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鈺章
摘 要: 西晉索靖作為隸書向草書過渡時期的書法大家。當時人皆致力于草書之際,惟他能夠繼承章草的古樸厚重之意,便于初學者仿摹,因此在當時影響頗廣。索靖不僅善于書法,還能對書法字體進行高度總結,提出自己的書法理論觀點。
關鍵詞: 索靖 章草 特點 書法理論
索靖(公元239—303年),生于西晉時期,《晉書·索靖傳》載:“索靖字幼安,敦煌人也。累世官族,父湛,北地太守?!盵1]記載十分簡短,而唐張懷瓘《書斷》則對其有所補充:“索靖字幼安,燉煌龍勒人。張伯英之隸孫。父湛,北地太守。幼安善章草,書出于韋誕,峻險過之?!盵2]不僅介紹索靖師從韋誕,而且對索靖家世、師承有更為詳細的敘述。
索靖少年時期就“逸群之量……該博經史,兼通內緯。州辟別駕,郡舉賢良方正,對策高第”[3]。他與“鄉(xiāng)人氾衷、張甝、索紾、索永俱詣太學”,聲名遠播,號稱“敦煌五龍”[4],且其本人被譽為“敦煌五龍”之首。因其“才藝絕人”,深受傅玄、張華、衛(wèi)瓘賞識,僅憑一面之交,就與傅玄、張華結下深厚的情誼。《書斷》亦云:“瓘弱冠仕魏為尚書郎,入晉為尚書令,善諸書?!盵5]因為十分欣賞索靖書法,于是提拔索靖擔任尚書郎一職。二人同在尚書臺任職,且均善書法,于是時人并稱二者為“一臺二妙”。
索靖的書法氣勢恢弘,內涵厚重,“古樸如漢隸,轉折似今草”[6],實是不可多得的佳作?!缎蜁V》載“王廙嘗得靖書,每寶玩之,遭永嘉喪亂乃四疊綴衣以渡江?!盵7]其對靖書的喜愛可見一斑。張懷瓘也于《書斷》一書中將之列為“神品”。
索靖是“草圣”張芝姊之孫,《書斷》云索靖師法韋誕,而韋誕“伏膺于張芝,兼邯鄲淳之法,諸書并善……然草跡之妙,亞乎索靖也?!盵8]又據(jù)《晉書》卷三十六《衛(wèi)瓘傳》附錄衛(wèi)恒《四體書勢》所載,韋誕曾向張芝學習草書,是張芝弟子。羊欣《采古來能書人名》“姜詡、梁宣、田彥和司徒韋誕,皆張伯英子弟,并善草書,誕書最優(yōu)。”[9]由此可知,韋誕作為張芝最得意的草書傳人,索靖學草應當是受過韋誕指點,通過韋書得芝草之法。故王僧虔《論書》云索靖“傳芝草而形異”[10]。
魏晉時拜謁之風十分盛行。作為私人信件的草書尺牘則須獨具風格、自成一境方能引人注意。索靖“甚矜其書,自名‘銀鉤蠆尾”[11],因其書法的鉤、挑等上挑筆法遒勁有力,有如銀鉤和蝎尾。他美化了章草的獨特上挑筆法,使之更為精湛,代表章草成熟的新高度。書法評論家張懷瓘贊其書“有若山形中裂,水勢懸流,雪嶺孤松,冰河危石,其堅勁則古今不逮。若云楷法則過于瑾,然窮兵極勢,揚威耀武,觀其雄勇欲陵于張,何但于衛(wèi)”[12]。與張芝相較,其筆法和體勢按照當時的審美要求有所更改,更趨于新妍。因此《書斷·中》稱“精熟之極,索不及張,妙有余姿,張不及索?!盵13]雖然如此,但與“一臺二妙”中的衛(wèi)瓘相比,其新妍程度則遠不及衛(wèi)。西晉文學家陸機《平復帖》筆法飄逸,幾乎無波磔。衛(wèi)瓘在當時這種風氣的影響下,將橫畫翻筆省略,肯定并美化縱引的筆勢。這種筆法處于章草向今草過渡的時期,比章草更為風流婉約、清新時尚。張懷瓘《書斷》曰:“時議放手流便過索,而法則不如之。嘗云:我得伯英之筋,恒得其骨,索靖得其肉。伯玉采張芝法,取父書參之,遂至神妙?!盵14]《晉書·索靖傳》言:“灌筆勝靖,然有楷法,遠不能及靖?!盵15]可知二人書法特點便是衛(wèi)灌放手流便,索靖法則謹嚴。索靖在書法方面的創(chuàng)新更注重繼承,經其美化的上挑筆法就是源于對隸書波磔的繼承。因此,索靖對書法的繼承大于創(chuàng)新,其書筆力雄勇、法度謹嚴。同樣以楷法縝密著稱的唐初書法家歐陽詢也對他十分欣賞,“路見靖碑,初過而不問,徐視乃得之,至臥碑下不忍去。”[16]“歐陽詢的《用筆論》中有‘剛則鐵畫,媚若銀鉤,足見其對索靖筆法的崇尚。唐代書法評論家張懷瓘評索靖的章草時說:‘有若山形中裂,水勢懸流,雪嶺孤松,冰河危石,其堅勁則古今不逮。宋代書家黃庭堅也稱道索靖書‘箋短意長,誠不可及。清代書家包世臣稱索靖書‘筆鼓蕩而勢峻密?!盵17]
