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曉嶺
摘 要:近些年,受到就業(yè)壓力、生存壓力的部分大學生在一些社會思潮的影響下,形成了只重視財富與社會地位的獲得的成功觀,將人生視為競爭,為競爭而不擇手段的競爭觀以及把個人的成功與社會的需要對立起來,把個人的前途與服務社會對立起來的不良傾向。中國夢與上述錯誤傾向恰成對照,用中國夢來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身觀、價值觀正是對癥良藥。
關鍵詞:中國夢;社會思潮;人生觀;價值觀
近年來,中國社會出現(xiàn)了一些社會思潮,成為影響和困擾大學生成長的主要問題之一。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文件指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聯(lián)系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實際,聯(lián)系大學生的思想實際,要緊密圍繞大學生普遍關心的、改革開放和現(xiàn)代化建設中的重大問題,做好釋疑解惑和教育引導工作?!标P注大學生成長過程中在成功觀與競爭觀上出現(xiàn)的問題,用中國夢對他們進行引導與教育,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對于實現(xiàn)立德樹人的教育任務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一
近些年,很多想要通過大學來改變命運的大學生畢業(yè)后卻發(fā)現(xiàn)夢想無法照進現(xiàn)實。大學生對就業(yè)、成功以及未來生活的關切,往往就受到一些社會思潮的影響,對于他們確立什么樣的成功觀、如何對待競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其中,不乏一些不良影響,主要有:
一、將人生理想與價值目標僅僅定位于個人物質財富和社會地位獲得的庸俗化的功利主義思想使得一些大學生只重視財富與社會地位的獲得,忽視理想信念的重要性。功利主義主張以大多數(shù)人的最大幸福為原則確定行為的對錯。但正如密爾所說,金錢卻往往被人理解為幸福的主要成分。因而功利主義往往就被人理解為以物質利益為衡量善惡對錯標準的理論。功利主義從改革開放之初開始在中國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人們逐漸接受了將功利理解為物質利益的庸俗的功利主義,甚至影響了社會決策機構?!芭c此同時養(yǎng)成了一種功利主義的決策思維模式,一切以‘經濟效益為出發(fā)點和歸宿。”[1]其導致的結果就是我們熟知的GDP崇拜。在庸俗的功利主義的影響下,容易形成以獲得物質財富為主要標準的成功觀。這一成功觀使大學生容易將個人成長中所面臨的主要問題歸結為如何在競爭中出人頭地,成為擁有物質財富、社會地位的成功人士,理想信念、做道德的人等應有的追求難以成為他們關心的問題。
二、在倡導贏在起點、強調競爭的社會達爾文主義的影響下,有些大學生形成了將人生視為競爭,為競爭而不擇手段的競爭觀。社會達爾文主義的主要觀點,諸如人類社會與自然界一樣是進化的;進化的根本原因是生存競爭等。改革開放以后社會達爾文主義大行其道,“人們開始把人生看作是一場賭博,賭的不僅僅是金錢、股票,還有生命本身。‘贏成為人生的目標,無論在何種行業(yè)、何種場合,處處都想贏而怕輸。贏則得意忘形,輸則自慚形穢。給勝者戴上一頂最為冠冕堂皇的帽子,就是‘成功者,或者叫做‘成功人士?!盵2]流行的社會達爾文主義思潮的主要觀點:一是將社會生活和所有的人際關系簡化、夸張為競爭關系,整個人生都是競爭的戰(zhàn)場。二是認為競爭是關系生死存亡的競爭,因此“善爭者存,不善爭者亡,善爭者生,不善爭者死”。[3]三是競爭的勝利者表現(xiàn)為占有物質財富和社會地位的成功人士,那些辛勤勞作、為國家默默耕耘但是囊中羞澀的眾多普通的體力和智力勞動者,被歸于‘失敗者、‘輸家行列。社會達爾文主義將“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觀念引入人類社會,過分強調競爭,扭曲了正常的人際關系。一旦將人生視為生死存亡的戰(zhàn)場,“上下交爭利,則國危矣?!保ā睹献印ち夯萃跎稀罚?/p>
