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論文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論述因材施教在鉗工生產(chǎn)實習中的應用。
一、弄清學生能力的個體差異是因材施教的前提條件。
二、對學生進行合理的分類定位是因材施教的基礎。
三、正確布置作業(yè)是因材施教的保障。
四、老師恰當?shù)脑u分方法是因材施教的保障。
關(guān)鍵詞:學生;能力;個體差異;分類;定位;因材施教
TG9-4;G712.4
教學是一門科學,又是一門藝術(shù)。作為一名教師,是否講究教學方法、講究教學藝術(shù),其教學效果是完全不同的。為了保證全班同學能共同進步,提高教學質(zhì)量,培養(yǎng)出合格的技術(shù)人材,就必須講究教學藝術(shù)、注重教學藝術(shù),而因材施教就正是這其中的一種。但什么是教學藝術(shù)?什么是因材施教?為什么要實行因材施教?應如何在鉗工生產(chǎn)實習中進行因材施教?筆者就這些問題拋磚引玉談談自己看法。
所謂教學藝術(shù)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遵循教學規(guī)律,以自己獨特的方式方法,創(chuàng)造性地組織教學,將知識傳授和審美教育融合起來,使學生在愉悅中能高效率地進行學習的、精湛的技能技巧。并且教學藝術(shù)的獨創(chuàng)性,賦有巨大的藝術(shù)魅力,使教學成為一個使學生心情愉快、意志奮發(fā)的過程,產(chǎn)生樂學、好學的效果。而所謂因材施教,即根據(jù)學生的不同情況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及相關(guān)的措施,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有不同的收獲。要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學到一定的技術(shù),我們就應該在教學中實行因材施教,就筆者這幾年的教學來看,主要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做好工作:
一、 弄清學生能力的個體差異是因材施的前提條件。
要想在鉗工生產(chǎn)實習中很好地進行因材施教,首先必須弄清學生能力的個體差異(在心理學中提到的能力的個體差異主要有三種:①能力類型;②發(fā)展水平;③表現(xiàn)早晚)。要弄清學生能力的個體差異,還要明白能力與知識的關(guān)系;能力和知識是密切聯(lián)系又相互制約的,但又是有著顯著區(qū)別的。其區(qū)別主要表現(xiàn)在:能力是人的個性心理特征,而知識是人類社會歷史經(jīng)驗的總結(jié)與概括。還有就是知識的掌握與能力的發(fā)展是不同步的。從另一角度可以這樣說,學習理論知識好的同學,鉗工生產(chǎn)實習不一定會很好,這就是每個人能力個體差異的表現(xiàn)。這主要是因為每個人的動手能力和知識的接受能力是完全不同的。正因為如此,我們必須因材施教。
要弄清學生能力的個體差異,在帶鉗工生產(chǎn)實習的時候要做到五勤,即腿勤,加強巡堂;眼勤,勤于觀察;手勤,多作示范,多評工件;口勤,多與學生溝通,多作講解,有問題及時總結(jié);耳勤,多收集學生反饋的意見,及時調(diào)整教學方法。做到以上這五勤,就會從中發(fā)現(xiàn)不同學生接受能力與動手能力的差異,對這一點應做好詳細的登記,并做出詳細的分析,以免在教學中出現(xiàn)偏差。對自己來說也從中提高了自己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弄清了學生能力的個體差異,就為我們因材施教準備了必要的前提條件。
二、 對學生進行合理分類定位是因材施教的基礎。
學生來自不同的地方,各方面的條件不同。因此能力層次也參差不齊,但在我們弄清了學生能力的個體差異后,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學生大致可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第一類:悟性較高,接受能力較強、動手能力也較強,且學習也認真的一類,這類占學生中的極少數(shù)。
第二類:悟性較高,接受能力較強,動手能力也較強,但貪玩的一類,這一類也占學生中的極少數(shù);
第三類:悟性中等,接受能力中等,但學習認真刻苦,這一類占學生中的近半數(shù);
第四類:悟性較為一般,接受能力也較為一般,動手能力也較為一般,學習認真踏實的一類。這一類也只占學生中的少數(shù);
第五類:悟性較為一般,動手能力也較為一般,學習不認真的一類。這類學生占學生中的極少數(shù)。
將學生進行了合理的分類定位,這只是具備進行因材施教的基礎。但對合理分類定位一事,只能自己知道,切忌讓學生知道,以免在學生中造成不良影響。因為,被定位較高的學生有可能因此沾沾自喜、驕傲自滿,從此不認真學習,總認為自己了不起;被定位比較差的同學有可能因此產(chǎn)生自卑心理,背上心理包袱,從而會對鉗工生產(chǎn)實習產(chǎn)生厭惡情緒。
在這一環(huán)節(jié)的實施過程必須把握好度,若把握不好這個度就會實得其反。
三、 正確布置作業(yè)是因材施教的保障;
就好像我們改革開放的偉大的設計師鄧小平建立經(jīng)濟特區(qū)一樣,根據(jù)沿海地區(qū)有利的地理位置,采用“政策傾斜”,允許一部分地區(qū)的人通過自己誠實的勞動先富起來,再帶動、幫助其他地區(qū)的人富裕,最后走向共同富裕。其實我們的鉗工生產(chǎn)實習教學因材施教與之也有異曲同工之處。我們的鉗工生產(chǎn)實習應如何采取“政策”傾斜呢?那就得充分利用我們因材施教的基礎。
