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焰
【摘 要】學生管理是教學管理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如何才能更好地保證教學管理的有效性呢?文章就學生管理中存在的現(xiàn)狀及教育者對懲罰的誤區(qū)進行了論述,提出了教學中應該科學合理地運用懲罰來開展學生管理,以保證教師教學的合理進行,同時又能矯正學生的不良行為。
【關鍵詞】學生管理 懲罰教育 誤區(qū) 藝術
教育的本身是教和育的雙面結合,教是教學生認知,獲取知識;育是培育學生,引導學生走向正途,矯正學生在成長過程中的不良行為。在教和育的過程中會用到多種策略和方法。當下教育中流行著一些悖論,認為教育就是賞識教育、無批評教育。尊重學生,善待學生,無可厚非,但過分表揚真能應對所有學生?沒有懲罰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本文認為學生管理中應該需要有必要的懲罰教育才能更好地提高教育管理的有效性。
一、學生管理的現(xiàn)狀及困惑
學生管理是教學管理中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學生管理的有效性直接關系到教學管理的有效性。傳統(tǒng)的教育思想認為,教學管理主要是管理教師的教學、教學能力及教學實施過程。這種認識是片面的。教學管理者管理教師,教師實施的對象主要是學生,所以學生管理水平的有效性直接關系到教學管理的有效性的發(fā)揮。當前學校管理中存在這樣的問題:一種情況是,過分偏重教師管理而忽視學生管理,導致教學管理有效性難以得到發(fā)揮;另一種情況是,雖然意識到學生管理對教學管理的重要性,但是缺少必要手段,學校與家長之間、學校各部門之間、學校與班級之間、班級與班級之間、班主任與教師之間、學科教師之間缺少必要的溝通和協(xié)調機制,管理混亂,或者“踢皮球”式管理,導致教學管理秩序有效性得不到發(fā)揮。
當然,學生管理本身難度較大,管理得恰到好處,學校能得到較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管理不好,學校將面臨來自政府、社會、家庭的多重壓力,甚至面臨司法訴訟。之所以存在這樣的問題,有一定的外在和內在因素。
(一)教師面臨家庭的壓力
未成年學生作為一類特殊群體,在很多家庭中屬于獨生子女,家長溺愛導致學生的思想和行為習慣養(yǎng)成性都較差,在學校里不能適應學校管理,逆反心理較強,使得教師和學校很難管理。
(二)家庭管理的缺失
一是家長因忙于生活而疏于對孩子的管理,導致孩子養(yǎng)成不好的習慣,二是家長的溺愛導致孩子形成了心中只有自己缺少別人的觀念,養(yǎng)成了自私自利的性格;三是家庭文化教育背景差異,父母不能為孩子樹立較好榜樣,導致孩子缺少一個良好的家庭環(huán)境。這三類情況都導致教師很難憑一己之力管理好學生。
(三)教師管理的缺失
教師及學校面臨較大的社會壓力。1992 年1 月1 日國家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將未成年人保護問題上升到法律層面。近年來不少媒體報道教師因教育方法“不當”,而引起輿論對教師的指責,教師成為一個弱勢群體,學校成為一個弱勢環(huán)境。因而現(xiàn)在的教師心里都想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面對“刺頭”學生變得不敢管,導致教師管理缺失。
(四)學校管理的缺位
