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教師素養(yǎng),立德為本。因此,師德建設工作應該是立校之本,強校之基,塑造一支師德優(yōu)、業(yè)務精的高素質教師隊伍,是我校的師德師風所追求的目標。為了增強我校教師的集體歸屬感和榮譽感,讓教師在管理中,在培訓中,在環(huán)境熏陶中,在活動體驗中提升思想境界、職業(yè)操守。
一、學校的管理哲學——真誠為本,方圓有度
在管理上讓每一位教師感受到“真誠”。學校的領導熟悉每一位教師的工作狀態(tài)和個性特點,會根據不同的教師的不同特點和他們商議個性化的發(fā)展,為他們搭建成長的平臺。一般教師會瞄準優(yōu)秀的發(fā)展坐標,優(yōu)秀教師則可望成為杰出教師。因為我們的團隊是優(yōu)秀的,身在其中我們沒有理由不優(yōu)秀,也沒有理由不說做教師很幸福,孩子成長一分,我們快樂一寸。方圓意指管理的科學性與人文性、剛性與柔性相結合;“度”是對實施真誠的要求。
二、學校的環(huán)境建設——以人為本,厚德載物
我們以打造特色校園文化為契機,將學校宣傳和文化建設推上一個新臺階。中國夢,紅領巾相約中國夢系列、續(xù)走雷鋒路系列、風采系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系類,民樂展示,快樂文體系列,國學習系列,通過巧妙的設計,把學校文化精神轉化成生動形象的敘事方式。給師生以提示和激勵,使師生時刻都能感受到文化的力量,每天生活在這樣的環(huán)境里,老師的歸屬感和榮譽感更加濃重了。老師們審視自我價值的同時,提升了思想覺悟和師德修養(yǎng)。
三、學校的教師培訓——內化思想。行為自覺
重視教師的培訓,通過不斷的培訓把主流價值觀融進教師的心靈中去,縣里的專家型教師到我校進行專題講座。引導全校教師要在思想上共同進步,認清自己的角色,要做學生精神的守望者和學習的中介者。邀請少年宮的老師為教師講解“美育在教學中的作用”,請鎮(zhèn)派出所干警講解《教師法》《青少年保護法》,同時學校引領教師不斷地回顧,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在培訓、反思的過程中主流價值觀就會內化成教師思想,并成為教師的自覺行為。
四、學校的各種活動——春風化雨,潤物無聲
1.以學雷鋒為契機,在一次次學雷鋒的活動中,全校師生同學獻出了一份份愛心,救助燒傷的男孩,義賣報紙捐助貧困學生,去社區(qū)清除積雪,去敬老院慰問,每一次愛心,老師和孩子們就收獲一份快樂。每位教師都感受到愛的溫馨,更體驗到責任的動力,享受成功的喜悅。不用說教,不用管理,在活動中教師的師德自然而然就提升了。
2.以三八婦女節(jié)為契機召開“巾幗建新功,共筑中國夢”為主題的班主任工作經驗交流會,學校領導及全體班主任老師參加了交流會。會上老師們分別通過舉實例、講典型,從不同的角度介紹了自己在管理、育人方面的成功經驗。大家相互學習,共同深入探討班主任工作方法。相互吸取好的班級管理經驗,學習管理技巧,提高管理水平,使班級管理工作,學校的德育工作更上一層樓,更提升了師德水平。
3.以教師節(jié)為契機,策劃“感謝老師的關愛,傾聽心的聲音”主題活動。教師職業(yè)原動力的激發(fā)往往源于教師對教育的深刻理解和學生成長的教育回報。我們以教師節(jié)為契機,策劃“感謝老師的關愛,傾聽心的聲音”主題活動。賦予了教師更多的教育意義?;顒訕嫿艘粋€良性互動的教育生態(tài),匯聚了強大的正能量。學校用心編輯了活動的所有花絮、剪影、師生感言,配上音樂,制成光盤,讓老師重溫并珍藏這份感動體驗和溫馨記憶。
4.以推薦“最美教師”為契機,發(fā)動老師、學生、家長三個層面尋找發(fā)掘“我心目中的好老師”“校園里的陽光故事”活動。讓老師學會欣賞自己、欣賞他人、欣賞團隊,讓“我們以集體的方式站立”“每個人心中開出一朵花來”得到很好實現(xiàn)。發(fā)現(xiàn)和創(chuàng)造屬于人的教育故事和教育奇跡。為了故事的整理,更為了讓故事更好的感染人、影響人,安排有寫作能力的教師與故事人結對子,一對一深入采訪,撰寫。將“故事”的主題活動作為一根主線貫穿和諧校園和教師師德教育的始終,成為學校精神培育和文化建設的主旋律。希望用故事傳遞思想,用故事感染情緒,用故事影響人。使人的教育人生更加豐富多彩。
5.以家校共建為契機,開門辦教育,實現(xiàn)家校共贏。讓家長親身體會課堂教學氛圍,共同進行家校探討交流,舉辦“開門辦教育”系列活動。活動初,教師和家長委員會共同商訂“開門辦教育”的實施方案,通過家庭走訪暖心工程、系列感恩教育工程、有效課堂研討三大活動平臺,推動家校間有效互動,實現(xiàn)家校共贏的局面。發(fā)揮家長委員會的組織功能,開展“家長懇談會”活動,深入發(fā)現(xiàn)教師職業(yè)道德行為弊端;每學期都開展“學生眼中的我們”調查活動,幫助教師準確定位自我;在社會層面廣泛開展“教師滿意度調查”,從教學技能與道德修養(yǎng)等方面對教師現(xiàn)狀進行調研。建立有效的家校連心橋,家長可以敞開心扉對教師提出期望,教師能正確面對家長的提出的意見改進自己的師德師能。
總之,學校文化教育的目標是雙層的,既教育了學生又深化了教師對教育的理解,提升了教師職業(yè)境界和職業(yè)能力,培養(yǎng)職業(yè)的歸屬感和教育的成就感、幸福感,引領教師去追隨教育的理想,執(zhí)著于理想的教育。
作者簡介:
龐海燕,職稱:小學一級;學歷:本科;研究方向:小學教育教學;重要榮譽:本文收錄到教育理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