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成鋼
地方志語體略論
何成鋼
本文針對地方志編纂中普遍存在的脈絡不清、因果不彰、資料堆積等現(xiàn)象,采用語體學、寫作學、方志學的交叉研究方法,對地方志語體特點、敘述特點和資料特點,及其相互關系加以闡述,強調準確認識地方志語言規(guī)律,不能僅僅從其文體格式著眼,還要觀照其語體特點,并進而將目光投向地方志文體與語體的過渡地帶——地方志資料的深加工,試圖說明方志語言的敘述寓意特點,及其展開寫作技巧,以期對實際編纂工作有所啟悟。
地方志;語體;敘述寓意;資料
何謂語體?所謂語體,就是人們在各種社會活動領域,針對不同對象、不同環(huán)境,使用語言進行交際時所形成的常用詞匯、句式結構、修辭手法等一系列運用語言的特點。古代中國可以稱為“文體的王國”,這不僅因為中國研究文體已有兩千年的歷史,而且中國的文體之多,恐怕也是世界少有。中國古代文體論的涵義具體又可分為三個層次,即體裁、語體、風格。風格層主要指的是作家的個人風格。語體概念在漢語中是50年代才出現(xiàn),古代的文論家盡管有著某種以現(xiàn)代眼光來看是朦朧的語體意識,但基本上還是以文章的風格特點來看待它的。語體的研究認為,不要太過看重“書寫形式”,而要看的是“經過文化的調配”之后的“廣義的形式”,即“語體”。
人們交際,交流思想,雙方都不是僅僅滿足于信息傳遞的準確、無誤,還要求用什么體式,即用什么表達方式來傳遞信息。換句話說,地方志必須要用適合它的表達方式來進行表達才好。準確認識地方志語言規(guī)律,不能僅僅從其文體格式著眼,還要觀照其語體特點,并進而將目光投向其文體與語體的過渡地帶——地方志資料的深加工。
舊志語體使用的是古代書面語即文言文。弊多利少。早在唐代,劉知幾就提出編撰史志要使用“今語”而不用“昔語”的主張。也有人主張文言文和語體文混雜使用,但未被時人所接受。新志語體使用的是現(xiàn)代書面語即語體文。1985年頒布的《新編地方志編纂工作的規(guī)定》指出:“新志書文體,一律用規(guī)范的語體文”。1997年頒布的《關于地方志編纂工作的規(guī)定》也指出:“地方志的文體,采用規(guī)范的語體文?!鄙鲜鰞蓚€文件都要求新編志書使用“規(guī)范的語體文”。因為現(xiàn)代語體文比現(xiàn)代口語更精確、更嚴謹、更富有邏輯性。胡喬木指出:地方志書行文“要像打電報、編辭書那樣地精煉,要惜墨如金”。這些話語就是在高水平層面上來立論的。
方志的語體特征是“述而不論”,用事實說話,講求資料性。方志語體要求遣詞造句規(guī)范,做到用詞準確、造句通順、文約事豐。要求語體功能協(xié)調,就是在使用語言時,符合文體的需要,不能用政論等語體寫志書。要求語言環(huán)境吻合,如記述偽滿洲國總理大臣張景惠時要加“偽”字,記述錄用張景惠的錄用合同中不能用“偽”字,志稿中的語病,許多是由于語言環(huán)境不吻合造成的。志書與新聞同屬記敘文體,但志書的排它性比新聞強烈,但并非絕對排斥其它語體。一般來說,志書積極吸收說明語體,其圖、表、注均屬于說明語體,志中記述技術性較強的事物可以括注或巧用說明技巧(如敘述說明)。此外在概述中可少量敘述夾議。方志一般排斥夸張、比擬、借代等積極修辭手法,排斥謾罵、非陳述性、非判斷性語氣語調,不用方言、土語、口頭語。志書適當使用模糊語言是對模糊事物的真實表述,苛求精確,結果適得其反等等。
