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德生
【摘要】在現(xiàn)代教育中,小學教育工作的作用逐漸突顯出來。同時,基于社會快速發(fā)展,國內教育也取得了極大的進步。為此,傳統(tǒng)教學模式已經(jīng)難以緊跟小學教育事業(yè)發(fā)展的步伐,一定要采取全新教育模式才能夠實現(xiàn)小學教育的可持續(xù)發(fā)展。而在此過程中,將以人為本這一教育理念應用在小學教育建設中,對于教育水平的提升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
【關鍵詞】小學生教育管理 以生為本 理念 探究
【中圖分類號】G6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37-0206-02
小學階段,學生學習理念與人生理念,甚至是道德觀念與價值觀念都未成熟,具有不穩(wěn)定的特征,所以,若無法采取正確教育管理方式,必然會嚴重影響小學生的發(fā)展。在小學生教育管理中合理地應用以生為本這一理念,對于學生的健康發(fā)展具有積極的作用,值得推廣使用。
一、教學理念的全面創(chuàng)新
對于傳統(tǒng)教學理念而言,所重視的是教師的主體作用,而學生必須要始終服從教師指揮。但是,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必須要與時俱進,對傳統(tǒng)教學模式進行合理地摒棄,實現(xiàn)全面創(chuàng)新,有效地提高教學質量。其中,學校與教師應當重視“以生為本”這一教學理念,積極學習并運用現(xiàn)代化教學方式,融入到教育環(huán)境當中,通過有效的方式對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予以改善[1]。另外,學校管理人員需要積極開展教師培訓工作,將學生作為教學中心,為學生提供服務,始終關心學生。
二、以生為本教育模式的構建
(一)創(chuàng)設以人為本校園氛圍。在學校中踐行以生為本的理念,最關鍵的就是校園文化的建設。所以,教師需要始終按照校園的準則,形成良好的校園風尚。而校園的管理工作人員,也同樣需要構建和諧人際關系,針對教師與學生展開教育,確保校園管理具有一定的人性化特征。另外,應當積極創(chuàng)設以生為本教學環(huán)境。因為教育工作是學校的主要目的,其中,教育工作的順利開展需要由教師與學生共同努力來完成,所以,教師自身教學的水平會對學生的學習效果產(chǎn)生直接的影響?;诖?,應當全面倡導人性管理制度的創(chuàng)建。小學生的年齡偏低,所以,其心智與思想尚未成熟,所以,對待學生應該人性化,使學生能夠在放松的環(huán)境中進行學習[2]。
(二)對教育理念差異予以關注。目前階段,受現(xiàn)代教學理念的影響,學校始終根據(jù)成績來對學生的好壞進行劃分,這種風氣對于學生的成長產(chǎn)生了極大的負面影響。其中,大部分教師更重視成績理想的學生,而對于成績較差的學生不聞不問,進而是班級內容呈現(xiàn)出嚴重的兩極分化現(xiàn)象。在這種環(huán)境中學習與成長,很容易影響班級內部團結,同時,對于學生的成長也具有一定的影響。所以,教師對于這一問題應該理性看待。對待學生要平等,可以通過小組交流的方式,使學生之間的競爭更有序。對于小組學習而言,教師需要合理展開分組教學,把學習能力相當?shù)膶W生劃分在一個小組,并且根據(jù)能力的不同來有針對性地安排學習任務[3]。另外,教師還需要對小組劃分情況進行定期地調整,以免不同小組學生之間出現(xiàn)隔閡。
三、交流平臺的有效創(chuàng)建
要想保證班級內部的融洽性,不僅需要依靠教師的努力,同時,還應當有相關機制的約束。其中,在選舉班長或者是組長等方面,不僅可以充分展現(xiàn)學生的表率作用,而且還能夠使學生始終約束自己。而且,班級干部可以將班級情況向教師如實匯報,教師把這些情況告之家長,使家長對學生學習近況予以掌握。
教師在向學生傳授知識的過程中,也同樣需要對學生生活給予更多的關注。在課余時間,教師應當與學生展開交流和溝通。其中,可以定期組織并進行公益活動,也可以以走訪的形式來對學生進行了解[4]。另外,教師需要與時俱進,在和學生交流的過程中,形成和諧的師生關系,了解其喜愛的書籍與電影,或者是動畫片等。在這種情況下,教師能夠更好地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學校建設過程中,積極踐行以生為本這一教育理念,對于教師工作與學生學習都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但是,以生為本教育工作的開展屬于系統(tǒng)性工程,需要教師在實踐教學工作中不斷總結經(jīng)驗,創(chuàng)新教育管理工作。特別是在小學生教育管理中,實事求是,根據(jù)實際情況落實以生為本這一教學理念,不斷完善教育工作,增強教育工作的質量。文章以小學生教育管理工作為研究重點,通過以生為本理念的貫徹與落實,不斷提升管理水平。
參考文獻:
[1]吳幼程.小學生教育管理中的以生為本理念[J].時代教育,2016(6):246-246.
[2]趙敏.論以生為本在小學教育教學中的實施探討[J].亞太教育,2015(25):5.
[3]劉繼新.以生為本,建構小學數(shù)學高效課堂[J].中國校外教育(上旬刊),2016(5):10.
[4]徐程慧.以生為本提高小學教學質量[J].小學科學(教師版),2016(7):106-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