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小勇+苗建花
基金項目:本文是2013年度內蒙古自治區(qū)高等學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專題研究項目《網絡熱點事件對大學生思想行為影響實證研究視野下的高校媒介素養(yǎng)培養(yǎng)思考》(課題編號:NJSZ1318)的階段成果。
【摘要】網絡事件再給大學生產生正面影響的同時也會給其產生負面的影響。現(xiàn)本文主要是分析網絡事件中大學生群體態(tài)度,并在此基礎上分析積極有效的導向策略,以便為高校日后大學生思想教育工作提供有效借鑒和參考。
【關鍵詞】網絡事件;大學生群體;態(tài)度;導向策略
【中圖分類號】G645.5;G206
前言
在互聯(lián)網時代,大學生群體已經成為網絡世界的主力軍,他們的思想行為容易受到來自網絡事件的影響。隨著手機上網的大力普及,大學生們幾乎時時刻與網絡接觸,是網絡事件關注的重要群體。網絡事件除了可以豐富大學生的視野,增長見識,同時也會給大學生的正面思想造成干擾,改變原本的價值觀。由于部分大學生還無法準確把握網絡事件的本質,無法意識到其中的利弊,容易在事件中盲目跟從,成為網絡推動者以及受害者。大學生是社會未來的主流群體,是社會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重要保障[1-2]。為此,分析網絡事件中大學生群體態(tài)度傾向、成因,并積極探討積極導向策略對大學生進行正確引導具有重大的現(xiàn)實意義。
1. 關于網絡事件中大學生群體態(tài)度分析
一般來說,大學生群體對于網絡事件的態(tài)度可分為以下幾種類型:1.情緒型:對于心理而言,大學生群體參與網絡事件內在原因主要為情緒表達。大學生在參與網絡事件的時候都會帶有各種各樣的情緒,在參與的過程中,他們的情緒得到鼓動和刺激。甚至有一些不法的網絡推手在后面對大學生的情緒進行操控,網絡事件在大學生群體的參與之下,容易升華為一種社會現(xiàn)象,進而激化成為一種社會矛盾和沖突[3]。2.從眾型:大學生在各種壓力之下,對于網絡事件一般會報以積極的態(tài)度,同時還以快餐消費的形式參與到其中閱讀并且進行傳播。他們在網絡事件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主動性并不可以把其深層的被動性掩蓋掉。很多相關研究表明,大學生群體對網絡事件的反應和態(tài)度除了受到網絡信息本身的影響之外,還受到家庭、同學辯論等因素的影響。換句話說就是從眾本身只是一種被動的選擇,是他們成長過程中的經歷。3.獨慎型:除了上述兩種類型之外,在面對網絡事件的中還存在一些慎獨型,他們在態(tài)度上與一般群體表現(xiàn)出思想路徑有所不同,缺乏表達的勇氣,大多數(shù)處于一種隱蔽的狀態(tài)。此外,他們把慎獨作為一種生活方式,秉持事不關己的態(tài)度,作為旁觀者存在,他們對社會缺乏關注熱情,僅僅對網絡游戲、專業(yè)知識等關注。
2.網絡事件中大學生群體態(tài)度的策略導向
2.1加強疏導,分類引導
對于感情用事心態(tài)大學生群體,需要對他們及時進行心理疏導,并作出正確的指引,引導他們以理性態(tài)度來對待網絡事件。那些非理性心態(tài)所引發(fā)出來負面情緒在大學生群體中傳染性非常強,高校應加強對這方面的思想教育。對于群分怨恨大學生群體心態(tài),可通過采用分化教育的方法,逐步對大學生進行引導并鼓勵他們多參與社會實踐,加強社會歷練,要求他們在大學生活期間踏實的做好每一件事[4]。對于具有多疑心態(tài)的大學生群體,可以采用思想教育的方式糾正其思想觀念,引導他們更加理性的參與到網絡事件中,逐步形成正確的社會核心價值觀。
對于那些焦躁輕率心態(tài)的大學生群體,則可采用“疏導”策略來進一步化解和矯正,避免他們通過網絡事件來進行不理智的情緒宣泄。
2.2.線上線下配合,部門聯(lián)合行動
對大學生群體展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除了需要開良好的文化、學風建設,同時還需要與學校日常管理相互結,確保線上以及線下的配合。學校可通過建立網絡交流平臺的方式,加強與學生之間的溝通和交流,積極營造出良好的交流氛圍,進一步吸引大學生的注意力,促使他們積極參與到其中,并在平臺上向學生灌輸正確的主流價值觀并傳播正能量,在潛移默化過程中引導他們對于人生的態(tài)度以及立場,堅決抵觸網絡謠言和網絡不良信息的侵蝕,引導他們學會用正確的價值觀念理性對待各類網絡事件,幫助他們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同時,與線下教育積極配合,在實際教學中通過開展各種主題思想活動、主題班會、社會實踐等活動,促使他們在參與過程中逐步培養(yǎng)出健康、積極向上的心態(tài)[5]。
2.3重視思想教育,塑造公民精神
在高校日常管理過程中,高校應該要使用馬克思主義進行哲學分析、正確解讀網絡事件背后深藏的社會動因以及文化等等,進一步提高發(fā)現(xiàn)事情背后本質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此外,還應該要把網絡事件和思想教育相結合,重視思想教育,塑造其良好的公民精神。鼓勵大學生獨立思考,學會理性分析,學會客觀判斷,逐步幫助他們培養(yǎng)其良好的現(xiàn)代公民精神以及社會意識??赏ㄟ^大學生參與廣泛的網絡平臺進行宣傳教育,使創(chuàng)造性智慧獲得充分的展示,培養(yǎng)大學生愛國、友善、文明、民主、公正等精神品質。要求大學生不斷提高自身的理性判斷能力,在遇到任何網絡事件,都應該學會理性參與以及理性辨別,防止偏激、盲從等行為的出現(xiàn)。
結束語
綜合上述可知道,在網絡快速發(fā)展的時代背景之下,大學生已經成為了網絡世界的主力軍,他們既是網絡信息的接收者,又是網絡信息的傳播者。但因為年齡、經歷等各種因素的影響,他們自身人生觀、價值觀以及世界觀還處在形成的關鍵時期,非常容易受到外界各種因素的干擾,進而產生負面的思想。為此,高校需正確衡量網絡事件帶給大學生利弊影響,及時掌握大學生對網絡事件的態(tài)度,通過積極有效的導向策略加強引導,從根本上提高大學生對媒介信息的辨別能力。
【參考文獻】
[1] 唐魁玉.網絡文化價值與網民的核心價值觀——以中國網民社會經驗為中心[J]. 學術月刊. 2014,23(11):666-668.
[2] 李玉娟.網絡輿情危機的深層透視——基于社會心態(tài)的分析視角[J]. 政法學刊.2014,15(05):991-993.
[3] 陳少平.高校網絡輿情危機的研究及處置對策[J]. 中國青年研究. 2014,21(03):555-557.
[4] 姜健,張宏,高裊.高校網絡群體性事件現(xiàn)狀與原因分析[J]. 現(xiàn)代教育管理. 2014,23(06):332-334.
[5] 俞輝,狄婷婷.網絡事件的輿論引導問題研究[J]. 法制博覽.2015,15(30):176-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