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增進法科生言語表達能力課堂教學模式的架構

        2017-04-13 05:07:14杜國勝
        韶關學院學報 2017年2期
        關鍵詞:任課老師法學表達能力

        杜國勝

        (韶關學院 法學院, 廣東 韶關 512005)

        增進法科生言語表達能力課堂教學模式的架構

        杜國勝

        (韶關學院 法學院, 廣東 韶關 512005)

        為提高和增進法科生言語表達能力,法學教育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開辟了諸多教學路徑。然而,不可否認的是,法學的理論教學在法學教育中所占的比重要遠遠超過眾多的法學本科實踐教學。要使教學實際適應“應用型法學人才”的培養(yǎng)要求,就必須在法學理論教學中始終貫穿“培養(yǎng)學生言語表達能力”的教學宗旨,構建“增進法科生言語表達能力課堂教學”新模式。

        法學教育;課堂教學;言語表達;教學模式

        法科生言語表達能力的提高和增進與教育部于2011年推出的“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yǎng)計劃”是相一致的。2011年底教育部啟動了“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yǎng)計劃”,并聯(lián)合中央政法委員會下發(fā)了《關于實施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yǎng)計劃的若干意見》(教高【2011】10號文)。在該計劃中,明確把應用型法律人才培養(yǎng)作為卓越法律人才重點培養(yǎng)的目標之一。無數(shù)司法實踐證明,“卓越法律人才”與“應用型法律人才”培養(yǎng)的落腳點都集中在法科生言語表達能力培養(yǎng)和建設這一點上。法科生將來走向社會,從事法律工作,要承擔起為社會提供法律服務的重任。無論他們將來是從事公安警察、檢察官、法官等擁有法律職權的工作,還是從事律師服務工作,他們的主要任務都是正確處理法律沖突和糾紛,維護法律秩序,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為法律文明建設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而要完成這一使命,僅僅具備法律專業(yè)知識是遠遠不夠的,因為他們所面對的是各種法律關系的當事人,面對的是各種案情,而這些案件中的當事人都處在非正常的法律關系之中,他們正常的生產和生活秩序因違法犯罪行為而發(fā)生改變,如何徹底拯救他們,最大程度地幫助他們恢復被破壞的正義,需要法律工作者與各種案件中的當事人進行心與心的交流,先進思想的傳遞。雖然法學本科教育為適應這一目標而作了諸多改進,如案例教學、模擬法庭教學、診所式教學等教學方法和手段的引入,對“卓越法律人才”與“應用型法律人才”的培養(yǎng)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但是,這些教學方法畢竟還沒有將“學生言語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作為主要目標和常規(guī)性任務,況且,這些教學方法還是以現(xiàn)成的案例,即已經發(fā)生的事實為參照物,具有一定的限制性,其涉及面也僅限于案件的分析和處理上,沒有輻射到對學生的品德能力、審美能力和言語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和建設之上,而一般的“課堂互動”教學方法也不能滿足學生言語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需要。要實現(xiàn)培養(yǎng)“卓越法律人才”與“應用型法律人才”的目標,就必須改進法學理論課堂教學方法,構建一整套“提高和增進學生言語表達能力”的教學模式。

        一、課程內容選擇

        要把“提高和增進學生言語表達能力”的教學方法貫穿到整個法學理論課程教學中,對有關法學課程內容進行科學合理的選擇是至關重要的基礎性建設,關系到課堂教學方法和技巧的選擇與運用。如果對課堂教學內容不加選擇,抑或選擇的科學性和合理性不夠,那必然會導致“滿堂灌”、“趕集”式教學方式的運用。這樣,不僅無法培養(yǎng)和提高法科生言語表達能力,甚至會導致學生對老師的授課內容“囫圇吞棗”式接收,其效果可想而知。為有效避免這種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教師必須堅持把“提高和增進學生言語表達能力”作為每一次法學理論課堂的任務和宗旨,了解所授課程內容的特點,調節(jié)好各種矛盾現(xiàn)象,領會教學任務的精髓,對相關課程內容進行科學合理的選擇。

        (一)了解所授法學理論課程的特點

        1.學期及總學時數(shù)

        每一所法學院校都有《法學人才培養(yǎng)方案》,該方案對每一門法學課程設置和安排均有嚴格的規(guī)定。任課老師在接收授課任務時,必須首先根據(jù)《法學人才培養(yǎng)方案》弄清其所授相關課程所在的學期和總學時數(shù),以便制定出科學合理的教學計劃,為按時、按質、按量地完成教學任務做好充分準備。