志書兼記自然和社會兩大門類,以社會為主。方志的記事是特定時期的特定地域,有上限與下限,主體資料不得超越時限。志書標定特定地域,主體資料不得跨越空間界限。它不像寫論文或寫小說,只要是緊扣主題,敘事論理可以“思接千載,視通萬里”。方志主體記述使用第三人稱,超越自我,超越時空,記事不受作者自身閱歷的限制,便于作者把親歷和未親歷的事情告訴讀者。方志的結構是橫分門類,縱述史實。方志的構成體式是以述、記、志、傳為主,兼用圖、表、注、錄。概括起來,方志是用編年體(大事記)、紀事本末體(志稿篇目)和傳記體(人物)書寫的,其語言表達方式是以敘述和描寫為主,以說明為輔。
記敘文表達方式以敘述和描寫為主,但并不絕對排斥議論、說明、抒情等輔助表達方式。記敘文構成包括人物、時間、地點、事件(或事實)、原因、結果“六要素”。《參考消息》一則題為《吞食恒星的天體》短訊是:“[路透社悉尼7月18日電]英國天文學家說,他們在宇宙中發(fā)現(xiàn)13個巨大的吞食恒星的天體,這些天體力很大,一年能吞食10億個恒星?!雹僭窂V才、黨戈:《方志寫作學》,吉林文史出版社2005年8月。不到50個漢字“六要素”大體齊全。有些短的文章不需要把六要素全寫出來。記敘文強調敘事寓意,是通過再現(xiàn)事實來影響讀者。事實上,只記事不寓意的記敘文居于少數(shù)?!恫軇フ搼?zhàn)》272個字中,有134個字是曹劌與鄉(xiāng)民及魯公的對話,記載了春秋戰(zhàn)國時期以弱勝強的“長勺之戰(zhàn)”的史實,假設這篇文章是左丘明本人出臺論證戰(zhàn)爭規(guī)律,那就變成議論文了。
方志述而不論,是指方志著述性文字而言(包括述、記、志、傳),加引號引用的資料,既使是議論性的語言,也不能看成是議論,變成了觀念形態(tài)的史實。至于方志的“序言”“跋語”“附錄”,不受述而不論原則的約束。
方志大家章學誠說:“文章以敘事為最難?!雹凇墩聦W誠遺書·論課業(yè)學文法》,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因為它不僅要敘事,而且要達理,把道理寓于文辭之內。具體而言,敘述要求事實的連續(xù)性、事態(tài)的階段性、地位的準確性、事理的完整性。新聞可以“無可奉告”,或者抓住一件有力的事實論據(jù)作千言萬語的論證。方志則不然,它應當全方位、全要素、全過程地記述事實,也就是在編纂中體現(xiàn) “六要素”。連續(xù)性要求記事有頭有尾,傳人要有貌有神,寫景要有聲有色,狀物要有表有里。階段性要求體現(xiàn)脈絡特征。準確性要求通過記述事物的數(shù)量、質量、規(guī)模、速度,比較事物的大小、早晚、好壞、高低、難易,展示其時空地位。完整性要求展示形式和內容,交代事物的背景和成因,評價事物的功過、損益等。
在志書這個特殊語言環(huán)境下,如何來呈現(xiàn)以敘述和描寫為主,以說明為輔的表達方式很有講究。志書中的說明性文字和圖表,均依附于敘述這個主體,因此我們叫它“敘述說明”,這可謂最高級形態(tài)的敘述或說明。這就是在敘述事物發(fā)展過程中闡釋其性狀,或者在闡述事物的性狀中敘述其沿革。同樣,志書中的“描寫”稱為“敘述描寫”。志書的“描寫”要求語氣與敘述性文字的題旨和格調相吻合,提倡在志書行文中把敘述與描寫結合進來,使之水乳交融,使其有聲有色,有情有景。
志書“述而不論”的本質特征和“記敘文體”的表達方式,具體表現(xiàn)為一種獨特的志書敘述語體,人們在志書實踐中逐步摸索出一套與此相適應的志書編纂技巧。概括起來包括敘述描寫法、敘述說明法、直敘豎寫法、敘述寓意法、畫龍點睛法等。
