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艷 曹舒展 袁曉菲
摘 要:恭維語作為一種積極評價,是人們在社交文化中普遍使用的一種復雜的言語行為。同時,恭維語受到不同民族文化的影響和制約,在語言形式、話題等方面更呈現出各自不同的特點。該文擬從英漢恭維語的詞匯用詞、句法形式以及應答形式等方面展開對比研究,旨在從文化角度探索分析可能造成英漢恭維語差異的原因,這對于外語教學及其研究和跨文化交際具有一定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恭維語 言語行為 對比研究 跨文化交際
中圖分類號:H31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6)11(c)-0124-02
1 英漢恭維語研究背景
恭維語是日常交際中使用頻率較高的一種言語行為。從廣義上說,恭維語是指在社會交往中對人或物的一種積極評價;具體地說,恭維語不是為了討好而贊揚他人,而是說話者為了建立親密、友善的社交關系而直接或間接地贊賞說話者之外的對象。在任何語言文化中,恭維語作為人際交往的“潤滑劑”,在問候、鼓勵、表示祝賀、致謝、開啟話題等方面起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有助于人際關系的建立和團結。換句話說,恭維語的熟練掌握和運用,體現著一個人的社交成熟度和語言能力。
2 英漢恭維語語言形式的對比
英漢恭維語在語言形式如基本句法、語義層面都有著比較明顯的程式化特征??傮w而言,英語恭維語較漢語恭維語缺乏創(chuàng)造性,趨向使用有限的詞語,而漢語恭維語趨向使用富有中國文化特色的修辭、成語或習慣用語來表達積極的語義信息,因此更加具體化、多樣化。
2.1 英漢恭維語詞匯用詞的對比
美國語言學家Manes和Wolfson(1981年)曾對恭維語的語料做過收集和分析,結果顯示80%以上的恭維語通過形容詞來傳遞積極的語義信息。其中,具有此功能且使用最頻繁的5個形容詞為nice、good、beautiful、pretty、great。此外,使用頻率僅次于形容詞的詞類是動詞,如:like、love、enjoy、admire、be。其中,使用頻率最高的是like和love,頻率高達86%,而這兩個詞在漢語恭維語則很少使用。國內學者賈玉新指出,漢語恭維語使用的形容詞有“好、行、能干、乖”、副詞“真、很、特、太、這么、那樣”以及極少的動詞來傳遞積極的語義信息。對比發(fā)現,英語恭維語的程式化程度重于漢語恭維語,而漢語恭維語在用詞上更加靈活、豐富,漢語恭維語更多趨向使用副詞或副詞與形容詞、動詞捆綁使用來傳遞積極的語義信息,而英語則更多地使用形容詞。
2.2 英漢恭維語句法形式的對比
Manes和Wolfson指出語料中85%的恭維語主要通過以下3種句法形式表現:
(1)NP+BE/LOOK+ADJ The flower looks really beautiful.
(2)ILIKE/LOVE+NP I like that dress.
(3)PRON+BE+ADJ+(NP) That is a lovely cute cat.
國內學者賈玉新的研究指出漢語恭維語的常用句式有如下3種:
(1)NP+ADV+ADJ 你家的花園真漂亮。
(2)YOU+V+ADV+ADJ 你跳得真好啊。
(3)YOU+NP+V+ADJ 你書法寫得好。
英語恭維語和漢語恭維語在句法形式上都是高度程式化的語言,且前者在程式化程度上高于后者。以句式“NP+be+(ADV)+ADJ”為例,無論漢語還是英語都比較多地使用此句式,但兩種語言在使用上有所不同。英語恭維語通常使用此句式來表達肯定性評價,而漢語恭維語常用此句式表達諸如“我想……”“我希望……”等語言行為。此外,英語恭維語較常使用第一人稱代詞作主語(e.g.Iappreciate your work very much),而這一現象在漢語恭維語中卻極少出現,漢語恭維語較多使用第二人稱代詞“你”“你的”(例:你干得太棒了?。?。
3 英漢恭維語應答形式的對比
不同文化孕育不同的人,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們對恭維語的回應有所不同。概況地說,無論漢語恭維語還是英語恭維語的應答形式可以總結為兩種:贊成和拒絕。對于恭維語的贊成,根據不同的方式和程度,贊成又可以分為積極的贊成和消極的贊成。積極的贊成一般是對個人的所有物進行稱贊,而信息接受者對于稱贊采取接受并在語意上對于稱贊進一步肯定。消極的贊成則是為了避免積極稱贊所造成的誤會和尷尬而采取的應答形式,消極的贊成可以進一步大體分為3類:轉移式、回贈式、弱化式贊成。(1)轉移式贊成一般是為了避免自夸之嫌,而重新轉移稱贊的方向和目標。A:Your sweater is so beautiful. B:My mother bought it to me.(2)回贈式贊成就是采用互夸的方式而反過來稱贊對方。A:You are so funny. B:Thank you. You are a good listener.(3)弱化式贊成一般采用恭維程度較弱的詞來弱化對方的夸獎。A:I have received the admission notice from Oxford University. B:That is so fantastic. A:Thank you. It is a little bit pleasing.此例中使用pleasing來弱化前一句使用的fantastic。
總體而言,漢語恭維語的回應模式更多地采用拒絕的形式而用謙虛的策略進行應答,相比較而言,英語恭維語則更多地偏向使用贊成的回應模式。事實上,幾乎所有的西方人在回答恭維語的時候都會采用簡短的回答“Thank you”,而盡量避免針對恭維語內容進行進一步的評論。中國人在回應恭維語時,即使是積極地回應恭維語,也隨后會跟上一些謙虛的解釋性話語。
4 結語
通過上述英漢恭維語的對比分析發(fā)現,即使表達同一功能的相同言語行為,兩者在語言形式、回應的配置和安排上也是有很大差別的。換言之,文化層面的適當言語行為取決于語言使用的社會文化基準。英漢恭維語言語行為之間的差異充分反映了英漢文化領域的差異。中國身為“禮”“儀”之邦,中華文化規(guī)定了社會文化團體中個人的責任和義務特性,同時毫無疑問地在人們的集體無意識中影響著恭維語等言語行為。與中國文化不同,西方更多地注重個人主義,并且高度重視平等和水平關系,同時高度提倡人道主義、人權和民主。由此可見,中西方文化在恭維語的使用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以后的跨文化交際和日常教學中,尤其在當今中西方文化交流日益加深、滲透和影響的前提下,應該加強文化的涉及,同時在具體的交流實際中,秉承中西方文化的不同,恰當運用恭維語。
參考文獻
[1] Manes J,Wolfson N.Compliments in Cross——Cultural Perspective[M].TESOL Quarterly,1981.
[2] 賈玉新.跨文化交際學[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