        任課老師了解其所授法學課程所在的學期,目的是為了掌握學生的知識結構,以便為相關法學課程內容的選擇提供合理依據(jù),確保法學理論課堂上“提高和增進學生言語表達能力”的教學方法有效運用。例如,筆者在韶關學院法學院講授《國際法》這門課程,根據(jù)韶關學院法學院《法學人才培養(yǎng)方案》規(guī)定,該門課程被安排在第4學期,也就是大二的第二學期。進入大二下半學年的學生已經學過《憲法》、《法理學》、《中國法制史》、《法律職業(yè)倫理學》、《刑法》、《民法總論》、《民事訴訟法》、《法律邏輯學》及《立法學》等法學課程。與《國際法》同期開設的還有《刑事訴訟法》、《經濟法》、《商法總論》、《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物權法》、《海商法》及《診所法律教育》等法學課程。據(jù)此,筆者在基本掌握了學生法律基礎知識結構的基礎上,對《國際法》這門課程的內容進行有針對性的選擇,并進行教學方法構建,促進學生對課堂內容理解的同時,培養(yǎng)和提高其言語表達能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當今,法學教學最突出的特點是,將“教師課堂講授”與學生“自主學習”有機地結合起來。因此,每門法學課程的一個學期的總學時數(shù)都有所下調。最高的有85學時,如法理學;最低的只有34學時,如《商法總論》。任課老師在接收到課程教學任務時,務必要了解其所任課程的總學時數(shù),結合教材的厚度和學生的知識結構,對其所任課程的教學內容進行科學合理地選擇,構建適當?shù)慕虒W方法,為“培養(yǎng)和提高法科生言語表達能力”服務。

        2.所選教材的具體特征

        當下,各門法學理論課程的教材都是由任課老師自主選擇,而影響任課老師自主選擇教材的因素很多,其中,教材的出版時間及其作者的知名度等因素,是最為突出的動因。其實,就“增進法科生言語表達能力”的課堂教學目標來說,任何相關的教材都有其價值。

        任課老師選擇法學教材,重要的不是其“時尚”程度,而是在選定某一教材之后,對其所選教材的內容特色的把握程度,找到各種契合點,如基本概念、基礎知識、基本理論;通論部分、爭議部分;本課程獨有部分、與其他課程相通部分,等等。譬如,《國際法》這門課程,除了國際法本身特有的基本概念、基礎知識和基本理論以外,各種國際法教材都會對國際法性質、國際法與國內法關系、國際法淵源、國際法基本原則、國際法主體、國家責任、國際法上的居民、國家領土、海洋法、空間法、外交法、條約法、國際組織法及國際爭端法等通論部分加以介紹和闡述,而對國際環(huán)境法、國際經濟法等爭議部分有不同的取舍。此外,《國際法》這門課程與法理學、民法基本理論、合同法、公司法、訴訟法、侵權責任法、刑法及哲學等學科,有很多相通之處。任課老師只要抓住課程的這些特質,并在教學過程中有效地運用它們,不僅能夠促使學生融會貫通,而且還能有效地增進學生的認知能力和言語表達能力,教學效果將會全方位的得以提高。

        (二)調節(jié)好各種矛盾現(xiàn)象

        現(xiàn)如今,隨著課時數(shù)的減少,諸多矛盾凸顯出來。例如,教材的厚度與教學所用的課時數(shù)之間的矛盾;教材所涉及的知識點及其透徹地講解與教學時間的有限性之間的矛盾;教學任務目標的完成與課堂教授之間的矛盾;教師的良好愿望與教學實際之間的矛盾;教師講授與學生自主學習之間的矛盾,等等。

        在諸多矛盾面前,任課老師會感覺到課堂講授時間不夠用,很難對有關知識點進行詳細地闡述,更別說利用課堂時間進行師生間互動、讓學生進行思考和論辯了,“在理論課堂上增進法科生言語表達能力”幾近奢望。但任課老師要全面審視和研究各種矛盾現(xiàn)象,找到諸多矛盾的契合點,以“培養(yǎng)和增進法科生言語表達能力”為主線,兼顧所任課程規(guī)定的教學任務,將所任課程的教學內容進行科學和合理的選擇,協(xié)調好各種矛盾,促進學生在“培養(yǎng)和增進法科生言語表達能力”過程中,對所任課程基本概念、基本知識和基本理論的掌握,最終達到綜合運用能力與言語表達能力的提高。