在對學生的管理中,學校扮演著主要角色。學校應該充當教師管理的后盾和與家長溝通的主角。但是一些學校在學生管理上有名無實,不能有效處理違規(guī)學生,教師管理學生得不到應有效果;還有一些學校在學生管理中推卸責任,使得教師成為學生管理的受害者,導致教師得不到應有的保護。這些都導致學生管理見不到應有效果。
在當前的社會、家庭、學校環(huán)境中,學生應該如何管理?能不能懲罰學生?這些是教育主管部門、教學工作者、家長、社會不得不深思的問題,關系到孩子的未來。
二、學生管理中懲罰認識的誤區(qū)
教育家馬卡連柯明確指出: “凡是需要懲罰的地方,教師就沒有權利不懲罰,在必須懲罰的情況下,懲罰不僅是一種權利,而且是一種義務?!笨梢钥闯?,懲罰是教師作為教育者對學生管理應有的權利。
但是在現(xiàn)實之中,教師對學生的懲罰有不同的理解和認識。
認識誤區(qū)一:懲罰的模糊性。認為懲罰不符合未成年教育法的規(guī)定,對違規(guī)和犯錯的學生應該用柔性批評代替懲罰。例如,過分表揚或批評,濫用獎勵,過分民主,從來不懲罰學生,對正在做錯事的孩子講話過于溫和等,用這些教育方法“教育”反常的學生,反而不利于學生的成長。這種做法忽略了學生的個體差異性。
美國教育家和兒童學家詹姆斯·多布森說道: “許多人犯罪,正是教師從未嚴格要求學生、制止學生的不良行為、教會學生控制自己沖動的結果,而且這些學生一部分也正是出自嬌生慣養(yǎng)的家庭?!?所以教育者不是用柔性批評就能化解學生的不良行為,必要的懲罰可以矯正學生在家庭和社會教育形成的不良習慣。
認識誤區(qū)二:懲罰的極端性。一些教師認為,犯錯的學生就是“刺頭”,就是和自己對著干,使自己難堪,傷害自己尊嚴的行為。教師為了樹威信必須“殺一儆百”。這種認識忽略了學生群體的特殊性。由于學生生理心理發(fā)育的特點,以及家庭環(huán)境的影響,學生在學校里經常犯點錯誤是難免的。懲戒的目的并不是使學生的身體或靈魂吃苦頭,而是在遇到過失時確證過失所否認的規(guī)范。 其實質是“使違紀學生重新樹立起對紀律的敬畏感,從而自覺地遵守紀律規(guī)范”。鼓勵是一種教育,懲罰也是一種教育。懲罰主要應對那些屢教不改的問題學生。對于能夠說教的學生,可以通過說服和感化教育以達到懲罰的目的。
認識誤區(qū)三:懲罰的社會化。雖然關于懲罰的社會化問題在現(xiàn)在的教育環(huán)境下有所減少,但是依然存在。懲罰學生的目的就是讓學生認識自己的錯誤并且矯正不良行為,這才是教育本身的目的。教育本身就是育人,讓學生將來成為有用之人。但一些教育者認為,為了保證教育的有效性和公平性,對犯嚴重錯誤的學生應該開除,讓家長去教育自己的孩子。這種做法就是把適用于社會管理的成人管理模式運用于未成年學生。這淡化了學校具有的對未成年問題學生進行教育矯正的功能。
總之,懲罰教育不是教師的“發(fā)泄教育”,也不是“暴力教育”,更不是“拳腳教育”。它是教育工作者以“矯正”為目的,以“懲”作為一種教育手段,一種學生能接受的教育手段,來達到教育學生目的的教育方式。懲罰教育和體罰、變相體罰有著本質的區(qū)別:它是我們教育工作者的愛心體現(xiàn),能真正帶給學生的是教育而不是傷害,讓學生受益匪淺,讓學生的監(jiān)護人除了感激之外而無它話可說。當然,教育懲罰學生也不能流于形式,回避教師的責任。那么作為教育者如何運用好懲罰的方式呢?
三、學生管理中的懲罰教育藝術
在學生管理中,由于學生成長過程的差異性,教育工作者在教學管理中會遇到不同類型的學生。教育者能否科學合理地應用好懲罰手段,直接關系到教學效果的有效性。單純的懲罰教育難以達到預期效果,也不符合國家教育方針政策。但缺少懲罰的“愉快教育”“賞識教育”在今天的家庭、社會環(huán)境之下也不見得能收到成效。那么素質教育下的教育者如何應用好教育學家提倡的懲罰教育呢?