“全省上千萬工農群眾,人人備有《毛主席語錄》。職員、工人、店員早晨上班后和午后下班前,農民在田間勞動休息時,都要集合一起背誦毛澤東語錄;每次集會,每個人的發(fā)言,都得學習和引用毛澤東語錄。有的地方,派學生或民兵在路口站崗放哨,讓過路人背誦幾條毛澤東語錄后,才能放行。同志、同學、親友見面,用毛澤東語錄來代替寒暄問候;電話總機話務員接傳電話,開口先念一句毛澤東語錄。”①《吉林省志·中國共產黨志》,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年。這是用敘述描寫法將描寫與敘述水乳交融,表達了極“左”年代的荒唐。
“吉林省在1931年設立第一座無線廣播電臺。到1985年末,吉林省利用無線電波傳輸聲音的廣播電臺,已有53年的歷史;利用無線電波傳輸圖像和聲音的電視臺,已有26年的歷史。”②《吉林省志·廣播電視志》,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年。這是把對廣播和電視的動態(tài)記述與知識性解說揉合起來,既增加了語言的消息含量,又避免了在志書中作“辭典”式的解說。
“早晨起來放鞭炮,男女都穿新裝。廳堂設香燭、供品祭祖先。少輩向長輩拜年。當日,不準掃地、殺生和講不吉利話。初二、初三親戚兄弟互相拜年,送粽粑、米花、糖糕等禮物,出嫁了的女子回娘家,給父母、兄長拜年,以示孝敬?!雹邸洞笈d縣志》,北京出版社2002年。從這段用直敘豎寫法記載的壯族過春節(jié)看,不僅被完整的呈現(xiàn),而且別有風味。
“歷年平均氣溫21.3攝氏度——年極端最低氣溫21.3攝氏度?!雹堋洞笈d縣志》,北京出版社2002年。這段敘述寓意法記述,比起有些只記平均值的志書,是技高一籌的。
“1962年至1983年,(廢舊物資)購進總值2089.94萬元,銷售總值3421.86萬元,上繳利稅累計875.8萬元?!薄捌渲幸詮U舊鋼鐵為主要回收物資,約占回收總量的90%?!雹荨恶R鞍山市志》,黃山書社1992年。這一寓意點睛法的運用,把商業(yè)與馬鞍山這個鐵礦和鋼鐵工業(yè)基地的特點聯(lián)系暗示出來,起到了彰明因果、振聾發(fā)聵的作用。
志書是資料文獻,“存史、育人、資政”是其功能,資料性是志書的本質屬性,志書的編纂技巧都是為其資料性服務的。由王孝儉主編和總纂的《上??h志》等志書資料系統(tǒng)、翔實、準確,發(fā)揮了很好的“資政”作用。如市委組織部在《上海縣志》大事記中查到:“1949年8月5日,解放后上海縣首次征集夏糧,至28日超額完成任務,征收小麥1277.5噸?!雹蕖渡虾?h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以此為據(jù),確定一批老干部離休。有關部門從收集到的資料中獲悉新涇地區(qū)地下300米深有礦泉水分布,水質達國家規(guī)定的飲用水標準,開采后收到可觀的效益。又如上海地鐵一號線梅隴至莘莊段,為確定路基走向,從《上海縣志》查到有關資料,順利通過論證設計鋪軌。從這幾個小事例可以看出,敘述說明等編纂技巧無非都是為了把記述內容表達得又具體又有意味,更好地存史是其第一要務。
志書用了特定的語體,才能體現(xiàn)其資料性著述的本質特征。這種語體風格不僅體現(xiàn)在述、記、志、傳等志書體裁上,也體現(xiàn)在它的敘述風格上,更通過對資料的深度加工過渡,將體裁與語體加以有機銜接。