        (三)領會教學任務的精髓

        不同的教學目的直接影響到任課老師對相關課程內容的選擇。從大學的教學實踐來看,官方對每門大學課程的教學任務通常都作了如下類似規(guī)定:按時、按質、按量地完成本課程的教學計劃;確保學生掌握本課程基本概念、基礎知識和基本理論;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及綜合應用能力。歸根結底,“要提高各專業(yè)的大學生實踐運用能力”是官方對大學課程教學任務設置的精髓。不同專業(yè)的大學生,其實踐運用能力有不同的側重點,任課老師要準確把握這一點,才能深刻領會教學任務的精髓。法學專業(yè)的學生,其實踐運用能力集中體現(xiàn)在“言語表達水平”方面,任課老師必須認真細致地體會其精神,對相關法學課程內容進行科學合理地選擇,否則,即使按照官方文件完成了教學計劃和教學任務,學生對所學課程的基本概念、基礎知識和基本理論也有所了解和掌握,也不能培養(yǎng)出適合法律職業(yè)的合格的法學人才。只能是了解和懂得法律知識的不會說話的“木人”,無法適應法律職業(yè)的特點,不可能為社會提供更好的法律服務。

        (四)對相關課程內容進行科學合理的選擇

        對法學相關課程內容的選擇,一定要牢記“增進和培養(yǎng)法科生言語表達能力”這一重要的教學目標和宗旨。在這一宗旨指引下,任課老師應根據(jù)現(xiàn)有的教學條件、教學環(huán)境、教學時間、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學所用的教材及學生的知識結構,進行備課,科學合理地組織課堂教學內容。確保學生在每一項內容中都能夠得到“言語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

        現(xiàn)有的教學環(huán)境下,在準確把握教學任務精髓和教學宗旨的前提下,對課程內容進行科學合理的選擇就成為課堂教學成敗的關鍵。這種選擇的難度在于,如何選擇一個“點”,進而鋪設一個“面”,輻射本學科其它知識點、其它學科知識、學生已經掌握的知識,讓學生有話說,有興趣追尋已有的知識,有動力探尋未知的知識。譬如,筆者在給學生上《國際法》“緒論”的時候,選擇了一個“點”,即“國際法的法律性”,并由此向學生提出一系列問題進行討論:法律是什么?國際法符合法律的一般特征嗎?法律與道德的區(qū)別實質性在哪?法律的效力根本上取決于什么因素?法律又以什么形式呈現(xiàn)在世人面前?法律的發(fā)展過程說明了什么?法律的最終目標是什么?通過這些問題的討論,學生不僅有效地運用了已有的法學理論知識,結合自己的生活實踐和對生活的理解,輻射本章的其它知識點,而且還充分調動了他們探尋問題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牢固地掌握本章基礎知識的同時,修正了其言語的缺失,提高其言語表達能力,效果十分顯著。

        二、教與學結構合理安排

        (一)讓學生認識“言語表達能力”的重要性

        美國口才學家戴爾·卡耐基曾有句名言:“一個人的成功,15%歸結于他的專業(yè)知識,還有85%歸結于他的人際交往及其他的能力?!保?]其中,“人際交往能力”主要體現(xiàn)在一個人的“言語表達能力”。對于主要以“言語”途徑向社會提供服務的法科生來講,“言語表達能力”不僅是他們社會交往的需要,更是他們向社會傳遞法律專業(yè)知識和法律精神的需要。法科生無論將來從事法官、檢察官、警察或律師行業(yè),抑或其它相關的法律服務工作,“言語表達”是解讀和宣傳法律精神、處理和解決法律沖突及糾紛以及進行有效的言語交鋒的重要能力。特別是律師,高超的“言語表達能力”是其有效對抗擁有公權力的審判員、公訴人和警察的唯一合法的攻堅力量?!傲己玫目诓牛锹蓭煷慝@勝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2]“法律正義”需要借助于“言語表達能力”加以伸展,并得以延伸。

        將“言語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引入法學課堂,不僅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言語表達能力,而且也是實現(xiàn)“教書”與“育人”相結合的有效手段?!翱谡Z表達能力是學生的心理素質、基本修養(yǎng)、合理智能結構的具體體現(xiàn)和綜合反映?!保?]一個學生的言語表達狀況不僅反映出其對法律專業(yè)知識的掌握,而且能夠綜合反映其心理、品質、修養(yǎng)等內在的素質。而對這些問題的捕捉并加以合理的引導,是“單向授課方式”的課堂無法勝任的。

