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桃+++王倩
G623.5
格式塔心理學派提出的“完形壓強”理論中認為,當人們在接觸到一個不完整即有“缺陷”或者“空白”的形狀時,會情不自禁地在知覺中產生一種緊張的“內驅力”,并促使大腦積極興奮地活動,從而去填充和完善那些“缺陷”和“空白”,使之趨向完美,構建成一個“完形整體”,以此達到內心的平衡,獲得愉悅。本文對“課堂留白”的設計
一、導入新課的“留白”
課堂導入的設計既要符合學生的個性特點,也要與學生的學習情況相聯系。巧妙地設計,精心地構思,將“留白”運用到新課導入上來,有意地給新知識點蒙上一層“面紗”,讓學生處于一種“心求通而未達,口欲言而未能”的“失衡”狀態(tài),從而促使他們主動地投入到學習過程中。這樣的導入符合新課程所倡導的以學生為本的理念,讓學生做課堂的主人。
如在北師大版四年級上冊乘法分配律新授課的導入環(huán)節(jié),教師就可以做如下的“課堂留白”:
由于學生在此之前已經學習過乘法交換律與乘法結合律,教師就可以出如下幾道算式,讓學生運用之前學過的方法進行口算:
9×25×4= 125×25×8×4= 179×75+25×179=
第一道算式運用了乘法結合律,第二道算式同時運用了乘法交換律與乘法結合律,前兩道算式學生運用之前學過的知識便能很快地進行簡便計算,得出結果。前兩題的設計不僅能復習之前的知識,同時還能反饋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但在做第三道算式時就能發(fā)現學生不能進行簡便計算,紛紛列豎式進行計算。此時教師便可告知學生其實第三道算式也可以進行簡便計算,口算出答案,等學了今天的知識我們再來解決這道題。給學生留下疑問,抓住學生的吸引力,這樣,學生的學習熱情一下子就提高了,便能主動地投入到新知識的學習。
正所謂“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在課堂伊始,多一點“課堂留白”,多一點學生主動探索,多一點學生思考的時間,那么老師和學生都能從中減負,從而課堂也能變得和諧。
二、課堂提問的“留白”
課堂提問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是一個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教師的提問對學生來說具有引導作用,牽動著學生思維的發(fā)展。若教師在課堂提問時適當“留白”,虛實相映,明暗有效,那就可激發(fā)學生大腦皮層的興奮度,讓其產生充滿愉悅而略微緊張的“內驅力”,從而能夠積極主動地去“填補”和“完善”所知覺到的并不完美的知識,以便學習效率的提高??梢娫谡n堂提問中巧妙的運用“留白”是很有必要的但也要注重一些策略。
如人教版四年級下冊第三單元加法結合律,學生根據情境提出了兩種算法:“第一天與第二天共騎的路程加上第三天騎的路程”和“第二天與第三天共騎的路程加上第一天騎的路程”,分別列出綜合算式“(88+104)+96”、“88+(104+96)”并得出結果。然后問:仔細觀察比較這兩個等式,你有什么發(fā)現?此時,學生就能通過自己的觀察與比較得出一些不同層面的發(fā)現。這樣,學生的思維在該過程中就能得以發(fā)展,豐富了學生對加法交換律的感性認識。教師在學生的回答中提取一些要點,便能借機引出本節(jié)課所學的知識。這樣的課堂使學生處于主體地位,更有利于學生自身能力的提高與突破。另外,教師拋出問題讓學生思考時,不要馬上就叫學生起來回答,教師應當留給學生充足的時間思考。
語言是思維的外衣,是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的重要手段。在實際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當將“留白”藝術運用于提問中,適當改進提問方式,擴大提問范圍,面向全體,還學生話語權。
三、重難點處的“留白”
重難點的教學是一節(jié)課的核心之處,一節(jié)課的好壞就在于重難點的落實情況的好壞。在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往往通過難點問題的提出來讓學生學習本節(jié)課的重點與難點。久而久之,這樣的方法會讓學生覺得枯燥乏味,缺乏主動性。其實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讓學生自己提出難點問題并自己思考解決問題,這樣做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學生自己提出難點問題,學習興趣和求知欲高漲,就會更有動力去思考,去解決這個問題,從而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而在此時,教師要做的就是含而不露,開而不達,給他們留下足夠的空白,靜靜地思考。
如在人教版五年級上冊第七單元植樹問題一節(jié)中,提出要解決的問題“在全長100米的小路一邊每隔5米栽一棵樹(兩端都栽),共要栽多少棵”。學生給出的答案可能會有兩種:100÷5=20(棵);100÷5+1=21(棵)。此時,教師不要急著評價哪種做法對,哪種做法錯,而是應該引導學生自己開動腦筋思考,該兩種做法哪種是對的,并說出理由,把對方說服。經過這樣一引導,學生思考的積極性就高了,愿意主動去探究。還要值得注意的是教師一定要給學生留足時間讓他們思考。通過學生自己的探究、比較與總結,就能得出本節(jié)課的重點,即兩端栽樹,樹的棵樹等于間隔數加1。學生通過自己的思考解決了重難點的學習,這樣重難點的落實更加扎實。
筆者認為對于這樣的重難點教學,教師若采取“留白”的教學方式,讓學生自己開動腦筋思考到底哪種方法是正確的,并說出其根據是什么,那學生掌握知識的程度才會更好。
四、課堂評價的“留白”
課堂評價,指的是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為促進學生學習和改善教師教學而實施的、對學生學習過程與結果的評價。課堂評價亦是課堂教學非常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對最終的教學效果有很大的影響。在新課程倡導的是多元的評價,倡導師生之間的平等與民主。在建立一定的評價標準后,教師可以將一些評價權歸還給學生,讓學生進行自我評價和生生之間互相評價,即在課堂評價時適當地“留白”。
如在人教版五年級上冊第一單元小數乘小數一節(jié)中,列豎式計算2.4×0.8時,一位學生列出的豎式是這樣的:
2.4
× 0.8
1 9 2
此時,教師不要急著評價學生的計算結果是錯的,采取“留白”的方式,可以提問學生:算完了嗎?其他學生就會指出結果沒有點上小數點。學生在回答的過程中出現這樣或那樣的遺留、缺陷,這是正常的現象。教師應該有耐心去等待,引導學生自己去發(fā)現其中的遺留、缺陷,并及時將其補充完整。這樣的“留白”方式教師直接指出學生的缺陷更加有效果,并且學生也更易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