敘事寓意是志書敘事的重要特征。而這“意”的捕捉,很大程度是對“文眼”的捕捉。一部志書,幾十萬乃至上百萬言,縱述百年歷史,橫涉百科事業(yè),分設篇、章、節(jié),每一節(jié)的篇幅就相當于一篇千字文。因此,志書的文眼往往是在幾十處乃至上百處,有些在文首,有些在文中,少數(shù)在文尾,具有不確定性。一部志書的點睛之筆,一句沒有不行,有十來句尚可,有三五十句就算難能可貴了。
資料的簡單堆積沒有意義,資料的表情達意才是關鍵。為有效地體現(xiàn)敘述寓意,必須在原始資料與志稿之間的廣闊空間,對原始資料進行深度加工,有助于體現(xiàn)志書的語體特征,它往往被排斥在寫作學的方法論之外。因此經過深加工之后的資料,都是值得開墾的“處女地”。
“主體”是指方志的記述對象。主體資料應當占志書篇幅的80%以上,范圍必須遵循志書“凡例”規(guī)定的時空界限。時限和地域外的事物如需入志,不能作為主體資料而只能作為背景資料來處置。在方志界,對是否應該運用背景資料的問題還有爭議。許多志稿因為缺乏必要的背景資料,記事孤立,造成因果不彰。一概排斥域外背景資料是“作繭自縛”。
背景主要具有標定主體事物的時空地位、彰明興衰起伏的原因或結果、揭示本質、評估功過是非和社會損益等重要作用。有些事物的本質顯露,并且與現(xiàn)象一致,無須交代背景,通過對主體事物的全過程記述即可一目了然。有些事物本質隱晦,甚至與現(xiàn)象大相徑庭,適當?shù)谋尘百Y料就能發(fā)揮“透視”作用。清代曾實行文官回避制度,對于防止官吏營私舞弊具有一定意義,“同時,這種制度也是清朝統(tǒng)治者為防止?jié)h族官員在當?shù)亟Y成勢力集團的舉措之一?!雹佟都质≈尽ふ轮尽と耸隆?,吉林人民出版社1994年。這句話不屬于主體資料而是背景資料,具有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的作用。為文化名人彭蕓生作傳中,引用了梁漱溟日記中的資料:“彭蕓生先生,又叫彭舉,是我心中仰慕的學者……治學治史有成就……是個真正做學問的人?!雹凇读菏槿沼洝?,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年。作者運用這一背景對彭蕓生的治學精神作了評價?!逗颖笔〔莸毓芾項l例》的條目敘述了草地破壞現(xiàn)狀的背景:“該條例貫徹實施后,提高了群眾建設草地的積極性,加快了草地建設速度。第二年即建成人工草地267.6萬畝,是1984年的兩倍。草地建設也促進了畜牧業(yè)的發(fā)展?!雹圻厡氈侵骶帲骸逗颖笔≈尽罚娮庸I(yè)出版社1996年。這段背景資料生動地體現(xiàn)了《條例》(主體事物)的社會效益。
《交通銀行上海市分行志》“外匯寶”專記初稿作如下背景交代:“1993年12月20日開辦外匯寶業(yè)務。盡管交行開辦外匯寶業(yè)務比中行晚幾天,但是交行外匯寶業(yè)務的起點卻比中行高不少:首先,交行外匯寶在開辦之初就實現(xiàn)了牌價終端與系統(tǒng)相連,只要交易員調整牌價,對客價格就同步改變,提高了效率,減少差錯的發(fā)生。其次,交行系統(tǒng)最早引入風控機制,將內部作弊的可能完全封殺,杜絕了內外聯(lián)合套利的可能性。牌價變更與電腦系統(tǒng)聯(lián)動的做法后來被所有同業(yè)借鑒。第三,交行外匯寶特別設置了‘假現(xiàn)匯’標志,持有現(xiàn)鈔的客戶先向交行支付1%費用后,就可以在外匯寶交易時始終以現(xiàn)匯價格進行交易而不受現(xiàn)鈔性質的影響。這種做法降低了客戶的交易成本,激發(fā)交易積極性,吸引大量外匯資金進入交行。更重要的是這成為了一種標準,以后開辦外匯寶的銀行幾乎都設置了‘假現(xiàn)匯’來區(qū)分外幣性質。今天如果客戶拿出一張90年代的外匯存單,或許還能看到在右上角的‘M M’標志?!边@段背景交代彰顯了交行外匯寶業(yè)務推出時的科技含量和同業(yè)地位,是一種高手筆。