        任課老師唯有將“言語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重要性講解清楚,讓學生對這一問題有深刻而全面的認識,才能提高學生課堂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為學生課堂和課后自主學習提供強有力的動力支撐。

        (二)將課堂講授建立在學生自主學習基礎之上

        “增進法科生言語表達能力”課堂教學方法的構建和施行,主要是建立在學生自主學習基礎上。在教學時間、課時數(shù)、教材內容等諸多限制性因素影響下,沒有學生的自主學習作為課堂基礎,這種教學方法很難推行下去。因為,這種教學模式是以學生回答、討論和論辯為主線的。如果學生課前沒有很好地準備,對任課老師所提出的問題一無所知,這種教學模式就很難構建起來。

        這種教學模式的主要特點是,任課老師從某一問題出發(fā),讓學生去迅速思考,并隨即予以回答、討論或論辯;任課老師根據(jù)學生的言語表達情況,進行追問、評價和點評,指出學生言語中存在的問題,并加以適當?shù)匾龑В岢龈倪M的方法和路徑。師生之間如此循環(huán)反復,有效地推動每一堂課的進程。例如,筆者在講授《國際法》第三章《國際法主體》時,選擇了“主體”這一個“點”,向學生提問:這里的“主體”是不是法律主體?得到肯定回答之后,又問:法理學上對“法律主體”是怎樣界定的?這時候得到的答案各不相同。筆者讓學生展開論辯,并在此后對之進行點評。在這一過程中,學生都投入到了積極地思考當中,同時領會到在學習一門新課程時,如何結合其它法學課程內容,綜合研讀。課后,學生向筆者反映:“老師,我們不僅在您的課堂上思想高度集中,而且課后也懂得了如何看書,如何探索問題,學習的積極性被充分激發(fā)出來?!?/p>

        從這一過程不難發(fā)現(xiàn),師生之間有效互動是推動這一教學模式順利進行的金鑰匙,而這種互動的關鍵在于要將課堂講授建立在學生自主學習基礎之上。在這個過程中,任課老師應科學和合理地安排教與學之間的結構,選擇好教學“點”,布置好學生自主學習的范圍和方向,在課堂教學中,將兩者有機地結合起來,積極調動學生的思維,激發(fā)他們的言語表達熱情和探索問題的精神。如此循環(huán)往復,將起到物理學中“正反饋”的效應。

        三、教學方法的構建與運用

        在“增進和培養(yǎng)法科生言語表達能力”教學模式中,涉及到諸多教學方法的運用,諸如情感教學法、概念教學法、邏輯思維教學法、求真教學法、事實教學法、實證教學法、目的教學法、意志教學法、關聯(lián)教學法,等等。限于篇幅,本文僅對前三種最基礎的教學方法加以介紹和論述。

        (一)法律情感的培養(yǎng)及運用

        美國著名的法學家伯爾曼認為:“法律不應只圖方便;它應當致力于培養(yǎng)所有有關人員——當事人、旁聽人和公眾——的法律情感?!保?]“正義、公正、公平和平等”是法律追求的永恒目標。從正義角度來看,法律本身就是一種偉大的情感。法律人必須要深刻領會這種情感,否則,不可能說出“人話”,更不可能有什么“言語表達能力”。法律情感是“言語表達能力”的精髓,任課老師應當始終如一地將“培養(yǎng)法科生法律情感”這一教學方法貫穿教學過程始終。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阿爾特·蒙荷拉比在描述口語表達效果時用了一個有名的公式:一句話的影響力=15%的聲音+20%的文采+25%的姿態(tài)+40%的感情?!把哉Z效果”是衡量言語表達能力有無、強弱的試金石,其中“感情”的比重較大。沒有情感的言語,是干癟的、無味的,甚至令人生厭的。因此,任課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正義情感,讓他們充分地抒發(fā)事物中所蘊含善惡美丑之情。

        在培養(yǎng)法科生的法律情感時,任課老師要注意處理好學生個人狹隘的“私情”和法律客觀公正的“正義之情”。孟德斯鳩曾經有句經典的名言,“一個民族的法官,只不過是宣布法律之詞語的喉舌,是無生命的人,他們既不能變動法律的效率也不能修正其嚴格性?!保?]孟德斯鳩這句名言很好地詮釋了法官的“正義情感”與個人私情之間的界限。