三是在市場經濟以及社會達爾文主義和功利主義背后的個人主義預設的影響下,有些大學生形成了把個人成功與社會需要對立起來,把個人前途與服務社會對立起來的極端個人主義觀念。生活在市場經濟中的大學生在成長中所面臨的主要問題是個人如何在競爭中獲得成功,以實現(xiàn)自身的價值。而社會達爾文主義和功利主義也都是以個人主義為其基本預設的,是將個人與社會對立起來的極端個人主義。功利主義雖然以“最大多數(shù)人的最大幸?!睘樵瓌t,但是,功利主義導向的卻不是集體主義而是個人主義。而在社會達爾文主義看來,“集合體的繁榮昌盛被看作與它的組成分子的繁榮昌盛無關,前者從來也不會被認為是社會努力的目的?!盵4]在這里,個人的生存成為唯一的目標,社會只是個人生存的工具。生活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大學生,同時又受著社會達爾文主義和庸俗的功利主義的影響,容易滋生的就是這種將個人與他人、與社會對立起來的極端的個人主義傾向。只有自己的感受才是重要的,只有自己的成功才是唯一的目標,在這一思想的指導下,容易出現(xiàn)為了個人的一己之私而漠視甚至損害他人、社會的行為。
二
如何應對大學生在社會思潮的影響下出現(xiàn)的這些問題呢?從這些社會思潮對大學生不良影響的內容來看,用中國夢來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身觀、價值觀是非常有力的思想武器。
2012年11月29日,習近平在參觀《復興之路》展覽時闡釋了“中國夢”的概念。2013年3月17日,習近平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閉幕會的講話中,9次提及“中國夢”。從習近平的闡述中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中國夢與上述錯誤傾向恰成對照,可以說是這些不良傾向的對癥良藥。
首先,中國夢既是民族夢也是個人的夢,突出了個人的奮斗目標、價值與國家民族的目標、價值的統(tǒng)一。中國夢的一大特點是國家民族與個人夢的統(tǒng)一。中國夢有著強烈的國家民族取向,“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就是要實現(xiàn)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逼鋬热菔紫仁菄腋粡?、民族振興。但中國夢在突出國家富強、民族振興的目標后,也沒有忽視個人的幸福。人民幸福包含了每個中國人對于自身幸福的向往與追求。“中國夢歸根到底是人民的夢”,人民的“上學夢”、“就業(yè)夢”、“安居夢”、“致富夢”,最終又指向國家、民族的夢想。個人奮斗離不開國家,離不開國家夢的實現(xiàn);國家夢、民族偉大復興的實現(xiàn),又離不開個人奮斗。中國夢內涵中包含的個人奮斗目標與價值和國家民族的目標與價值的統(tǒng)一,對于大學生擺正個人追求、自我實現(xiàn)與國家、民族奮斗目標之間的關系,糾正將個人追求與國家、民族的目標對立起來的錯誤傾向,自覺將個人追求與奮斗目標融入國家富強、民族振興偉大目標之中有著重要的意義。
其次,中國夢既有富強的物質層面的追求,又有公正、文明等精神層面的目標,是富強與民主、文明、和諧的結合。國家富強、民族振興和人民幸福,毫無疑問都包含有物質財富追求方面的內容??梢哉f,物質財富的積累、國家經濟實力的提升是中國夢的重要內容,也是民族振興與人民幸福的基礎。但是,中國夢的內涵應該還包含了很多精神層面的追求與目標。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是中華文明的復興,除了國力的強盛以外,無疑還包含政治、文化等方面的文明與強大。十八大報告中五位一體的總體布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具體要求都包含了政治、文化與生態(tài)方面的內容。從這些內容可以看出,民族復興的偉大事業(yè)是遠遠超出了富強這一范圍的。而人民幸福除了物質財富的增加以外,無疑也包含文化道德素質的提高、社會公正的實現(xiàn)、人際關系的和諧等內容。因此,中國夢與僅僅將獲得物質財富作為衡量成功與否、個人價值實現(xiàn)與否標準的錯誤成功觀恰成對照,對于引導大學生糾正錯誤的人生目標與理想,將成功的目標與人生價值的實現(xiàn)放到更為遠大與廣闊的目標上非常有針對性。
再次,中國夢強調突出了個人的奮斗目標與價值和國家民族的目標與價值的統(tǒng)一,消除了極端個人主義在個人與他人、社會間的對立,有助于人際關系的和諧。國家富強、民族振興與個人的幸福與追求根本上的統(tǒng)一,消除了個人與他人、社會關系上的緊張與對立,使個人與他人之間的關系不再是你死我活的競爭關系,更多的是合作關系。這樣,和諧的人際關系才能建立,惡性競爭才會大大減少。將人生視為競爭,為競爭而不擇手段的競爭觀也就會得到遏制并逐漸消亡。
三
