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初中地理教學更需改革。因此,本文是對初中階段的地理學科在新課程理念改革的大背景下,把改革理念看作依據(jù),以此探索基層的教學實踐,主要從老師和學生兩個方面進行闡述,分別就主體角色、學習興趣、情境圖以及在新課程理念下教學的注意事項進行闡述,旨在提高初中階段的地理教學模式的研究和實踐,促進學生素質的提高。
【關鍵詞】新課程;興趣;中學地理;教學模式;課堂教學
1 深刻剖析如何推進新課程環(huán)境下的教學改革
1.1 教學觀念要與時俱進,以學生為本。
地理新課標對老師的要求亦不同于以往,其中要求老師在掌握新課程方法的基礎之上,還要從自身角色上予以反思,老師們不僅應具備豐富的專業(yè)知識和教學理論,還應有足夠的教學實踐,如此方可以具備基礎將學生教好。誠然,教育觀念對教學發(fā)揮著指導以及統(tǒng)率的功能。在以往的教學過程里,老師總是課堂教學的主角,其在三尺講臺上講的非常投入和用功,不過學生究竟能學到多少、接受多少,這從未得到老師的關注。在傳統(tǒng)教學內,我們往往只重視老師的教,卻忽略了學生的學,老師就是“講師”而已,而學生只是聽眾,這無疑嚴重束縛了學生的思維。長久的角色錯位肯定會挫敗學生學習的自主性,使他們缺乏創(chuàng)造力和靈感,這與“教育要培養(yǎng)有開拓精神和創(chuàng)造能力的高素質人才”的宏偉愿景背道而馳。
1.2 教師要學會創(chuàng)設課堂情境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作為教師,在課堂上能夠創(chuàng)設適當?shù)恼n堂情境尤為重要,因為這樣會使學生整節(jié)課都處于積極的自主學習狀態(tài)?;蛘邉?chuàng)設一些既方便又快速的方式自主學習探究,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地理學習當中。學生只有存在學習動機才會使自己有學習的心理動力,因此,教師不僅要合理地引入情境,還要不斷地創(chuàng)設、拓展情境,地理知識內容不同要設置不同的情境,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激發(fā)其學習的興趣,最終使學生的學習動機得以加強。
1.3 教師應設計好教學計劃
教學計劃是依據(jù)課標,結合地理學科的教學目標和內容而進行設計,這樣就可以將教學的計劃和地理知識點間形成一個必然的聯(lián)系。教學計劃能夠將地理學科進行概括,層次清晰,調理清楚,將所有的知識點進行匯總,形成知識體系和網格的形式,這樣就能將重點進行明確。另外,對于地理來說,一些圖表等能夠展示地理信息的信息時地理教學的第二重點,老師需要將此進行信息轉化,讓學生獲得知識的同時,同時獲得學習的方法,還有知識轉化的方法,讓學生自己去建立地理知識體系。與此同時,學生的思維跟著老師的教學計劃的引導和點撥,逐步引入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思路明確,學習有抓手,能力得到提高的特別快。
1.4 教師應該學會合理運用景觀圖
地理課堂教學中可以借助景觀圖,但是不能隨意使用,要選擇和授課內容相搭調的圖片。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充去思考、討論和發(fā)言,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選擇和教材內容相符合的的圖片會讓教學產生非常不錯的效果,學生會愿意參與到學習中去,但如果與所學內容不搭調,就會讓學生無法領悟其真正的內涵。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景觀圖不要太多,免得有“喧賓奪主”的嫌疑,從而影響教學的進度。只有學生看懂了圖片,才能更好地學習新知識。
2 深刻剖析新課程課堂教學過程中的注意事項
2.1 新課改實施中要注重地理知識的積累
地理課程在某個階段比較強調學生學習地理知識的過程和方法,還有學生對地理知識的喜好程度以及情感等等,但這樣不能讓老師進入一個誤區(qū),那就是在教學的實際過程中,教導學生要重視所謂的過程學習,而忽略日常的地理知識的積累。因為地理基礎知識是學習地理學科的根基,同時也是學生學習其他學科,提高創(chuàng)新能力、創(chuàng)造力以及態(tài)度、價值觀等等的基礎。
2.2 合理利用現(xiàn)代化的多媒體教學手段來輔助教學
借助于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來進行教學,但是它不能代替教師的教學,更不能代替學生與教師間的溝通和交流以及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自我體驗,而僅僅是一個課程教學的輔助。因此,老師要結合教材內容和學生實際能力情況,合理的采用教學手段,促進學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淡化這種喧賓奪主的效應,讓教學工具和教學主體相一致。
2.3 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過程評價
為有效提高學生間的合作效果,促進學生更好的發(fā)展,老師要對小組合作的情況及時進行適當?shù)牡脑u價。例如,小學生剛入學的時候,教師應該親自把控評價工作,詢問問題時,可以單獨問一個學生,而不是群體一起問,這樣就可以避免出現(xiàn)一些不積極思考的學生。遇到回答好的學生的時候,一定要及時的評價,鼓勵學生大膽回答問題,努力合作。在獎勵的時候,可以制定各種獎勵原則,有一個表現(xiàn)優(yōu)秀的,小組都可以得到獎勵,這樣就可以促進組員間的互幫互學,從而激勵小組中成員間的互助性。
2.4 掌握學習方法,對學生實施引導、探究。
在中學地理的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做好學生的指引工作,讓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參與學習,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主動探究,學習自主學習語文的方法,在自己發(fā)現(xiàn)和領會的過程中,學會與其他同學間的合作交流。所謂合作指的是在師生間、學生間所建立的一種平等的、民主的互助合作關系,這已經成為培養(yǎng)中學生語文學習興趣的一種重要方式。學生們在相互間合作學習的同時,既能夠互相討論又能互相學習,還能在彼此思維碰撞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更多的新問題,活躍課堂氣氛,以增強學生們解決問題的能力。
3 結語
綜上所述,在當前教育的大背景下,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是時代所趨,也是實施新課程的目標之一。初中階段地理是當代人應該也必須具備的根本素質。只有在初中地理的教學中,將培養(yǎng)學生地理知識學習能力貫穿于整個課堂,貫穿在整個地理學科的教學環(huán)境中,才能使得學生無時無刻都處在自主合作的學習氛圍中,形成高效型新課堂,促進其學生的綜合素質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吳柳主編.素質教育理論與基礎.教育改革[M].南寧: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2]路青.淺談高考中地理問題的情境設置與能力考察[J].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05(01).
[3]于永德.直觀教學在地理空間能力培養(yǎng)中的運用[J].現(xiàn)代閱讀(教育版),2011(19).
作者簡介
彭申(1992-),男,土家族,湖南省湘西自治州人?,F(xiàn)為邵陽學院2013級城建系地理科學專業(yè)大學本科在讀學生。
作者單位
邵陽學院 湖南省邵陽市 42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