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成金
摘要:新教改要求高中生具有更為突出的數學自學能力,培養(yǎng)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這種能力和習慣形成的前提就是培養(yǎng)他們“讀”教材的能力。本文從數學教材一般規(guī)律,教材細節(jié)、知識遷移、教師指導等方面提出一系列具有的措施,從而培養(yǎng)學生高中數學“讀”教材的能力。
關鍵詞:數學;高中;教材;培養(yǎng)
G633.6
一、引言
高考對高中數學的影響是巨大的,很多家長學生將數學學習簡化成相關試題。學習數學就是進行做題的思想已經深深印入很多高中生的腦海中。課程改革已經實施十多年了,素質教育的已經成為現代高中數學教學的主旋律,不再需要培養(yǎng)學生的做題能力,而是轉為學生的數學知識的應用能力和素養(yǎng),實現學生自主學習數學的興趣,自主學生數學知識的習慣養(yǎng)成。這種良性的數學學習習慣,需要學生具有“讀”教材的能力。只有學生可以從教材中學習到數學知識,有效理解教材的講解,才能實現他們對數學知識的學習興趣,從而培養(yǎng)他們數學學習的良好習慣。
二、學生需要掌握數學教材的基本規(guī)律
高中數學教材有人教版、蘇教版等多種版本,但是對相關數學知識的闡述有著通用的規(guī)律。講解數學知識點的文章從文學的角度分析,都是屬于說明文,這種文章講解的內容主要涉及到三種類型:第一種是相關概念,第二種是公式、定律等,第三種是解題方法。這三種文章說明形式相互之間存在一定的相互融合,也具有一定的獨立性。第一種類型的文字材料基本上以一些生活中的案例引入相關概念的講解,最后再回到實際應用之中,使得學生對數學概念有一個具體化的印象。第二種的文字材料主要是對相關的公式、定律進行證明,然后闡述這一公式、定律所應有的范圍,最后以一些習題或者案例說明這一公式、定律的應用情況。第三種的文字材料主要是對習題解決方法的講述,解題過程等。學生要想讀懂數學教材,就需要針對上述高中數學教材的一般規(guī)律,進行有效理解[1]。具體來說,首先,學生需要有效分辨出相關文字材料的類型和特點。根據上述三種教材材料的特征進行有效區(qū)分。其次,針對不同類型的文字材料進行有效閱讀。例如:面對講述概念的文字材料,學生需要進一步突出文字中列舉實際案例的閱讀,從生活的案例出發(fā)進一步理解相關概念的抽象意義。在粗讀教材的時候,學生可能遇到很多不知道、不理解的知識點,需要通過進一步標記,在后續(xù)的教材學習(教師的講授,學生之間的討論等)過程中進行深入領會。
三、學生需要關注教材細節(jié)
要想讀準、讀通高中數學教材,就需要進一步拓展學生細致觀察的能力,教材闡述的細節(jié)進行有效閱讀。因為高中數學教材不論內容位置是否突出,都可能是重要的教學知識點。因此,學生在閱讀教材的時候,需要培養(yǎng)自己認真仔細的閱讀態(tài)度,不放過任何一段文字,有效理解每一句話。首先需要追述細節(jié)。數學知識具有很強的邏輯性,很多概念、定律、公式之間出現一定的聯系,需要學生進一步提升對相關知識點細節(jié)的把握,從細節(jié)中觀察出可能隱藏的知識內容。其次,掃除知識盲區(qū)。一些學生存在得過且過的思想,這種思想對數學知識的學習具有一定的恩負面作用,不能有效提升他們對相關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教師需要進一步引導學生有效掃除數學教材中的知識盲區(qū),重視任何一個知識點的理解。例如: 這一數列求和公式的學習中,很多學生會將會遺漏q=1的情況討論。教師需要引導學生進一步仔細閱讀教材,不斷掃清知識盲區(qū)。最后,需要重視數學符號、圖形內容[2]。在閱讀數學教材的時候,學生經常遇到一些數學符號和圖形,這些屬于數學語言,更加簡練,需要學生進一步理解相關數學符號的含義,不斷提升學生對這些文字的理解。另外一些數學教材中加載的圖形都是為了進一步說明教材內容而設置的,學生需要仔細觀察,實現圖形結合的學習方式,不斷加深他們對相關知識點的理解。
四、學生需要培養(yǎng)知識遷移的素養(yǎng)
數學知識點之間存在一定的邏輯關系。學生需要將教材中的知識點進行有效的串聯,實現知識的有效遷移,構建相互之間的關系網,即思維導圖,這一知識網絡的構建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相關知識點,讓學生的數學知識點認識系統(tǒng)化、模塊化。在數學教材上,學生需要不斷發(fā)現只是點之間的邏輯關系,運用思維導圖的形式將相關知識點進行相互聯系,構建一套多元化的知識群,使得學生站在整體的角度考慮相關問題。同時思維遷移可以幫助學生掌握復習知識點中較為重要的內容,另外還有一些知識點可以有效激發(fā)學生對其他知識的認識和理解,通過一個知識點的思維發(fā)散可以復習更多的知識點。思維導圖可以將學生的這種知識點的發(fā)散具體成一個圖表。當他們出現思維卡殼的時候,這種思維導圖就可以幫助學生捋清思維中的盲點和不足,實現對教材知識點的有效重組和整合。
五、教師針對性的指導
在學生自主閱讀數學教材的時候,由于高中生閱讀將出現一定的難度和問題,這就需要數學教師鼓勵、指導。首先需要教師融入更多的鼓勵教育[3]。當學生遇到數學材料閱讀問題的時候,教師需要拓展對學生的情感交流,不斷鼓勵他們堅持閱讀下來,將相關的闡述閱讀下來,因為一些學生在讀教材過程中可能自己的自信心不足,一旦遇到不理解的知識點,就出現卡殼的現象,教師的鼓勵將進一步提升他們繼續(xù)讀下去。其次,強化教師互動教學的指導。在數學教材的閱讀過程中,學生一定會遇到一些問題的時候,學生在學習小組中進行有效討論。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有效指導,針對學生的學習盲點進行重點講解,從而有效提升學生對相關知識點的理解和掌握。
六、結語
“讀”高中數學教學的能力是學生實現自主學習的基礎和前提。學生需要進一步掌握數學教材一般規(guī)律,把握教材細節(jié),實現數學知識點的有效遷移,教師也需要不斷強化對學生“讀”教材的指導,從而有效提升數學學習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徐文龍.有效閱讀教材 充分挖掘文本——談對學生閱讀數學教材的指導[J].中小學教師培訓,2011,17(03):166-167.
[2]李華.加強數學閱讀 提升學科素養(yǎng)——淺談蘇教版教材中的“你知道嗎?”的閱讀與拓展[J].小學生(教學實踐),2015,21(10):116-117.
[3]崔英梅,孔凡哲,等.高中數學教科書中的“閱讀材料”比較研究——以中國《人教A版》與韓國《未來N版》教材為例[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4,17(03):172-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