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影像輸出產品不斷更新?lián)Q代和豐富,種類也越來越多,熱升華打印、噴墨打印、數碼印刷等產品的市場化已經打破了傳統(tǒng)銀鹽影像產品一統(tǒng)天下的局面。本文分析了影像輸出產品的發(fā)展和現狀,指出了未來的發(fā)展趨勢。
關鍵詞:影像 相紙 現狀 發(fā)展趨勢
科學技術的進步、人們對長駐影像的渴望、對影像記錄和信息傳播的需求催生了攝影術的誕生;同時攝影術的誕生又反過來更進一步促進了科技的發(fā)展與人們的需求。作為攝影術的直觀體現,影像輸出產品的誕生和不斷的技術更新使得我們的生活豐富多彩。
一、影像輸出產品發(fā)展歷史
法國人約瑟夫·尼埃普斯是世界上第一幅永久性照片的成功拍攝者。從1793年起,尼埃普斯就已從事用感光材料做永久性的保存影像的試驗。1826年的一天,尼埃普斯在房子頂樓的工作室里,拍攝了世界上第一張永久保存的照片。他當時的制作工藝是在白蠟板上敷上一層薄瀝青,然后利用陽光和原始鏡頭,拍攝下窗外的景色,曝光時間長達八小時,再經過熏衣草油的沖洗,才獲得了人類拍攝的第一張照片。
1839年8月19日,達蓋爾公布了他發(fā)明的“達蓋爾銀版攝影術”,于是世界上誕生了第一臺具有商業(yè)價值的可攜式木箱照相機。
1851年倫敦雕塑家弗里德里克·司各特·阿切爾(Frederick Scott Archer) 發(fā)明了“火棉膠濕版”攝影術,它的光敏度高,使曝光時間控制在1分鐘以內,拍出的影像影紋清晰,成為當時歐美的主要攝影法,直到19世紀80年代中期“干版法”的出現,濕版法才逐漸退出舞臺?;鹈弈z濕版攝影法效果雖然很好,但使用不方便,需要一定的技術要求,不適用于工業(yè)化生產。
1884年美國喬治·伊斯曼(George Eastman)成立了伊斯曼干版公司,1888年該公司生產出使用膠卷的小型數碼相機“柯達1號”,可連續(xù)拍攝100張照片。但是膠卷是事先放置在相機里的,拍完以后需要送回伊斯曼公司沖洗。
1891年柯達制作出攝影者自己能裝卸的膠卷,從此柯達軟片膠卷風行世界,攝影開始逐漸走進大眾生活中。
1935年,美國人研制出涂布三層乳劑的柯達克羅姆并付諸實用,從此,彩色感光材料技術逐漸成熟。
1942年,美國柯達公司正式推出彩色負片和彩色相紙。彩色攝影開始迅速發(fā)展,得到廣泛普及和應用。
1981年,日本索尼(SONY)公司在德國國際廣播器材博覽會上推出了世界上首臺磁錄像照相機“瑪維卡”(Mavica)。它記錄影像的載體不再是銀鹽膠片,而是以電磁記錄影像。但由于像素較低且制作成本高而未得到開發(fā)推廣。
20世紀90年代后期,數碼攝影及配套的電腦圖像處理系統(tǒng)迅速崛起,傳統(tǒng)的銀鹽時代受到數碼技術的巨大沖擊。影像的存儲載體變成了CCD或CMOS芯片,噴墨打印輸出開始出現。數碼技術的出現,標志著新的數字時代的到來。
二、影像輸出產品發(fā)展現狀
進入21世紀10年代以來,銀鹽影像輸出產品逐步發(fā)展到衰退期,除少量的專業(yè)需求外,膠卷已經基本完全退出了民用市場;在噴墨打印、激光打印、熱升華和數碼印刷等革新技術產品的不斷沖擊下,銀鹽相紙的市場需求逐年下滑,特別是用戶對小幅彩照的輸出需求大幅下滑。
(一)影像行業(yè)發(fā)展新特點:拍照量劇增,而輸出量減少
隨著數碼技術的發(fā)展,拍照這種消費體驗變得更加簡單而便捷,隨著數碼相機消費量的急劇下滑,大幅上升的是智能手機和平板裝置快速普及,與膠卷時代相比,消費者拍照數量成幾何倍數增長。
據美國民調機構皮尤研究中心顯示,在美國手機用戶中,越來越多的人使用手機的附加功能,而不僅僅是打電話。在這些附加功能中,手機拍照占據了第一位,82%的手機用戶用手機拍照,其次才是收發(fā)短信。
同時,因Facebook、Twitter(中國是微博、微信、QQ空間等)等網絡分享體驗的爆發(fā)式發(fā)展,照片的分享變得更為簡單而快捷,而不再依賴于傳統(tǒng)的輸出方式。據騰訊數據顯示:44%的人已習慣在手機上處理照片:27%的用戶使用圖片分享類應用軟件;手機相冊類管理軟件使用比例為22%。
