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想要寫出一篇有內容、有新意、不乏味、不俗氣的文章,作者就要精心選擇寫作角度,不管是選材還是立意,都要經過深思熟慮,本文從三個方面詳細分析了寫作角度與文章思想表現的關系,明確了寫作角度的選擇,在文章創(chuàng)作過程中具有不容忽視的重要地往。
關鍵詞:選材角度 立意角度 切入角度
一篇文章有了深刻的思想意義,就有了充滿獨特魅力的靈魂。怎樣能使文章思想具有直抵人心的力量呢?精選寫作角度是關鍵。文章的寫作角度,可以分為選材角度、立意角度、構思角度這三個方面。每一方面的選擇,都會對文章中心思想的表達起到一定的影響。因此,我們在寫文章的過程中,要重視起寫作角度的選擇,并通過對寫作角度的積極調整,使文章的主題思想能夠得以不斷深化和升華。
一、精準的選材角度,可以使文章的思想具有深刻性
每個人不同的生活經驗積累,決定了他們各自有不同的寫作素材選取范圍,因而在開展同一主題的寫作過程中,選材也會大不相同。例如:同樣要表達對國家命運的關注,杜牧寫阿房宮的焚毀,蘇洵寫六國的滅亡,龔自珍寫天下之梅皆病,這些選材的角度雖然不同,但是都能準確表達出愛國、憂國的主題思想。
我們在選取寫作材料時,角度要把握精準,太大的角度,涉及面必然就廣,如選取的材料不具有典型性,寫出的文章就不容易突出論點,會使讀者感到內容空泛而無力。
準確把握主題,合理縮小選材角度,有利于文章順利寫成,并能夠對所要表達的思想進行細致而深入的分析和說明,以幫助讀者更加透徹地理解文意。例如:在對作家茅盾進行人物描寫時,有人在文章中將其一生的各項事跡籠統(tǒng)地進行總結和描寫,這樣的選材角度,不能有效突出人物的鮮明個性,使得文章主題模糊不清。有人就其怒斥教材編寫組,隨意修改自己文章這一典型事件進行深入議論,文章角度雖然很小,主題卻突出而集中,由小見大地折射出茅盾尊重文學創(chuàng)作,堅持自身獨特藝術創(chuàng)作風格的精神。由此可見,一個精準的選材角度,可以使整篇文章的思想深刻而有意義,讓讀者在閱讀過程中能夠被文字一層層地帶入,自然領會到其深刻的精神內涵。
二、新穎的立意角度,可以使文章思想具有獨創(chuàng)性
要使文章的主題思想對讀者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就一定要注意立意角度的新穎性,努力摒棄那些陳舊的立意方向,對事物進行多角度觀察和思考,由自身的真情實感做引導,尋找到屬于自己的獨特寫作視角,既能讓人感到意料之外,又能使人覺得言之有理。
例如:在一篇看圖作文的寫作練習中,給出的圖片是一只蜜蜂從太陽升起到落下,一直在花叢和蜂巢間搬運蜂蜜。有人一看到蜜蜂,不假思索就將文章的主題鎖定在“勤勞”上。還有人依舊選取“奉獻精神”這一老套的立意角度。以上這樣沒有任何心意的文章主題,對讀者很難產生吸引效果。其實面對這樣一幅圖畫,我們能夠選取的文章立意角度還有很多,可以從它由早到晚的堅持,描寫“執(zhí)著是成功的一塊敲門磚”,還可以打破常規(guī)提出“在忙碌的生活中也不應忘記欣賞身邊的風景”之觀點。雖然這兩種立意的角度大大不同,卻各有千秋。
要尋找到一個不落俗套的新穎立意,作者首先要在自身真實情感不斷噴涌而出的基礎上用心去體會生活,并完成自身觀察視角的不斷提升。我們在文章中通過全新視角,來挖掘常見事物那不為人知的一面,能夠使文章的觀點保持一定的新鮮感,并通過這一真實的獨特性給讀者留下難以忘懷的印象。
三、恰當的切入角度,可以使文章思想更具表現力
選取一個適當的切入角度,進行文章的思想表達,可以有效減少文章結構的突兀感,使整篇文章的銜接更加緊密,思想情感的表達更加完整。
例如:朱自清的《背影》一文中,作者在對父親翻越站臺去買橘子這一件事的描寫過程中,將文章的思想感情進行了恰到好處的升華。這段一開始,他只是在對父親的動作進行了細致的描寫。因為他明白,如果直接將主題感情強硬帶入,將很難引起讀者的共鳴。因此他必須找到一個準確的感情發(fā)展的切入點。
作者選取了“他用兩手攀著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這一背影描寫,作為文章情感宣泄的關鍵點,既能夠合理呼應題目,也能夠使讀者在之前那些動作描寫中積累的感情基礎,待到這一背影描寫時可以全情投入。這樣的切入角度,將整篇文章的感情推向了一個高潮,文章主題也得到了充分表現。
在文章的創(chuàng)作過程中,準確找到敘述描寫和思想表達之間的切換角度,是有效提升文章思想感染力和表現力的重要途徑。
一篇文章寫作角度的選擇,對其思想深度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不論是選材、立意還是切入點,想要找到那個精妙而又富有新意的角度,作者必須要用自己的心當眼睛,用自己的真情實感做向導,這樣才能寫出一篇既有深刻思想意義,而又能讓人過目不忘的優(yōu)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