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虎龍
【摘要】隨著我國經(jīng)濟的不斷發(fā)展,越來越多的農民到城市務工,造成當前我國出現(xiàn)的大量的農村留守兒童。這些兒童在思想觀念上缺乏父母的引導和幫助,特別是一些初中學生,他們正處在生長的關鍵時期——青春期,極易因此而產生厭學,嚴重時會造成輟學,既不利于學生未來自身的發(fā)展,也不利于社會的安定。因此找出農村初中留守兒童厭學的原因并進行解決是十分有必要的。
【關鍵詞】農村 初中 留守兒童 厭學 原因 對策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09-0227-02
一、引言
隨著我國經(jīng)濟的不斷發(fā)展,越來越多的農民到城市務工,而由于家庭經(jīng)濟條件和社會保障等因素的影響,外出務工人員不可能將自己的子女帶在身邊,從而造成當前我國出現(xiàn)的大量的農村留守兒童。由于父母不在身邊,這些兒童在思想觀念上缺乏父母的引導和幫助,在生活和學習上會出現(xiàn)這樣或那樣的問題。特別是一些初中學生,他們正處在生長的關鍵時期——青春期,在生理和心理上存在很多的困惑和不解,極易因此而產生厭學,嚴重時會造成輟學。學生厭學會造成學生學習成績差,在學校獲得不到所需要的知識,不利于他們未來的發(fā)展,另外一些學生因為厭學而輟學成為社會閑散人員危害社會的治安。因此本文以農村初中學生為研究對象,對他們在學校中的一些厭學表現(xiàn),產生厭學的原因進行了探析,并提出了相應的解決建議。
二、農村初中留守兒童厭學的主要表現(xiàn)
依據(jù)筆者的調查和實踐經(jīng)驗,學生的厭學表現(xiàn)主要有:
1.學習缺乏自覺性,具體體現(xiàn)在一些學生不積極完成家庭作業(yè),需要家人的督促完成,上課時老師不督促學生不知道自己學習。
2.學習缺乏興趣性,具體表現(xiàn)在一些學生遇到不會的問題或知識也不會主動問老師,對于課程無興趣或者厭煩,對于學校環(huán)境厭煩。
3. 學習缺乏效率,具體表現(xiàn)在很多學生邊做作業(yè),作業(yè)時間較長,甚至有的學生原本十五分鐘完成的作業(yè),能做一個小時。
4.學習缺乏主動性,具體表現(xiàn)在上課中不愿意和老師交流,對于老師提問的一些問題,即使知道答案也不愿意回答。
5. 學習具有依賴性,具體表現(xiàn)在一些學生碰到不明白的問題時不愿意主動思考,常常選擇直接問老師或放棄。甚至有的學生在完成一份數(shù)學習題時,他問老師的題目達到15個之多。
6.學習情緒化,具體表現(xiàn)在一些學生把自己的情緒帶到學習當中,情緒好時做題目很快正確率也很高,情緒不好則正好相反。這種情況大多出現(xiàn)在女學生身上。
7.注意力分散,具體表現(xiàn)在一些學生特別是男學生上課時開小差,不認真聽講。有的學生雖然手里拿著書本看似學習但是思想里卻想著其他事情。
二、農村初中留守兒童厭學的原因分析
1.學生處于青春期
初中學生正處在生理和心理的關鍵成長期——青春期,這個時期他們的身體會出現(xiàn)一些之前沒有的狀態(tài),如一些學生因為身體成熟而出現(xiàn)遺精或月經(jīng),如果沒有對他們進行相關的引導和教育,常常會造成他們因此而分心,影響自身的學習。青春期的學生也會逐漸產生一定的叛逆心理,排斥老師或家人的管教,很多學生會認為自己可以獨立進行思考而不再愿意接受家長或老師的指導。另外青春期的學生開始對異性產生好奇而致使他們極易產生早戀,一旦早戀,特別是因此在感情中受挫,這些學生會很長一段時間不能擺脫悲傷的情緒,從而不愿意學習,產生厭學情緒[1]。
2.過度思念父母而影響學習
初中學生的生活和思想中父母占有很重要的位置,他們對父母有很強的依賴心里。一旦父母外出工作不在自己的身邊,他們在看到同學的家長時,自然會產生對家長的思念之情。而在相關的調查中,幾乎全部的留守學生會思念自己的父母,他們很大一部分人會因為過度思念父母而無法專心學習。而這種情況在非留守兒童中幾乎不存在。
3.家長期望值過高
根據(jù)相關調查顯示,幾乎一半左右的留守學生認為父母對自己的期望值過大,讓自己產生了巨大的心理壓力。雖然這些學生的父母一般都在外工作,但他們對于子女的學習成績仍然非常關心,由于這些父母看重成績,但不重視孩子內心的想法,如果他們子女的學習成績沒有達到他們的要求,一些父母會采取打罵的形式進行教育,從而對這些兒童的心理造成了很大的困擾,嚴重時就會造成留守的學生厭倦學習,產生厭學情緒[2]。
4.家長不能進行有效的學業(yè)指導
由于父母不在身邊,留守學生的學業(yè)指導只能由其他親人,如學生的哥哥、姐姐、爺爺、奶奶等,這些人往往文化水平有限,對學生的學業(yè)不能進行有效的指導。雖然一些父母在身邊的學生也會面對父母文化水平不高的問題,由于這些兒童父母在身邊,能夠隨時感受到父母對他們的關愛,這在一定程度上能夠降低他們厭學情緒的出現(xiàn),因此如果父母不在身邊,而其他親屬又不能給予有效的學業(yè)指導也會造成厭學情緒的出現(xiàn)。
5.學校教學模式落后