在非洲、南美、東南亞等不發(fā)達地區(qū),數碼先進技術的發(fā)展相對滯后,基本是從體驗發(fā)達國家的二手裝置開始,再一步步更新?lián)Q代,這使得消費者消費習慣的變化速度也相對較慢。從目前看,還有一定的照片輸出量需求,但不排除未來幾年內會有大幅下滑的可能。
(二)影像輸出產品新技術發(fā)展多樣化:
隨著噴墨打印、熱升華、激光打印和數碼印刷等技術在影像領域的發(fā)展,消費者對于影像輸出的選擇更為多樣化。
因為設備小巧,加工簡單和快捷等特性,事實上,熱升華打印幾經占據了證件照市場的大壁江山。在歐美等發(fā)達國家,基本是以照相自助亭為主,滿足用戶對于證件照的需求;即使在非洲等不發(fā)達地區(qū),因為方便和快捷性,熱升華和噴墨打印專業(yè)證件照服務店鋪也有普及。在中國,身份證和因私護照系統(tǒng),在指定地點,幾乎全部采用熱升華打印設備,而各類考試對證件照的需求,有很多已經采取網絡上傳,電腦直接打印的方式。
在小幅民用照片需求市場(3-6寸為主),因其便捷性,噴墨打印的消耗在不斷上升;在各個旅游景點,快照的選擇也基本以噴墨打印為主;
另外,年輕一代對于“拍立得”,如富士Hello Kitty系列、美國Polarid等即時成像情有獨鐘。根據日本富士公司年報數據,在2015/2016 財年里,它所售出拍立得相機的數量達到 500 萬臺,創(chuàng)下歷史新高。同一時期,該公司旗下的數碼相機銷量只有 140 萬臺。富士公司相關負責人同時預測,拍立得相機的銷量將繼續(xù)增長,并在 2016/2017 財年突破 650 萬臺。
在專業(yè)的婚紗攝影、人像攝影等領域,噴墨打印和數碼印刷也加快了進入的步伐。 在中國、印度等市場,HP公司的Indigo數碼印刷機已經進入影像輸出行業(yè),數碼印刷輸出材料市場份額在逐漸增多。
與銀鹽相紙相比,噴墨打印和數碼印刷的耗材更為多樣化,具有多種基材、多種克重、多種表面等優(yōu)勢。Epson、HP等公司在技術上不斷發(fā)展,推陳出新,在成像質量、照片保存等性能上,也已經接近了銀鹽相紙的水平。諾日士等傳統(tǒng)銀鹽材料加工設備制造商,也已經全面改為向開發(fā)和制造噴墨打印設備發(fā)展。
影像輸出材料的多樣性發(fā)展,相關設備的更新?lián)Q代,使得影像行業(yè)服務商不再僅依賴于銀鹽影像設備和產品,同時,使得消費者的選擇也不再單一。
三、影像輸出產品發(fā)展趨勢
在未來的幾年里,銀鹽影像輸出產品的市場總體還會呈逐年下滑趨勢,隨著目前保有的彩擴設備的逐步老化和缺乏更新,銀鹽相紙銷量下滑速度將會加快,年下滑速度將在15-20%左右,在下滑到一定水平后可能會維持相對穩(wěn)定一段時期。
面對噴墨打印、數碼印刷等技術產品的不斷攻擊,在個性化相冊、婚紗攝影等應用領域,如消費引導和營銷策略有效,銀鹽相紙仍能保持一定的市場份額。
因為環(huán)保等要求的進一步加強,歐美等發(fā)達國家對于銀鹽影像產品的加工限制也愈加嚴格。單獨的彩擴加工店鋪幾近消失,基本以規(guī)?;凸芾硭捷^高的加工工廠為主,如德國的Cewe Colar,英國的One Vision等。在中國等地,環(huán)保要求對銀鹽影像產品的限制也開愈發(fā)嚴格,部分客戶有加速向噴墨打印轉移的趨勢。
因此,在一定時期內,銀鹽輸出產品、噴墨打印輸出產品和數碼印刷輸出產品將形成交差發(fā)展,并達到三足鼎立的階段。而隨著技術的不斷更新發(fā)展,噴墨打印輸出產品和數碼印刷輸出產品將得到進一步的發(fā)展。
根據預測和判斷,影像行業(yè)和印刷行業(yè)將逐步融合,不再有明顯的區(qū)分界限。銀鹽技術、噴墨技術和印刷技術也將會不斷融合,推出更多種類豐富、質量優(yōu)異、便捷使用的影像輸出產品。
參考文獻:
[1]顧錚.世界攝影史浙江攝影出版社2006年7月修訂版
[2]速圖網.手機拍照及周邊軟件市場分析報告 2012年12月28日
作者簡介:劉向軍,男,1971年7月;籍貫:河北順平縣 ;研究方向:國際貿易;職稱:經濟師;現任保定樂凱進出口貿易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經濟貿易學院2014級國際貿易專業(yè)在職研修班學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