由于語言環(huán)境的制約,取材角度的差異,許多資料需要加工制作。比如,“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吉林省軍區(qū)和駐軍自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的36年中,支援第一汽車制造廠、長春客車廠等國家大中型骨干企業(yè)建設以及林區(qū)公路、鐵路建設等,出工128.2萬個勞動日;修建大型水庫及河渠堤壩等出工312萬多個勞動日,挖土石方92萬多立方米;幫助農村春播、夏鋤、秋收及改土造田等出工619萬多個勞動日;動用車輛4.2萬多臺次;綠化植樹793.6萬余株。”①《吉林省志·軍事志》,吉林人民出版社2012年。200多字的綜合資料反映了吉林省軍區(qū)和駐軍36年來支援地方建設的業(yè)績,言簡意賅,具有以一當十的作用。
具體資料是人們用具體思維再現(xiàn)記述對象整體及其本質特征的資料。抽象資料往往是現(xiàn)成的,便于攝取,而具體資料則往往需要深度加工或再次挖掘。在志書上表現(xiàn)為:記載會議、文件以及黨政機關提出的奮斗目標、行動口號之類抽象資料所占篇幅很大(適度記載是必要的),而記載措施的實施及其效應的具體資料卻不夠充足。在記述從1955年開始實行的20余年的城鎮(zhèn)居民口糧定量憑證憑票供應的政策,列表說明人口年齡等級和勞動強度等級及口糧供應定額。然后描述道:平時,居民口糧憑食量供應證到指定糧店購買。居民外出在食堂、飯店、賓館用餐,憑糧票和貨幣購買糧食食品。有的居民被邀請到親友家用餐,不交錢也盡量交糧票。又如《交通銀行上海市分行志》“有獎儲蓄”條目中說:“隨同發(fā)給水仙牌X P B-10 S型雙桶新水流洗衣機供應券一張。2月11日下午布告剛貼出,次日七點半即有儲戶排隊等候。2月12日九點營業(yè)開始后,至十點十分,五百戶洗衣機儲蓄被認購一空。洗衣機專項儲蓄深受儲戶歡迎,居民對此普遍叫好。有的說:‘目前在社會上購買名牌洗衣機、彩電、冰箱要到處托人、拉關系,有的甚至要花幾十元、上百元去黑市弄票子,交行搞專項儲蓄,既幫我們按月存錢,利息又照算,還送給我們一張洗衣機供應券,凡要買洗衣機的人,都會爭著存?!边@些具體資料體現(xiàn)了物資匱乏年代的本質特征和有獎儲蓄品種受歡迎的程度。
王孝儉《九星村志》記述1958年人民公社成立后大刮“共產風”“浮夸風”“瞎指揮風”“強迫命令風”“高指標風”等五風。九星地區(qū)“一是挖地三尺深,把柴、草、灰、塮肥層層埋入。二是放衛(wèi)星、拋元帥,種試驗田。李家木橋中隊19畝散稻移栽到阮家厙1.5畝田內,秋后收到幾百斤癟谷。三是機械化耕地。八九個男強勞力用絞盤鋼絲繩牽引雙輪雙鏵犁耕地。四是大煉鋼鐵。把社員家中鐵鍋、銅器等全部捐出。社員背地里一片罵聲,不敢明言。原九星高級社黨支部書記喬基山講‘工農城鄉(xiāng)差別太大’被拔‘白旗’撤職,受罰養(yǎng)豬。四隊隊長潘寶生反對‘打擂臺、放衛(wèi)星’,說虛報產量的人是‘野豁豁’,被撤職到食堂燒飯、挑粥。一隊隊長因不滿‘浮夸’也被作‘白旗’拔掉。南阮家厙金福順1954年加入共產黨,1959年因反對和抵制下放南阮家厙的市級機關干部搞‘浮夸風’而要求退黨?!雹趨嵌鞲V骶帲骸毒判谴逯尽?,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年。這些記述真真切切,形象生動,耐人尋味。