首先,明確懲罰與體罰的區(qū)別?!吨腥A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第十六條中明確規(guī)定:“禁止體罰學生或變相體罰?!蹦鞘裁磳儆隗w罰呢?義務教育法指出體罰是指那些用武力或語言方式來損傷學生肉體、摧殘學生心靈、侮辱學生人格,使學生遭受生理或心理上的傷害的做法。我們很多人主觀地把懲罰和體罰等同于一個概念。作為教育管理者,首先我們要意識到懲罰是為了教育學生、矯正學生行為,把學生引導回正軌。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只有教師關心學生尊嚴,才能使學生通過學習而受到教育?!斌w罰是為了維護自己尊嚴而使受體罰者受到身體和心理創(chuàng)傷,這樣達不到矯正作用。反而使學生產生恐懼甚至逆反心理。
其次,懲罰要有針對性且及時。在教學管理過程中,學生因為犯與學習相關的錯誤時,教師的懲罰措施應該與矯正學生學習行為相關,以期達到學生養(yǎng)成良好學習行為的目的。如果學生因為思想等行為產生錯誤時,教師應該主要從感化教育等方面糾正學生不良心理?!皭翰环e不足以滅身”,作為教育者懲罰學生還應該及時。及時的懲罰能使學生的不安、內疚等體驗更深,能使他們更清楚地看到錯誤造成的后果。延遲的懲罰處理會因事過境遷而使學生忘記、淡化錯誤行為,懲罰意義也不大。
第三,懲罰要得法有度。懲罰要得法,在學生管理中教師要找到正確的懲罰方法,這個第二點中論到的要與針對性相銜接。不得法就不得要領,不能達到懲罰目的,那就是體罰了。懲罰要有度,要求教育者控制好懲罰的尺度才能達到良好效果。初中人教版思想品德教材中一則關于“教育家陶行知三塊糖果”的故事,陶行知通過三塊糖果處理犯錯學生,犯錯學生被感化教育。這就是要求懲罰要有度。尊重學生,體會學生內心世界。懲罰的目的是出于對學生的愛,也只有讓學生得到被愛的體驗時,他才能從心里真正接受教育,進而改正錯誤。
第四,懲罰要有聯(lián)動機制。在學校教學管理中,學生管理不只是教師個人行為。為了確保學生管理的有效性,教育者在運用懲罰手段時,不能單靠自身行為。對問題學生,學校要建立問題學生檔案,記錄學生成長過程;教師要充分關注了解問題學生,從思想、學習、生活上關注問題學生,讓學生感受愛的存在;家長要多與教師、學校溝通,了解子女學習、生活習慣;班主任要通過科任教師建立溝通機制掌握學生現(xiàn)狀。因此,為了保證懲罰有效性,教育者要建立學校、班主任、教師、家長的聯(lián)動機制。從源頭上遏制問題學生的不良思想和行為的發(fā)生,才能達到教育的真正目的。
總之,教育不能沒有懲罰,沒有懲罰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是一種虛弱的教育,脆弱的教育,不負責任的教育?;乇芑蚍裾J教育中懲戒的現(xiàn)實存在和必要作用都是不明智的,只能導致教育的偏頗和方法的盲目,造成廣大教師育人工作的茫然和無奈。但是懲罰不是教育的目的,懲罰是為了矯正學生不良行為。學生管理中,懲罰具有合理性,但懲罰必須是學與教的結合,即懲罰要通過科學的方法教育學生,以期問題學生在認識中矯正自己的行為,這才是懲罰教育的藝術。
【參考文獻】
[1]孫云曉,弓立新.無批評的教育是偽教育[J].中國教師,2006(9):3-4.
[2]范中杰.論轉型時期親子關系的轉變[J].四川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28(4):81-87.
[3]包德全.沒有懲罰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J].教書育人,2013(22):249.
[4]王青.教育懲罰的異化和回歸[J].教學與管理,2005(1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