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永新
前不久,新蕾出版社來函,邀請我參加王一梅《鼴鼠的月亮河》發(fā)行100萬冊的紀念活動。我愉快地接受了邀請,不僅因為王一梅曾經(jīng)是我蘇州大學的同事,更因為這是一件值得祝賀的事情。100萬,不只是一個簡單的數(shù)字,它意味著,這本書走進了100萬個孩子的心靈,影響著100萬個孩子的成長。
這本書講述的是一個王一梅版的中國丑小鴨的故事。鼴鼠米加一家住在美麗的月亮河畔。生下來就與眾不同的鼴鼠米加,又瘦又黑,沒有八個哥哥那樣棕色發(fā)亮的毛,不愿意像其他鼴鼠兄弟姐妹那樣生活,不喜歡打洞,不喜歡成為挖掘專家,不喜歡白天干活,不喜歡父母為他選擇的人生道路。米加向往外面的世界,懷揣著尼里送的月亮石離開了家鄉(xiāng)。經(jīng)歷了許多困難,米加結識了許多新的朋友,學到了許多新的本領,發(fā)現(xiàn)了自我,找到了自信。最后,米加回到家鄉(xiāng),成為大家心目中的英雄。
我曾經(jīng)說過,書的生命是讀者與作者共同賦予的。一本能夠被人們喜愛,不斷被閱讀、被傳播的書,就是有生命力的書。就如同書中說的那樣,“月亮河早就是一個有名的地方了”。對于讀過這本書的孩子來說,月亮河,與米加、尼里、魔法師等一樣,早已經(jīng)是一個密碼,一個符號。讀過這本書的孩子一定會明白,無論是做烏鴉還是做鼴鼠,無論是做老鷹還是當小雞,最重要的是成為自己。每個人的生命都會因為有了友情而溫暖,因為有了夢想而精彩,都能從不起眼的丑小鴨蛻變?yōu)樵谒{天飛翔的白天鵝。
王一梅是從蘇州的土地上成長起來的。她的童年時代在蘇州太倉的小鎮(zhèn)上度過。小時候她就喜歡觀察大自然,喜歡寫作。在蘇州幼兒師范學校讀書時,她擔任了學校的文學社社長和童話劇團團長。一個酷愛寫作的人,一定有著一顆敏感的心和發(fā)現(xiàn)的眼。這是她日后成為兒童文學作家的基因。
認識她的時候,她還是蘇州大學幼兒園的老師,我的兒子朱墨曾經(jīng)在這里上幼兒園,所以,她既是我在蘇州大學的同事,也是我孩子“母園”的老師。我一直以為,我們對幼兒園的重視是不夠的,比如我們都把自己在中小學和大學讀書的學校稱為母校,但幾乎沒人會提及自己就讀的幼兒園,也從來沒有人把自己就讀的幼兒園稱為“母園”。后來,王一梅從幼兒園老師成為蘇州大學社會學院的一名老師,又成為蘇州職業(yè)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的所長。
王一梅拔節(jié)成長最快的時間,恰好是我在蘇州大學擔任教務處長和在蘇州市擔任副市長的十五年期間。她的一些代表作品都是在這段時間發(fā)表的。從長篇童話《鼴鼠的月亮河》《住在雨街的貓》《恐龍的寶藏》《木偶的森林》到系列童話《糊涂豬》、短篇童話集《第十二只枯葉蝶》《書本里的螞蟻》《兔子的胡蘿卜》等。同時,她也先后獲得了第十屆“五個一工程獎”,第五、六屆全國優(yōu)秀兒童文學獎,第五屆國家圖書獎,冰心兒童圖書獎和陳伯吹兒童文學獎等獎項,成為蘇州兒童文學的領軍人物。
近年來,她又把目光投向身邊的兒童生活,創(chuàng)作了《城市的眼睛》《一片小樹林》等具有現(xiàn)實意義的作品,表現(xiàn)了一位作家不斷努力、不斷超越的積極探索精神。
回望王一梅的成長道路,與孩子打交道的十余年,讓她無縫對接兒童。而離開孩子的歲月,又讓她反思研究兒童。相信這是每個優(yōu)秀的作家都需要經(jīng)歷的道路。如今我雖然離開蘇州已經(jīng)近十年,與王一梅聯(lián)系不多,但一直關注著她,也一直讀她的作品。在為她的成長而驕傲的同時,也期待著她能夠不斷帶給我們新的驚喜。
(責任編輯:黃常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