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樹山
摘 要: 蔡夢弼本《史記》刊刻于南宋干道七年,是兩家注合刻本中的一個重要版本。金陵書局本《史記》刊刻于清同治年間,是清代《史記》校勘研究中的集大成之作。選取蔡夢弼本《史記》中十表部分與金陵本進行對校,并選取二者之間的異文進行考證。
關鍵詞: 蔡夢弼 《史記》 表
本論文以南京大學藏清同治五年至九年金陵書局刊刻三家注《史記》(簡稱金陵本)為底本,與中華再造善本影印中國國家圖書館藏宋干道七年蔡夢弼東塾刻本兩家注《史記》(簡稱蔡本)對校。
撰寫體例:本論文每條??庇浭壮鼋鹆瓯疚淖?,并先標金陵本頁數(shù)行數(shù),隨其后再標出1959年版中華書局點校本《史記》的卷數(shù)、頁數(shù)、行數(shù)。次行出蔡本異文,凡二本文字有不同,則在金陵本文字下標下劃線以示強調。最后出考訂按語。
本論文參校以下各本:單注集解本為北宋景祐監(jiān)本《史記》(簡稱景祐本);兩家注本為南宋淳熙三年張杅桐川郡齋刻八年耿秉重修本(中華再造善本影印中國國家圖書館藏本)(簡稱耿秉本);三家注本為宋建安黃善夫家塾刻本(中華再造善本影印中國國家圖書館藏本)(簡稱黃本);明萬歷四年刻本史記評林(簡稱凌本);清光緒二十九年五洲同文局石印殿本史記(簡稱殿本);會注本:史記會注考證(文學古籍刊行社1955年影印本)(簡稱會注本)。
三代世表第一
“卻行車”《索隱》“逼帝令如卻行車使不前也”(十五下行四)(2/507/13)
“逼”,蔡本作“遏”。
按:耿秉本、黃本、凌本、殿本同蔡本?!墩f文·辵部》:“遏,微止也?!雹佟俄n非子》卷十三《外儲說右上》“然而驅之不前,卻之不止”奇猷案:“《藏本》‘止作‘正,非。卻之乃之停止,與前相對?!队[》作‘至,非?!雹谙挛挠钟小笆共磺耙病?,當以蔡本為長。
十二諸侯年表第二
“熊勇”《索隱》“熊勇熊延之子熊繹十一代孫”(二下表七行二列)(2/512/7)
“十一”,蔡本作“九”。
按:耿秉本、黃本、凌本、殿本同蔡本。蔡本及各本皆誤?!对洝罚骸啊冻兰摇纷孕芾[至勇僅七世,即增楊延,皆以弟繼兄,為九世,亦不得云九代孫,疑‘十一兩字即‘七字誤分,九與七亦形近而譌?!雹邸对洝肥恰=癫椤冻兰摇返谩靶芾[至勇”子孫之序為熊繹、熊艾、熊□、熊勝、熊楊(以弟為后)、熊渠、熊渠有三子(熊康、熊紅、熊執(zhí)疵)、熊毋康、熊摯紅、熊延(摯紅之弟)、熊勇,不計“以弟繼兄”,熊勇為熊繹七世孫。本條《會注考證》云:“《索隱》‘十一當作‘七?!雹墚敁?jù)《札記》改“十一”為“七”。
六國年表第三
“魏景湣王元年”(四十五下表二行一列)(2/751/2)
“湣”,蔡本作“涽”。
按:黃本同蔡本。景祐本、耿秉本、凌本、殿本、會注本同金陵本?!稄V韻·魂韻》:“昏,《說文》曰:‘日,冥也。亦作‘昬,呼昆切?!雹蓐愒妒分M舉例·唐諱例》:“民改為人,或為甿,從民之字改從氏?!雹蘅梢?,“湣”應是在唐代避李世民之諱而改作“涽”,蔡本仍用此字而未改。
秦楚之際月表第四
“都平陽”《索隱》“豹從漢又叛韓信虜之”(十三下表十七行)(3/779/17)
“豹”,蔡本作“后”字。
按:耿秉本、黃本、凌本、殿本同蔡本?!段罕碓搅袀鳌罚骸皾h元年,項羽封諸侯,欲有梁地,乃徙魏王豹于河東,都平陽,為西魏王。漢王還定三秦,渡臨晉,魏王豹以國屬焉,遂從擊楚于彭城?!雹叽硕挝淖挚芍罕獜臐h擊楚當在其定都平陽之后。如若從金陵本所言,則易誤認為魏豹定都平陽就立即從漢擊楚,故當從蔡本改“豹”作“后”為是。
漢興以來諸侯王年表第五
“長沙”《索隱》“五年吳芮薨六年子成王臣立”(三上表二十七行)(3/804/27)
“臣立”,蔡本后有“為長沙王”四字。
按:黃本、凌本、殿本同蔡本?!秴翁蟊炯o》:“非劉氏功臣番君吳芮子臣為長沙王。”⑧疑蔡本是。
高祖功臣侯者年表第六
“四年夷侯時”《索隱》“夷侯畤音止又音市案曹參系家作時今表或作畤案漢書……”(四上表七行)(3/881/7)
“夷侯畤”,蔡本作“時或作畤”。蔡本無“案曹參系家作時今表或作畤”十二字,且此條《索隱》置于下文“元年”之后。
按:耿秉本、黃本、殿本同蔡本。凌本脫此條《索隱》。《索隱》“夷侯畤”及“案曹參系家作時今表或作畤”皆是表達此處“時或作畤”之意,蔡本為求《索隱》表述簡潔而故意刪改。蔡本此類刪改不當,蓋后人不易知曉“時或作畤”之因。“四年夷侯時元年”本為一整句,而金陵本卻于“元年”之前出《索隱》注,不便閱讀。當從蔡本于“元年”之后出注為是。
惠景閑侯者年表第七
“禪五世”《索隱》“禪者傳也案諸侯王表芮國至五世而絕”(一上行七)(3/977/12)
