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隴南市西和縣第一中學 甘肅 隴南 742100)
我認為作為一名教師,責任心比能力更重要。責任心是師德的一項重要內(nèi)容,也是師德的外在表現(xiàn)。對于我們教師來說,一屆學生未教好,還會有下一屆,可以重頭再來;而對于家長,孩子只有一個,根本不可能重頭再來。換句話說,一個學生對于我們教師來說可能只是百分之一,可對于一個家庭來說就是百分之百。家長把孩子送到學校交給我們教師,就對我們報有希望。而要贏得家長的信任、社會的贊譽,實現(xiàn)學校的發(fā)展和教師自身價值的提升,就必須將我們的責任心分解在平凡、普通、細微甚至瑣碎的日常教學的每一個細節(jié)之中去,讓每一個孩子在我們的手中都得到發(fā)展、健康成長并且享受成功的喜悅。
責任心是教師職業(yè)情感的基礎,是一種發(fā)自內(nèi)心的使命感,也是工作的源動力。它能促使我誨生不倦、鉆研業(yè)務,精于教學。家長把孩子送到學校,無論孩子是怎樣的一個狀況,或者家庭是一個什么樣的條件,他們都對學校抱有希望,期望通過我們的教育使孩子成長、成人、成才。
責任心是教師的教育良知。教育水平有高低之分,教育責任心不應有強弱之別。責任心能激發(fā)人的潛能,也能喚醒人的良知。作為教師,一旦失去了責任心,必將于麻木中失去最基本的教育良知。校園應該是一個充滿快樂的地方;是人獲得知識和能力、不斷豐富精神世界的一片凈土;是世界上最溫磬、最令人向往、最具有人性的地方。
不斷學習,加深知識沉淀。我們教師不僅是“傳道、授業(yè)、解惑”者,而且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這就要求在課堂教學中,要給學生一杯水,教師不再是要有一桶水,而是要有一缸水、一池水,且必須是活水。所以我們必須不斷學習,更新和調(diào)整自己的知識結構,使自己具有廣博、渾厚的文化知識底蘊,在課堂教學中才能站穩(wěn)腳跟,真正成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同時樹立自己在學生中的形象,奠定自己的教學自信心。
把握課標,深挖教材,增強自信心。對把握不清,教材意圖理解不準,教材挖掘不深,就會使教學陷入盲目、隨意,只按教材教、照教案講的呆板教學。所以,在《課標》要求下,認真鉆研教材、理解教材,并用活教材,減少教學的盲目性和隨意性,增強教學的自信心。
反饋信息,有效駕馭課堂,提高自信心。教師教學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學生的發(fā)展。現(xiàn)代教學要求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合作學習、探究學習、主動發(fā)展。樹立“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明白“教學有法,教無定法”的原則。不斷搜尋、分析課堂教學中學生反饋的各種信息,根據(jù)學生實際及時調(diào)整教學,努力做到既不限制學生的思維,又能緊緊圍繞教學目標展開教學,向著有利于學生的方向發(fā)展,在不斷的教學磨煉中,提高自己駕馭課堂的能力,進而提升自身的教學自信心。
教學相長,和諧師生關系,發(fā)展自信心。實踐證明只有在和諧、融洽的師生環(huán)境中教學,效果才會更好。良好的師生關心是教師教好書、育好人的必備條件。課改提倡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教師要愛護學生,要善于和學生平等交流,善于與學生進行心靈溝通。轉變學生觀,承認“青,出于藍二勝于藍;冰,水為之而寒于水”的道理,時刻有被學生在課堂上問倒、辯倒的心理準備,從容應對、虛心學習。在教學中逐漸建立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實現(xiàn)真正的教學相長,更加發(fā)展自己的教學自信心。
作為教育工作者,應該樹立為學生服務的意識,熱愛事業(yè)、熱愛學生,把學生當成自己的子女一樣來愛護,愿意與學生成為朋友,遇事冷靜,不隨便發(fā)怒,不以威壓人,處事公平合理,不抱偏見,對學生一視同仁,建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在日常教學工作中,把握批評的“度”,變“忠言逆耳”為“忠言悅耳”。正如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說:教育的藝術不在于傳授知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這一切都基于教師的楷模形象。因此為了自身形象更優(yōu)化,我從樹立“以德立教、率先垂范、嚴于律己、無私奉獻”的教師形象入手,把外樹形象與內(nèi)強素質結合起來,以良好的師風師德感召和熏陶學生,提高教育人的可信性;教師在行為、氣質、素養(yǎng)甚至儀表上都應提高文明程度,特別要培養(yǎng)對學生的愛心。
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時時處處以高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勤奮工作,積極進取,不斷提高自己的業(yè)務能力和水平,以飽滿的熱情和和藹的工作態(tài)度對待每一個學生,時刻關愛學生的健康成長,言傳身教、為人師表,為讓每一位學生適應時代的發(fā)展作出自己應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