在布置實習課題的時候,就要根據(jù)不同類型的學生布置不同的課題與時間定額。具體情況如下:
對第一類學生,如果接照一般情況布置實習課題,他會覺得太輕松,難度不夠,會有一種吃不飽的現(xiàn)象。根據(jù)這種情況,可以讓他先完成必須完成的實習課題,再給他補充些難度大一點、要求高一些的實習課題。這樣一來讓學生覺得有挑戰(zhàn)性,他也會心甘情愿地去做,當他遇到什么困難的時候,加以正確的輔導,并要求他自己多思考,這樣一來可以提高他的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他就會將學習當成一種樂趣,他也會更認真了。
對第二類學生,布置課題給他必須定時定量,不能超過時間完成,并且這些課題盡量富有挑戰(zhàn)性,讓他完成這一課題后有一種成就感,從而可以提高他對鉗工的興趣,全身心投入其中,不再貪玩。
對第三類學生,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好學生,這類學生學習刻苦,從不貪玩,這類學生中又可以分成兩小類:(1)通過自己的努力,成績比較好的一類,他們知道自己的努力沒有白費有所回報,這樣一來,他會更努力,對這類學生在布置實習課題時可適當加多些,他會很快進步的;(2)通過自己的努力成績卻不夠理想。他們這類學生往往會因為付出勞動收獲不大而不好好學習,因此在實習過程中,要幫助他們找出原因,從學習方法等各方面加以輔導,實習題量保持中等、時間按要求就行了。平時多鼓勵他們,有可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對第四類學生,也就是我們有時會說的悟性比較差的一類。他們學習非常認真,從來不怕吃苦,但可能是因為接受能力和動手能力比較差,從而導致成績不理想。這類學生心理負擔比較重,因此在教學時要多從心理上給予正確的引導,平時多給些鼓勵,實習課題也盡可能少些,難度也盡可能小些,時間也可以放松一點,讓他認認真真做,做一個算一個,有必要可安排一個成績較好的同學帶一下,有進步時多些表揚,讓他知道自己也在進步,他就會重樹信心。當他樹立信心后一切都順理成章了。
對第五類學生:這類學生一般會是因為外部環(huán)境或家庭原因造成的。對這一點,一定要通過與學生多交流溝通,從中找出真正的原因,方可對癥下藥。這類學生往往會有厭學情緒,要想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就必須先解決他心理上的問題。要解決這個問題,就要充分利用教學藝術(shù)中教學的情感性,也就是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充滿感情,以真摯的情感撞擊,使學生的“要我學”變成“我要學”,從而主動參與教學活動。心理問題解決后,在給他布置實習課題時,要根據(jù)自己掌握的情況給他布置他完全能完成的課題,并且在時間上放寬一點,慢慢地循序漸進。
要想把因材施教搞好,正確的布置作業(yè)是必不可少的。
四、老師適當?shù)脑u分方法與藝術(shù)是因材施教的補充。
有了因材施教的前提條件、基礎、保障是不夠的,還必須有補充這一環(huán)節(jié)。老師適當?shù)脑u分方法是一門很高的藝術(shù),在評分的時候,對第一類、第二類學生的課題工件,一定要嚴格按照評分標準,有時還可以適當將評出的分壓低些,可以避免他老是認為自己比別人行,驕傲自滿、不認真學習。
對第三類學生,就必須如實去評分,這類學生基本上都會過關(guān)的,那么他就會認為自己的努力得到了認可,他會更加努力去做。
對第四類學生,他們本來就有自卑心理,為了讓他們重新樹立自信心,評分時就要盡一次比一次高一點點,讓他看到自己的希望所在,如果每次評分都是一樣的,他會覺得自己沒有一點進步,有可能又會因此而放棄。
對第五類學生裝實習課題工件的評分,應比第四類學生更重要,因為他有個人能力與外部環(huán)境的雙重不足,因此在評分時一定要注意應以鼓勵為主。
另外,在評完分作集體總結(jié)的時候,要對這些較差的同學的一點點進步都要大力表揚,不要讓其他同學看不起他們。因材施教是一個長久的過程,要堅持,絕不能一曝十寒。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搞好同學之間的關(guān)系,讓同學之間和睦相處,互幫互助,從而形成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這樣一來,有了全班同學的互幫互帶,同學們的鉗工生產(chǎn)實習成績就會得到逐步提高。
教學實踐證明,教學藝術(shù)的高低,對教學質(zhì)量和效果產(chǎn)生重大的影響。一個教師不掌握教學藝術(shù),他的教學是沒有什么吸引力的,學生在獲取知識的過程中不會得到精神的享受、心理上滿足。高超的教學藝術(shù)使教師能夠出色地完成教學任務,并對學生的遠大志向和樹立科學獻身精神產(chǎn)生巨大的推動作用,對學生的技能培訓也將產(chǎn)生深遠的意義。
總之,教學既有科學性,又有藝術(shù)性,是科學性與藝術(shù)性的統(tǒng)一。因此我們在鉗工這種相對比較枯燥的教學中更應該將教學方式與教學藝術(shù)有機地結(jié)合,使教學藝術(shù)在教學實踐中發(fā)揮其應有的功能,為真培養(yǎng)新一代社會主義的建設人才做出教師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1]《心理學》
[2]《生產(chǎn)實習教學法》
[3]《現(xiàn)代教育學》
[4]《鉗工考評員考核資料叢書》
[5]《鉗工生產(chǎn)實習教材》
作者簡介:
牟德文(1973年7月-)男,學歷:本科;職稱:機械工藝一級實習指導教師,研究方向:鉗工實習和機械類在教學中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