此條《索隱》,蔡本置于下文“以無嗣絕”之《集解》之后。
按:耿秉本、黃本、凌本、殿本同蔡本。“以無嗣絕”《集解》:“徐廣曰:‘孝文后七年,靖王薨,無嗣?!雹峥梢?,《集解》與《索隱》文字雖異卻意思相同,皆表達長沙國經五世,因無嗣而絕。所以,此條《索隱》是為“禪五世”及“以無嗣絕”作注,出注位置當從蔡本為是。
建元以來侯者年表第八
“悼侯扁訾元年”《索隱》“扁必顯反”(十一上表五行)(3/1042/5)
“必”,蔡本作“北”。
按:黃本、殿本同蔡本。二者皆可?!稘h字古音手冊》:“必:‘(古)幫質,‘(廣)卑吉切,幫質開三入臻?!雹狻稘h字古音手冊》:“北:‘(古)幫職,‘(廣)博墨切,幫德開一入曾?!眥11}可見,“必”與“北”上古與中古皆屬“幫”母,二字皆可作為反切上字。
建元已來王子侯者年表第九
“二年五月乙巳康侯劉偃元年”(六上表四行二列)(3/1078/4)
“偃”,蔡本作“衍”。
按:黃本同蔡本。景祐本、耿秉本、凌本、殿本同蔡本?!对洝罚骸八伪?、凌、毛本‘偃,它本作‘衍。”{12}《水經注》卷二十六《膠水》:“又北徑平度縣,漢武帝元朔二年,封菑川懿王子劉衍為侯國,王莽更名之曰利盧也?!眥13}蓋是蔡本涉上文“劉衍”而訛,當從金陵本。
漢興以來將相名臣年表第十
“太始元年”《索隱》“裴駰以為自天漢已后后人所續(xù)即褚先生所補也后史所記又無異呼故今不討論也”(十七上表一行一列)(3/1142/1)
蔡本無“裴駰以為自天漢以后后人所續(xù)”十三字?!坝帧辈瘫咀鳌安弧?。
按:耿秉本、黃本、凌本、殿本同蔡本。本句《集解》云:“班固云:‘司馬遷記事訖于天漢,自此已后,后人所續(xù)?!眥14}可見,《集解》所述與蔡本《索隱》所脫部分義同,應是蔡本故意刪削?!端麟[》下文有“故今不討論也”,蓋上文應是“又無異”,正因后史所記無異,故而有不討論之說。蓋是“又”與“不”形近,蔡本訛為“不”。
注釋:
①[漢]許慎撰.〔清〕徐鉉校定.說文解字·辵部.北京:中華書局,2013,第35頁下.
②[戰(zhàn)國]韓非著.陳奇猷校注.韓非子新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第771頁.
③[清]張文虎撰.??酚浖馑麟[正義札記.北京:中華書局,2012,第120頁.
④[日]瀧川資言.史記會注考證·十二諸侯年表.北京:文學古籍刊行社,1955,第11頁.
⑤[宋]陳彭年等編.宋本廣韻·魂韻.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8,第33頁下.
⑥陳垣著.史諱舉例.北京:中華書局,1962,第147頁.
⑦[漢]司馬遷.《史記》卷九十《魏豹彭越列傳》.北京:中華書局,2014,第3142頁.
⑧[漢]司馬遷.《史記》卷九《呂太后本紀》,第505頁.
⑨[漢]司馬遷.《史記》卷十九《惠景閑侯者年表》,第1170頁.
⑩郭錫良編著.《漢字古音手冊》(增訂本).北京:商務印書館,2010,第138頁.
{11}郭錫良編著.《漢字古音手冊》(增訂本).第211頁.
{12}[清]張文虎撰.《??酚浖馑麟[正義札記》.第255頁.
{13}[北魏]酈道元著.陳橋驛校證.《水經注校證》卷二十六《膠水》.北京:中華書局,2007,第634頁.
{14}[漢]司馬遷.《史記》卷二十二《漢興以來將相名臣年表》.第1352頁.
參考文獻:
[1][漢]許慎撰.[清]徐鉉校定.說文解字[M].北京:中華書局,2013.
[2][戰(zhàn)國]韓非著.陳奇猷校注.韓非子新校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3][清]張文虎撰.??酚浖馑麟[正義札記[M].北京:中華書局,2012.
[4][日]瀧川資言.史記會注考證[M].北京:文學古籍刊行社,1955.
[5][宋]陳彭年等編.宋本廣韻[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8.
[6]陳垣著.史諱舉例[M].北京:中華書局,1962.
[7][漢]司馬遷.史記[M].北京:中華書局,2014.
[8]郭錫良編著.漢字古音手冊[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0.
[9][北魏]酈道元著,陳橋驛校證.水經注校證[M].北京:中華書局,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