        人是有感情的高級動物,人的行為在很大程度上為其內心情感左右。學生的法律情感得到了培養(yǎng),就能在日后的社會生活和工作中,通過其情感豐富的言語表達能力對人進行深刻的法律教育,從而提高整個社會對法律的信仰,增強社會大眾的法律意識。

        (二)概念思維的培養(yǎng)和運用

        概念是反映對象特有屬性(或本質屬性)的思維形式,而事物的屬性則是“事物自身的性質及其與他事物之間的關系統(tǒng)稱[7]”。人的話語中總是涉及到這樣和那樣的概念。概念是思維的起點,是認識事物的前提和基礎。概念清晰是清楚而明確地傳達口語者思想情感的重要條件。

        概念思維是認識事物的起點。離開事物本質屬性的厘清,所有的論辯都是徒勞的,只不過是一場口水戰(zhàn),無所謂言語表達能力的展示。例如,筆者在《法律綜合技能實訓》的教學中,讓學生針對“殺死孕婦是殺死一人還是兩人”這一問題進行辯論,他們始終在“實際是一人”與“胎兒也是人”這兩個問題上糾纏不休。最后,筆者在點評時指出,應當首先將辯論集中到“自然法上的人”和“人定法上的人”這兩個不同概念上來,這個問題的辯論實則是這兩個概念之辯。透過對這個問題的論辯和講解,學生不僅意識到“概念思維”是言語表達的準繩,而且其思辨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三)邏輯思維培養(yǎng)和運用

        邏輯思維又叫抽象思維,是基于抽象概念的一種思維形式,即通過運用概念、判斷、推理的邏輯形式進行思維活動的方式。任課老師在組織學生回答問題、討論和論辯過程中,一定要注意學生邏輯思維的培養(yǎng),引導學生通過嚴密的邏輯思維形式來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一旦這種思想和情感借助了邏輯思維這一載體,其言語將產生難以用數(shù)字加以準確計算的巨大力量。學生在回答問題、討論和論辯時表現(xiàn)出的“語無倫次”,多半是其邏輯思維出了問題。任課老師應認真細致地予以糾正和引導,使其認識到自己存在的問題并加以改正。

        任課老師運用此教學方法時,不能局限于形式邏輯學中的“三段論”,應根據(jù)事物本身的客觀發(fā)展規(guī)律作出評判。例如,筆者在講授“國際法否定論”者奧斯汀“三段論”時指出,從邏輯學上看,奧斯汀的邏輯推理嚴密,密不可破,但問題是,“法律等于統(tǒng)治者的命令”這一“大前提”與法治社會中法律的產生與發(fā)展規(guī)律不符,因此其再嚴密的邏輯因與社會現(xiàn)實相悖而變得不攻自破。這一事例表明:言語的邏輯性源于社會現(xiàn)實,源于事物本身的客觀發(fā)展規(guī)律。

        “從類概念到屬概念再到種概念”的認識事物的方法,是邏輯思維的基本方向,也就是說,對一個事物的認識,首先要將其放在某一較大的背景中,找出其屬差和種差,然后才能對事物作出正確的評價。譬如,筆者在講授《法律技能綜合實訓》課時,要求學生對“犯罪行為人是否是好人”這一問題進行討論和論辯,由于學生邏輯思維的定勢,還是作出了近乎一致的否定性回答。對此,筆者給學生分析道:犯罪行為人首先是人,而人有出生、成長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其有為人子女、為人父母、為人朋友、為學校和社會的一員的身份;從這些角度來看,他們必然有好的一面;如果僅從受害人角度來看,對犯罪行為人的認識就會存在片面性,由此得出的邏輯結論必然不利于教育和感化當事人,也不利于其重新走向社會開啟新的人生。

        四、結語

        在法學本科教育教學改革過程中,圍繞培養(yǎng)“卓越法律人才”與“應用型法律人才”的目標,學者們在教育教學上作了諸多改進。然而,這些教學方法還沒有將“學生言語表達能力”提升為第一要旨,其中的缺陷在教學實踐中也逐漸顯露,無助于學生言語表達能力的提高,最終不利于“卓越法律人才”與“應用型法律人才”培養(yǎng)目標的實現(xiàn)?!霸鲞M法科生言語表達能力課堂教學模式”的架構,是在汲取諸多教學方法有益血液,總結筆者十多年法學課堂教學經驗基礎之上構建起來的,也得到了歷屆法學院學生的肯定和褒獎。

        任何一種教學模式的建立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任課老師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地摸索、探究,不斷地總結,科學合理地修正。本教學模式要求任課老師認真做好“課程內容選擇”、“教與學結構合理安排”、“教學方法的構建”等三個方面的工作。唯有把握好這三方面工作,才能在教學實踐中有效地架設出“增進法科生言語表達能力課堂教學”的新模式。

        [1]戴爾·卡耐基.人性的弱點全集[M].武漢:長江文藝出版社,2014:2.