由此可見,中國夢對于大學生受社會思潮影響而在人身觀、價值觀上形成的不良傾向有著極強的針對性,用中國夢引導大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對于克服這些不良傾向有著重要的意義。在大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可以有針對性的加強中國夢的教育,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首先,開辦中國夢與相關社會思潮的講座。邀請相關領域的專家,給大學生分析講解中國夢的內涵、意義,中國夢與個人自我實現(xiàn)之間的關系。從正面對大學生進行引導,引導學生將人生成功與否的目標不僅僅定在物質財富的獲得上,一個有著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有良好道德品質的人也是一個成功的人。引導學生不僅僅追求自我價值的實現(xiàn),還要將自我價值的實現(xiàn)與國家的富強、民族的復興和人民的幸福緊密聯(lián)系起來。同時,邀請相關領域的專家給大學生講解當前流行的一些社會思潮的精神實質,分析其錯誤與危害,提高他們對社會思潮的分析辨別能力。
其次,在現(xiàn)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的框架下聯(lián)系學生思想實際,在適當?shù)慕虒W環(huán)節(jié)中增加中國夢的教育,加強對學生人生觀、價值觀的引導。05方案的課程設置中,大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與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教育直接涉及的部分主要在《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與《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這兩門課中。《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中思想道德修養(yǎng)部分與大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人生觀、價值觀教育緊密相關,在這些章節(jié)的教學中,可以在做好概念、原理講解的基礎上,適當增加中國夢和成功觀、競爭觀教育。例如,在教材的理想信念和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部分,可以著重分析中國夢的內涵、意義等。在課本中關于競爭與合作關系問題的論述,可聯(lián)系學生在生活中碰到的實際困惑,重點展開對競爭觀的討論分析。在法律基礎部分可以適當增加如何在遵紀守法的前提下參與競爭,實現(xiàn)人生價值。《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第八章文化建設中關于理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社會主義榮辱觀部分也可適當加入相關內容的討論與分析。第八章和諧社會部分,可以在教學中加大友愛、和諧人際關系的分量,引導學生在對成功的追求和競爭中,提高自身道德修養(yǎng)、遵守基本道德規(guī)范。
再次,發(fā)揮輔導員的作用,將中國夢的教育融入到輔導員日常工作中去,形成主渠道與主陣地的合力。輔導員工作與學生的學習生活密切相關,在對學生學習、就業(yè)的指導中,具有能夠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對每個學生進行引導教育,具有將教育引導工作與學生實際生活緊密聯(lián)系起來的優(yōu)勢。輔導員掌握中國夢與社會思潮的相關知識,將中國夢的教育融入到輔導員日常工作中去,可以和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形成合力,將會更好地起到對學生的教育引導作用。
[參考文獻]
[1]趙修義 《社會主義和改革開放》 文匯報 2012年1月16日.
[2]趙修義 《莫讓“社會達爾文主義”成為孩子的乳汁》 《當代青年研究》2009年11期.
[3]轉引自白云濤《社會達爾文主義的輸入及其對近代中國社會的影響》 《北京師范學院學報》1990年第4期.
[4]斯賓塞 《社會學原理》 轉引自張鳳陽《從功利主義到社會達爾文主義——近代西方自由主義傳統(tǒng)述論》 《南京社會科學》1993年第4期.
(作者單位:上海應用技術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上海 201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