑起了大梁。人的生命的強化,別無途徑,只有承受痛苦,接近痛苦。福貴勇敢地去承受痛苦,并在痛苦中尋找著活下去的希望,這是他身上的堅強和樂觀。
小說最后,只有福貴活了下去,福貴活著,由福貴變成福貴老人,他已經(jīng)在與土地的磨合中慢慢的鈍化為土地上平常的農(nóng)人,勤勞、善良而樸實。歲月的沉淀,歲月的大喜大悲讓老人懂得了很多。老人說:“話不要說錯,床不要睡錯,門檻不要踏錯,口袋不要摸錯”這樣樸素的生活總結,這是一種經(jīng)歷生活之后對生命本原的認識,以活著來追問生命的本真。他與一頭老牛相伴,耕田時呼喊著親人的名字,還唱道:少年去游蕩,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這是福貴的一生,每一個階段有不同的形象特點,年輕時放蕩不羈,中年飽受苦難,老年看透“活著”二字的本真。
每一部小說都離不開典型的人物,每一個人物具有典型性的性格特色。人物會推動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情節(jié)又會對人物性格其塑造作用?!痘钪愤@部小說,產(chǎn)生的福貴這一形象也同時告訴我們,生命的本真就是活著面對無奈時的痛苦,接受痛苦時的堅忍,學會堅忍時的樂觀,保持樂觀時的感謝,存有感謝時的寬容,擁有寬容時的平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