張懷瓘《書斷·上》曰“前圣后圣,合矩同規(guī),雖千萬年,至理斯會”[18]。傳統(tǒng)的力量不容忽視,索靖之書更合乎法度。對學習者而言,法度、規(guī)矩更易于學習和模仿,而性情、風流則難以臨習。阮元《南北書派論》有言:“崔悅與范陽、盧諶齊名,諶法鐘繇,悅法衛(wèi)瓘,而俱習索靖之章,皆盡其妙?!盵19]東晉史學家王隱云:“靖草絕世,學者如云,是知趣者皆自然,勸不用賞。”[20]當時很多學習草書的人都從靖草入門。但索靖書自身也并非一成不變,其《七月帖》較之前的書法作品就多了幾分新妍流變。
索靖不僅是名垂千古的書家,也是位獨具見解的書論家。《晉書·索靖傳》收錄其一篇賦文《草書勢》(亦名《草書狀》)。全文僅四百多字,采用駢體行文,對書法藝術的論述十分全面,包括書法的演變、風格、氣韻、用筆及章法等各方面。劉濤先生也對此有所論述:“他(索靖)用賦體寫過一篇《草書狀》,極力贊美草書,其中文句也觸及技法原理。反映了索靖的草書理念,同樣包含著書家的書法經驗。”[21]
索靖十分重視書法的動靜結合之美,“蓋草書之為狀也,婉若銀鉤,飄若驚鸞,舒翼未發(fā),若舉復安?!盵22]用蟲蛇和虯蟉來比喻書法體勢的婀娜,從而呈現(xiàn)出具體而豐富的畫面,這是描摹字體之“狀”。其后便是對“勢”的書寫:“騏驥暴怒逼其轡,海水窊隆揚其波?!盵23]可見其汪洋恣肆的想象力。索靖認為草書當是“勢”與“狀”的相輔相成,他是在前人的基礎上加以創(chuàng)新。漢代因國力強盛以陽剛之美為尚,其時書法“尚勢”,如《曹全碑》《禮器碑》《華山碑》均是大氣之作。而隨著社稷變遷,戰(zhàn)亂頻繁,書論中的“勢”開始不斷弱化,而晉“尚韻”一語便讓后人眼中只有“二王”的書“韻”之美,尚法、尚意、尚態(tài)便只存于后世的唐宋元明清?!恫輹鴦荨吩疲骸芭e而察之,又似乎和風吹林,偃草扇樹,枝條順氣,轉相……體磊落而壯麗,姿光潤以璀璨。”[24]索靖囿于時代局限,未能實現(xiàn)理論上的超越,只是講究“勢”“狀”“韻”的某種契合,對后繼者有所啟發(fā),但它不“尚韻”的傾向是十分明顯的。此文末句云:“命杜度運其指,使伯英回其腕,著絕勢于紈素,垂百世之殊觀。”[25]堅持書法應“尚勢”。
故此,索靖不僅是草書大家,還是一位杰出的書法理論家。
參考文獻:
[1][3][4][11][15][20][22][23][24][25](唐)房玄齡.晉書[M].北京:中華書局,1974.
[2][5][8][12][13][14][18]于安瀾.書學名著選[M].開封:開封書學研究會,1979.
[6]封立.西晉著名書法家索靖[J].甘肅教育,2012,(21).
[7][16]白杰.宣和書譜[M].北京:中華書局出版社,1985.
[9][唐]張彥遠輯;洪丕漠點校.法書要錄[M].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1986.
[10]周一良.魏晉南北朝史札記[M].北京:中華書局,2007.
[17]陳佳.古質與今妍的變遷——論衛(wèi)與索靖的書法創(chuàng)新[J].藝苑,2009,(3).
[19][清]阮元.南北書派論北碑南帖論注[M].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1987.
[21]劉濤.中國書法史.魏晉南北朝卷[M].江蘇教育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