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福祥+孔祥穎+龐偉+劉鵬+戚詢中+李曉捷
摘要:目的 探討項目教學法在康復治療學專業(yè)臨床技能教學中的應用效果,為提高教學質量探尋新思路。方法 選取我校2012年1月~2013年1月年在校進行康復治療學專業(yè)臨床技能學習的學生共120名,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學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60名學生,對照組沿用傳統(tǒng)教學模式,觀察組在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基礎上采用項目教學法。自擬教學調查滿意度量表于期末進行教學滿意度測評,并比較分析兩組臨床技能考核成績。結果 對照組學生十分滿意28名,比較滿意20名,不滿意12名,教學滿意度為80%,觀察組學生十分滿意38名,比較滿意22名,不滿意0名,教學滿意度為100%,觀察組學生的教學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對照組臨床技能考核成績平均為(90.23±4.34)分,觀察組成績平均為(82.53±3.45)分,觀察組的臨床技能考核成績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康復治療學專業(yè)臨床技能教學中實施項目教學法,能夠顯著的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并能改善教學質量。
關鍵詞:項目教學法;康復治療;臨床技能;教學滿意度;教學
康復治療學專業(yè)是一門起步較晚的新興專業(yè),是科學技術與醫(yī)學相互滲透結合,逐漸發(fā)展形成的多學科交叉的新興醫(yī)學應用技術學科專業(yè)[1]。我校為全國首家康復治療學開辦院校,一直在探索如何改善教學質量。項目教學法萌芽于歐洲的勞動教育思想,最早的雛形是18 世紀歐洲的工讀教育和19世紀美國的合作教育,經(jīng)過發(fā)展到20世紀中后期逐漸趨于完善,并成為一種重要的理論思潮。項目教學法的實施可以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較強的動手能力及良好的團隊合作能力,在學生綜合素質和職業(yè)能力培養(yǎng)方面顯示出明顯的優(yōu)勢[2]。我院將項目教學法引入到康復治療學專業(yè)臨床技能教學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校2012年1月~2013年1月在校進行康復治療學專業(yè)臨床技能學習的學生共120人,按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患兒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60名,其中觀察組男38名,女22名;年齡18~20歲,平均年齡(18.3±1.3)歲。對照組男35名,女25名;年齡18~20歲,平均年齡(18.6±1.3)歲,兩組學生在性別、年齡等方面具有可比性(P>0.05),且上學期臨床技能考核成績比較無差異。
1.2實施方法
1.2.1確定項目的目標和任務 帶教教師根據(jù)臨床實習需要提出一個或幾個項目任務,然后同學生一起討論,最終確定項目的目標和任務。在確立項目目標和任務時,一方面要求項目活動符合臨床病例的實際情況,即項目具有可行性;另一方面要求項目從設計、實施到完成,必須有一個完整的計劃,即項目的完整性;再者,要求項目的設計應該符合康復治療規(guī)則。
1.2.2設計活動形式、步驟和方法 在項目教學中,為了便于項目的操作和管理,在明確項目目標和任務的基礎上,需要對項目運作的基本步驟、形式和方法進行設計。實施過程中,活動的形式一般采用的是分組進行的模式,該模式能夠培養(yǎng)學生小組協(xié)作和團隊精神,起到優(yōu)勢互補的效果。一般每組4~6人為宜。在分組的基礎之上,要求各組列出項目計劃、活動步驟和具體分工。小組的活動步驟可以設計為準備開始階段、研究實施階段、評價總結階段3個部分。要求學生全員參與,注重過程的體驗,全面掌握研究性學習的方法和過程。
1.2.3成果展示(康復治療方案)與交流 活動結束,帶教教師組織成果的展示與交流,讓學生切身體驗成功與失敗的感覺,并指導學生學會正確對待。成果(康復治療方案)展示可以采取計劃書展覽、多媒體展示、研究報告等多種形式。
1.3觀察指標
1.3.1臨床技能教學考核成績 沿用傳統(tǒng)技能考核方案進行,分筆試部分以及操作部分,總分100分。
1.3.2教學滿意度調查 自擬教學滿意度調查量表進行學生的滿意度的調查,于期末進行調查,量表由10個問題組成,每個問題計10分,滿分為100分,100分為十分滿意,85~100分為比較滿意,<85分為不滿意,分值越高,教學滿意度越高。本次調查共發(fā)放量表120份,回收120份,回收率100%。
1.4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SPPS 19.0統(tǒng)計軟件分析所有資料數(shù)據(jù),結果采用(n,x±s)表示結果,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對照組學生十分滿意28名,比較滿意20名,不滿意12名,教學滿意度為80%,觀察組學生十分滿意38名,比較滿意22名,不滿意0名,教學滿意度為100%,觀察組學生的教學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對照組臨床技能考核成績平均為(90.23±4.34)分,觀察組成績平均為(82.53±3.45)分,觀察組的臨床技能考核成績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2001 年,“項目教學法”被引入我國,并應用于醫(yī)學臨床、計算機、電工以及財會等多個專業(yè)的理論知識教學活動中,通過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模式,改變了傳統(tǒng)枯燥的學習氣氛,提高教學質量與學生的綜合素質[3]。張偉麗等將項目教學法應用到《病理學》的教學中,結果顯示,通過在《病理學》課程的大專院校教學中開展“項目教學法”,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滿意度,強化理論與實踐結合能力,明顯提高教學質量[4]。本次研究將項目教學法引入到康復治療學臨床技能教學中,并得到了相似的結果,開展項目教學法的觀察組學生教學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對照組臨床技能考核成績平均為(90.23±4.34)分,觀察組成績平均為(82.53±3.45)分,觀察組的臨床技能考核成績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項目教學法以培養(yǎng)具有創(chuàng)新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的康復治療學人才為目標,突破傳統(tǒng)臨床技能教學模式的局限,探討一種更可行、可靠的臨床技能培養(yǎng)模式,本研究首次將項目教學法用于康復治療學本科專業(yè)學生的臨床技能教學,改變傳統(tǒng)講授教學和演示教學模式,利用“項目”引導學生自主創(chuàng)新、主動實踐,形成具有康復醫(yī)學特色的臨床技能培養(yǎng)模式。根據(jù)康復治療學專業(yè)實踐教學目標,實施項目教學法培養(yǎng)學生,制定臨床技能培養(yǎng)標準,總結出了具有特色項目教學培養(yǎng)模式,值得教學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李曉捷,呂智海,張麗華.融創(chuàng)新精神于實踐教學注重康復治療學學生應用能力的培養(yǎng)[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08,14(4):394.
[2]郭明,李建軍.我國康復醫(yī)學發(fā)展的新思路[J].中國康復,2005,20(6):371.
[3]呂晶,蘇靜,趙笑虹.項目教學法在衛(wèi)生職業(yè)教育基礎課教學中的應用[J].衛(wèi)生職業(yè)教育,2008,15(21):73-74.
[4]張偉麗,鄭小菊,李先維."項目教學法"在病理學課程教學中的應用效果[J].齊齊哈爾醫(yī)學院學報,2016,37(2):242-243.
編輯/羅茗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