在當前的農村初中教學中很多老師講課完全按照課本的模式講,沒有依據(jù)學生的個性和發(fā)展制定完善的教學模式。在這種教學模式中,重視教師的教,忽視學生的學,不重視學生的學習接受情況,學生只能被動的接受知識的教授,缺乏主動性。這種模式中老師仍以傳統(tǒng)的板書和作圖等進行知識的教授,缺乏信息技術等的應用,學生學習效率較低[3]。這種機械化、缺乏溝通的教學形式致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缺乏積極性,產生厭學情緒。另外一些學校很少組織課外時間教學,學生參加社會實踐的機會比較少,學校學到的知識很難在社會實踐中得到應用,從而致使學生缺乏學習后的成就感,這也是造成小學高年級學生產生厭學情緒的一個方面。
6.過于重視考試成績,忽視成績差學生的感受
目前的農村教學大多將考試成績作為評價學生的唯一標準,從而致使教師將注意力更多的放在那些學習成績好的學生身上,忽視學習成績較差學生的感受。因而致使很多學習成績不好的學生認為老師不重視自己,久而久之會自暴自棄,不愿意學習,產生厭學思想。
三、改善留守兒童厭學情緒的解決策略
1.加強對學生的引導
由于留守兒童的父母不在身邊,其他家屬和學校應承擔起他們父母的一些義務,加強對留守學生思想和學習的引導。學校應適當?shù)拈_設心理輔導課程,對學生青春期存在的一些心理和生理的變化進行引導和教育。學校和家庭其他成員應加強對留守學生的關愛,讓他們不能從父母那邊得到的關愛,盡量從其他方面補充,減少學生因思念父母而產生厭學情緒。
2.家長應鼓勵認可孩子
針對如何解決家長期望值過高的問題,筆者認為家長應該對自己的子女重新審視,找出他們的優(yōu)點,多給孩子一些鼓勵,因為每個孩子都喜歡將自己的長處表現(xiàn)給別人,并希望得到認可。根據(jù)孩子的表現(xiàn)情況也可以適當采用物質獎勵的方法,讓孩子感到開心,這時你再和孩子交流學習中的問題就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學校應改進教學模式
針對教學模式落后造成學生厭學的問題,筆者認為學校應該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參與到教學當中,學??梢圆捎玫慕虒W模式有合作探究性互動模式和溝通交流性互動模式等。
(1)合作探究性互動模式
合作探究性互動模式是指教師和學生之間,學生和學生之間在教學過程中進行交流和合作,共同探索研究解決教學過程中的問題和完成教學任務。這種合作探究模式中老師和學生,學生和學生之間相互補充,相互影響,不僅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而且通過對教學中遇到問題的探索研究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和自主學習的能力。因此通過合作探索性互動模式可以激發(fā)學生自身的學習興趣,并通過合作學習能夠有效建立老師和學生的關系,讓老師更加了解學生,因材施教,讓學生更加喜歡老師,從而更加喜歡學習,擺脫自身的厭學情緒。
(2)溝通交流性互動模式
溝通交流性互動模式是以“學生為本”為理論出發(fā)點,由學生和學習資源的交流互動,學生和學生的交流互動,學生和老師的交流互動,學生和教育環(huán)境的交流互動幾個不同要素組成。與傳統(tǒng)的單方向教學模式比較,這種教學模式具有的優(yōu)點是該模式注重教師和學生兩者的交流和溝通,學生參與度高,并且能夠有效鍛煉學生的創(chuàng)新和探究能力。在這種模式的教學過程中,學生是學習主體,老師只是學習活動的引導者、合作者和支持者,厭學學生可以通過與老師和其他學生、資源等的溝通,融入到整個班集體當中,學習其他優(yōu)秀學生的特長,擺脫自身不自信不愿學習的狀態(tài),使自己喜歡學習,喜歡和大家交流,擺脫自己的厭學狀態(tài)。
4.老師要平等對待,因材施教
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思想、情感和性格,老師應依認識到學生的這些不同,摒棄將考試成績作為唯一評價指標的思想,以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作為教學重點,平等對待每一個學生。讓學習較差的學生也參與到課堂學習當中,成為學習的主人。根據(jù)學生的特點制定特定的教學計劃,讓每一個學生按照自己特點進行學習。
參考文獻
[1]劉華錦,葉正茂.初中階段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狀況調查與分析[J].教育評論,2015,(06).
[2]楊啟彥.農村初中留守兒童存在問題的透視及消解[J].教學與管理,2016(28).
[3]范先佐,郭清揚.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的回顧與反思[J].中國農業(yè)大學,2015(01).
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guī)劃課題
《農村初中留守兒童厭學情緒的應對策略研究》課題批準號GS[2015]GHB1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