        [2]李五一.律師口才[M].北京:藍天出版社,1997:3.

        [3]歐陽周.口語表達的藝術和技巧—— 通用口才學導論[M].長沙:中南工業(yè)大學出版社,l998:89.

        [4]伯爾曼.法律與宗教[M].梁治平,譯,北京:三聯(lián)書店,1991:112.

        [5]杰明·卡多佐.司法過程的性質[M].蘇力,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00:110.

        [6]劉進田,李少偉.法律文化導論[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5:82.

        [7]郭彩琴.邏輯學教程[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10.

        [8]曹希波.好思維決定好口才[M].北京:中國致公出版社,2006:34.

        Study on the Framework of the Teaching Model for Enhancing Verbal Expression Ability of Law Majors

        DU Guo-sheng
        (College of Law, Shaoguan University, Shaoguan 512005, Guangdong, China)

        Many good trials have been underway for enhancing verbal expression ability of law schools students. The different ways has been opened up for it in the education about law. However, it cannot be denied that the theory teaching of law accounted for much higher share than the practical teaching of law. In order to cultivate the law applied-talents in such the teaching situation, the teaching purpose of training the verbal expression ability of law schools students should be followed throughout the theory teaching of law, and the new model about that must be built.

        law education; classroom instruction; verbal expression; teaching model

        G420

        A

        1007-5348(2017)02-0058-05

        (責任編輯:陳 娜)

        2016-11-10

        韶關學院第十四批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法學專業(yè)學生言語表達能力培養(yǎng)與建設”(SYJY20131448)

        杜國勝(1965-),男,安徽池州人,韶關學院法學院講師,碩士;研究方向:法學理論、地方立法。

        猜你喜歡
        任課老師法學表達能力
        《南大法學》征稿啟事
        南大法學(2021年3期)2021-08-13 09:22:44
        《南大法學》征稿啟事
        南大法學(2021年4期)2021-03-23 07:55:52
        基于小學生核心素養(yǎng)下農村小學班級管理策略與實踐
        創(chuàng)新寫作教學,培養(yǎng)表達能力
        談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
        甘肅教育(2020年20期)2020-04-13 08:05:22
        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在高等教育轉型期的素質結構與養(yǎng)成
        加強聯(lián)想力和口語表達能力
        法學
        新校長(2016年5期)2016-02-26 09:28:49
        任課老師參與班級管理的實踐探索
        文理導航(2014年11期)2014-08-20 06:20:34
        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
        久久96国产精品久久久| 亚洲一区二区高清在线| 性色av一区二区三区密臀av| 国产亚洲人成在线观看| 国产肉体xxxx裸体137大胆| 国产成人精品三级麻豆| 中国人妻沙发上喷白将av| 国产高清人肉av在线一区二区| 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中文字幕| 欧美激情一区二区三区成人| 亚洲综合色自拍一区| 亚洲欧美日韩高清中文在线|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免费在线播放| 护士人妻hd中文字幕| 国产免费a∨片在线软件| 18级成人毛片免费观看| 国产强伦姧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老熟女乱一区二区| 乱子伦一区二区三区| 怡春院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精品久久呦| 精品少妇人妻久久免费| 97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国自产拍偷拍精品啪啪一区二区| 天天鲁一鲁摸一摸爽一爽| 日韩国产成人精品视频| 国产风骚主播视频一区二区| 无码喷潮a片无码高潮| 成在人线av无码免观看麻豆| 日本精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一区乱码在线观看| 亚洲亚洲人成综合丝袜图片| 久久国产精品久久精品国产| 中文字幕日本人妻一区| 亚洲av手机在线网站| 亚洲人成无码网站在线观看| 亚洲女同精品一区二区久久| 在线观看国产自拍视频| 东京热人妻系列无码专区 | 中日韩欧美高清在线播放| 日韩一区三区av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