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維宏
感恩是我國的優(yōu)秀傳統(tǒng)美德,也是學生必須具備的一種素質,在素質教育當中占有極大的比重。因此,增強對學生的感恩教育顯得尤為必要,更是素質教育階段需要強調以及強化的一項內容。初中歷史教學同樣也是進行感恩教育滲透的重要陣地,而且通過挖掘歷史教材當中的感恩教育資源以及發(fā)揮教師的教育引導作用能夠逐步引導學生形成感恩之心,培養(yǎng)學生健全的品德修養(yǎng)和人格。
一、引導學生形成正確感恩觀念
歷史本身就承載著培養(yǎng)學生感恩觀念的功能,而且歷史在推動人類道德素質完善以及發(fā)展方面有著巨大作用。因此,初中歷史教師需要在課堂教學中為學生傳遞以及滲透感恩觀念,除了對學生進行良好的歷史知識教學以外,還需要提高對感恩教育的重視程度,使得學生能夠在歷史課堂當中掌握豐富的歷史知識,并從中學習到如何的尊重以及感恩他人,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豐富學生的人生感悟。初中歷史教學當中會涉及到大量生動具體的歷史故事,學生從學習和分析故事的過程中能夠獲得豐富的人生感悟,并從相應的歷史事件當中獲取人生哲理,從可感的歷史人物當中學到道理,真正的學會感恩,這對于學生未來一生的發(fā)展來說,都有著重要意義。對此,初中歷史教師需要樹立良好的感恩教育理念,并將這樣的觀念作為指導教育教學活動以及學生綜合發(fā)展的動力和方向,形成對學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和熏陶,那么學生也能夠從中懂得感恩的道理,受到良好的感恩教育。例如,在歷史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有的學生不能夠遵守課堂紀律,從而對教師的教學帶來不良影響,此時教師可以用友好的眼神示意代替一味的批評教育;當學生在歷史學習當中遇到難以突破的問題和困難時,教師要避免無意義的指責,而是要給予學生耐心的指導以及真誠的幫助。長此以往,學生就能夠逐步形成感恩觀念,用感恩的心態(tài)來對待教師的幫助以及同學的友愛。
二、注重培養(yǎng)學生情感態(tài)度觀念
在很多情況下,初中生懂得很多的人生道理,并且在待人處事方面知道自己該如何做,但是往往停留在紙上談兵階段,難以將其準確地落實到實際行動當中。究其根源,學生獲得的這些感知并不是出自學生的內心深處,學生還缺乏一定的情感體驗,不能夠將其真實的應用到實踐當中。但是缺乏情感體驗的感恩教育往往是站不住腳的,而且無法讓學生真正地體會感恩內涵,那么初中歷史教師必須積極探究能夠強化感恩教育的方法,讓感恩真正深刻到學生的內心當中,豐富初中生的情感體驗,讓他們在感同身受的過程中形成良好的情感態(tài)度觀念,切實意識到感恩的價值,明確自己的感恩行動。初中歷史教師需要承擔起對學生實施感恩教育的重任,有效結合實際的教學內容來滲透感恩教育,實現感恩教育和歷史知識教育的融合,保障課堂教學本質目標的達成。例如,在教學宋代社會風貌后,教師可以要求學生親自為父母烹飪東坡肉,將歷史教育和感恩教育融合起來,也因此獲得了良好的效果。有很多的同學剛開始認為這是一份非常辛苦的任務,但是當他們將做好的一道菜端上父母的餐桌時,在看到父母慈祥的笑容以及感動的神情后,感受到了無與倫比的歡樂。也就是學生真正體會到了感恩的愉悅感,同時也能夠更加體諒父母的辛勞,十分的感激和感恩自己的父母,從中獲得的情感體驗更是十分深刻,并且真正讓感恩之心指導學生日后的學習和生活。
三、發(fā)掘歷史教材感恩教育資源
在初中歷史課堂當中滲透感恩教育很大程度上是在于歷史教材當中含有豐富的感恩教育資源,但是這其中蘊含的資源有顯性也有隱性之分,其中的顯性資源能夠直接的在課堂上進行應用,并對學生進行感恩教育和直觀影響,但是還有很多的隱性資源等待初中歷史教師的挖掘,充分發(fā)揮教材在豐富感恩教育資源當中發(fā)揮的作用。例如,在經濟重心的南移一課教學當中,教師可以挖掘其中的感恩教育資源:環(huán)境是人賴以生存的基礎,人類的生產活動都離不開環(huán)境的支持以及大自然的給予,從中能夠發(fā)現大自然的慷慨,那么就需要樹立感恩大自然的思想,真正的感謝大自然在人類發(fā)展當中的無私貢獻。在教學大一統(tǒng)的西漢時,教材當中為學生講述了緹縈救父的故事,那么初中歷史教師就可以將其作為感恩教育的歷史資源,更加具體的為學生講述緹縈的故事,讓學生從中獲得人生道理,并借此時機讓學生深入思考:父母為自己做了哪些事情?自己是如何對待父母的付出的?自己能夠為父母做哪些事情?在教學血肉鑄就長城一課時,教師可以挖掘其中的感恩教育資源讓學生受到愛國主義教育熏陶,并從中清楚地認識到國家對于人民大眾的養(yǎng)育和對自己的培養(yǎng),也因此引導學生對國家和民族懷有感恩之心,當國家和民族遭到危急事件時,要義不容辭的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