值得注意的是,不能把瑣碎的、細枝末節(jié)的資料同具體資料混為一談。具體資料,得來不易,令人讀后深思,過目不忘,需要費力發(fā)掘,恰如“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
概括可以分為理論概括和史實概括。理論概括形成概念或定律,史實概括形成概括資料。志稿的寫作則是以史實概括體現(xiàn)理論概括。在《只有一個地球》一書中寫道:“當今美國一個家庭使用的機械動力等于四百個奴隸?!薄拔覈霓r業(yè)以不到世界百分之七的耕地面積,養(yǎng)活了超過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雹侔桶屠の值碌龋骸吨挥幸粋€地球》,石油化學工業(yè)出版社1976年7月。概括資料信息密集,闡述事物“一言以蔽之”,一句頂百句,語言精練,且鞭辟入里。某縣志從大量的資料素材中概括出這樣的結論:“自西漢以來,二千年間,大旱年份70多次,平均300年一遇;而近100年,大旱出現(xiàn)6次,成了16年一遇;而1957年至1980年的24年內,嚴重干旱出現(xiàn)了5次,平均4—5年一遇。”②張伯齡:《方志記事技巧》,黃山書社1988年10月。顯然,概括表述比單純羅列多少年的資料要清楚有用得多。
典型資料就是具有代表性、普遍性,能反映事物本質的史實資料。1972年10月,新華社播發(fā)一則《西藏阿里高原第一所中學——獅泉河中學開學》的新聞?!斑@里1959年前還是封建農奴制,此前除了少數(shù)喇嘛在寺廟學點文化知識,數(shù)萬農奴沒有一個具有小學畢業(yè)文化程度。實行民主改革后,各縣辦了小學,現(xiàn)在又辦了中學?!逼涞湫鸵饬x就在于它標志著阿里高原文化教育事業(yè)的飛速發(fā)展。
王孝儉《九星村志》記述民俗民風的資料,具有強烈的地域特色。如記家居詳記宅基、場地、天井、客堂、灶頭間、房間、小屋、枝楊圈、絞圈房等,并隨文附照顯示。記家用器具詳記餐具、碗菜櫥、房間及客堂間家具,并隨文附照顯示。特別有趣的是在村民“食”的一節(jié)中,記述了吳姓村民不同年份的一日三餐:1956年 早餐主食粥,菜酥胡蘿卜干、腌大青菜;中餐主食米飯,菜紅燒鮮魚、青菜、咸菜豆瓣湯;晚餐主食粥,菜青菜、醬瓜。1984年早餐主食粥,菜醬菜、酥豆;中餐主食米飯,菜紅燒雞塊、炒茄子、黃芽菜炒肉絲;晚餐主食米飯,菜紅燒帶魚、炒黃瓜、咸菜肉絲湯。2010年早餐主食肉包、粢飯團,副食白煮雞蛋、豆奶;中餐主食米飯,菜青菜、炒素、番茄蛋湯;晚餐主食米飯,菜紅燒肉、白菜蛋餃、青菜、菠菜粉絲湯,冷盆醬鴨。在本節(jié)中還特別附錄了九星地區(qū)村民阮、李、趙、吳四家不同年份年夜飯菜單。這些典型資料充分反映了九星地區(qū)的風土民情,也充分顯示了九星地區(qū)村民生活水平的逐年提高,更可以看出改革開放以來九星村民由窮變富的巨大變化。
K29
何成鋼,交通銀行上海市分行 (上海 200002)
劉雪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