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鳳
摘要:拼音與識字是小學語文的基礎,直接關系到學生閱讀水平和寫作水平的提高,但是當今小學低年級的拼音與識字教學中存在著高耗低效的情況,教師和學生浪費了大量的時間,卻不能學好拼音與識字。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小學低年級的拼音與識字受到更多的重視,也對小學生的學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無形中就對教師的教學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關鍵詞:小學低年級;拼音;識字;教學
提高小學低年級拼音與識字教學有效性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和寫作水平,進而提高語文能力。下面通過四個方面介紹教師如何提高小學低年級拼音與識字教學的有效性。
一、活躍課堂氛圍。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小學生正處于愛玩的年齡,缺乏持久性,尤其是在嚴肅的課堂氛圍中更不容易集中注意力,無法產生對學習的興趣。教師要想方設法活躍課堂氛圍,營造快樂的學習環(huán)境,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教師活躍課堂氣氛的方式有很多種,可以通過有效的方式讓學生在游戲中學習;可以通過競賽的方式讓學生在競賽中提高;也可以通過問答的方式讓學生在問答中看到自己的不足。
比如,《口耳目》這節(jié)內容,教師可以制作生字卡片,讓學生以接龍的方式識字,教師隨機拿出一張卡片,讓學生回答是什么字,第一個學生回答完畢之后,由第二個學生回答,這樣依次類推,回答不出來的學生直接在游戲中淘汰,堅持到最后的學生可以得到教師獎勵的小禮物。在游戲中進行學習,學生會感到很快樂,學習的積極性也會更高,提高了拼音與識字的效率。
二、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讓學生真正參與到課堂中來
只有學生真正參與到課堂上來,從“要我學”轉變?yōu)椤拔乙獙W”,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才能提高課堂效率,學到更多的知識。以往的教學方式中,教師是課堂的主體,主宰著學生的學習內容和學習方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高,要想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教師就必須由原來的主體轉變?yōu)檎n堂的組織者、設計者,在學生學習過程中出現問題的時候及時給學生答疑,讓學生在主動學習中提高拼音與識字水平。
比如,《在家里》這節(jié)內容,教師可以先讓學生進行預習,通過教材上的圖片及拼音進行識字,在預習的過程中,學生有不懂的問題可以向教師提出來,教師耐心解答。同時教師要引導學生采取讀與寫相結合的方式,這樣學習效率更高,這堂課快結束時,教師對學生問的比較多的問題進行講解,讓學生加深印象,學生主動學習的效果肯定和被動學生的效果不一樣。
三、運用多媒體方式輔助教學。增強課堂的趣味性
多媒體方式已經廣泛應用到各行各業(yè),并且取得顯著的效果,如果運用到課堂上,一定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小學生對豐富多彩的東西很感興趣,而多媒體正是具有這個優(yōu)點,多媒體的圖片、視頻、音樂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在多姿多彩的多媒體中學到更多的知識。以往的板書不能全面地展現教學內容,而且教師寫板書也很辛苦,枯燥的板書內容也很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若是采用多媒體教學方式輔助教學,教師不用太辛苦,還能全面地展現教學內容,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
比如,《操場上》這節(jié)內容,教師可以提前錄制學生下課后的視頻,然后在課堂上播放,把各種運動都展現出來,學生看到自己在操場上玩耍的視頻一定很激動,觀看完視頻后,教師把本節(jié)課中要學習的拼音及漢字展示在多媒體上,讓學生進行學習,學生沉浸在多媒體視頻中,帶著快樂學習本節(jié)課的拼音和漢字,一定可以學好。
四、運用小組討論學習方式。發(fā)揮學生的合作精神
小學生在這個年齡段喜歡幾個同學一起學習,學起來很輕松,教師要根據小學生的這一特點,在教學過程中運用小組討論學習方式,學生在小組討論中可以隨意發(fā)表自己的見解,不用顧及對與錯,也可以幫助組內成員解答問題,還可以跟小組成員一起探討問題,互幫互助、互相競爭,組內解決不了的問題可以請教教師,教師負責解答或者引導學生解答問題,讓學生在小組討論學習中提高。
比如,《菜園里》這節(jié)內容,教師可以讓學生分組討論學習,一起朗讀文章,一起學習文章中的拼音和漢字。如果遇到問題,學生可以向教師提問,教師在學生完成小組學習之后,給學生講解其中的問題。
以上內容通過四個方面闡述了教師如何提高小學低年級拼音與識字教學的有效性。提高小學生的拼音與識字水平非常重要,教師要在不斷實踐、不斷總結、不斷積累中找到更多提高小學生拼音與識字水平的方法,為以后的語文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