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惠娟
摘要:微課是當前教育技術在課堂教學應用的一個熱點。微課教學正在改變著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在高中信息技術課堂,利用微課進行教學可以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本文研究期間,筆者正擔任著高中一年六個班的信息技術教學工作,積累了一些高中信息技術教學的經(jīng)驗,這為本文的研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在閱讀和研究大量相關文獻的基礎上,本文首先概述微課及自主學習的相關理論知識,接著分析信息技術課堂自主學習引入微課的優(yōu)勢。研究過程中,使用了文獻研究法、實驗研究法與對比研究法等研究方法。
關鍵詞:微課;高中信息技術;自主學習;實踐
G633.67
一、微課及自主學習概述
微課是當前教育技術在課堂教學應用的一個熱點,作為當前一種較為流行的教育資源,受到了廣大師生的青睞。微課教學正在改變著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在高中信息技術課堂,利用微課進行教學可以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談起微課,我們自然會想到國內(nèi)“微課第一人”胡鐵生老師。在他看來,“微課”是按照新課程標準及教學實踐要求,以教學視頻為主要載體,反映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針對某個知識點或教學環(huán)節(jié)而開展教與學活動的各種教學資源有機組合。我們常說:微課形式“微”,內(nèi)容“精”,整體效果追求“妙”。它有四個主要特點:主題突出,指向明確;資源多樣,情境真實;短小精悍,使用方便;半結構化,易于擴充。
二、在高中信息技術課堂自主學習中如何應用微課
課題研究過程,本人恰好處于緊鑼密鼓的培訓研修中。2015福建省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培訓就是其中一個。這次培訓很深入,省教院為期一周的集中培訓后是網(wǎng)絡研修社區(qū)中的遠程研修。網(wǎng)絡研修課程很豐富,有通識類的、技術素養(yǎng)類的、組織與管理類的、學習與發(fā)展類的以及評估與診斷類的。我們學員可以根據(jù)自己的需要進行課程選擇,有針對性地提升自己。結合《微課應用于高中信息技術課堂自主學習中的實踐研究》課題,我有意識地選擇一些關于微課方面的課程來學習。學習后,收獲很大。
(一) 正確認識微課,慎選知識點,精心教學設計
英特爾前總裁貝瑞特曾說過計算機并不是什么神奇的魔法,教師才是真正的魔術師。微課制作過程中,教學設計是核心。好的教學設計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喜歡學,容易學,學得好。教學設計要生動、新穎、核心、精煉。微課簡短精悍,切入課題要新穎、迅速。講授線索要鮮明。在微課的設計中,小結是比不可少的。好的微課小結可以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微課小結不在于而在于精。微課設計要有自己獨特的亮點。這個亮點可以是深入淺出的講授也可以是細致入微的剖析。
微課不是學科知識的系統(tǒng)梳理,不是45分鐘課堂的濃縮,不是課堂授課的電子化;而是清晰簡約的知識講解,是另辟奚徑的難點剖析。微課知識點的確定要慎重,可以是某個重點或難點知識,或是需要重復練習的技能,或者是滿足學生個性化需求的內(nèi)容,比如一些拓展性的內(nèi)容。以教科版《信息技術基礎》“圖像加工——寫意生活CD封面” 為案例,進行基于利用“微課”進行自主學習的教學實驗。
這節(jié)課使用矩形選框工具、魔棒工具、磁性套索工具摳圖,以及使用文字工具、漸變工具、畫筆工具初步潤色作品都是操作型的知識點,很適合制作成微課。教材中是以制作“寫意生活CD封面”為主題,要求學生根據(jù)所提供的“籃球”、“校園小景”、“街舞”三張圖片的特點完成摳圖、初步合成圖像,對合成圖像進行潤色、美化完成作品,任務還是挺重的。通過微課視頻的幫助,任務全部布置給學生,盡管時間有限但是學生完成得較好?!秷D像信息的采集與加工》這部分內(nèi)容很有的擴展。如果按照傳統(tǒng)套路,教師先講,學生再練,由于教師講解的時間太長,學生沒有足夠的時間完成課堂任務,要好幾課時才能完成作品。
(二) 學生高效的自主學習要基于教師“精心”的“先學”設計
實踐證明,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實踐中,微課對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與提升是有效的。當然我們要正確看待微課的課堂作用。微課是對高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有益的,但它并不是萬能的。不是一上信息技術課,教師就把微課扔給學生,讓學生自己看微課視頻就可以了。微課無法了解這個班級學生的學習情況。不同班級有不同的班情,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習者特征,靈活調(diào)整自己的課堂教學,解讀不同學生遇到的疑難雜癥。微課不能取代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主導作用。教師應該把微課作為一個有力的工具,輔助自己高效地完成課堂教學,讓自己分身有術對學生進行更加個性化的答疑和指導,而不是讓微課完全替代自己。學生高效的自主學習要基于教師“精心”的“先學”設計。在高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教師應以針對性為宗旨、以濃縮性為原則、以多樣性為特征、以引導性為方式、以分享性為精神,幫助學生自主學習,挖掘微課潛在價值,以深化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改革,提高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效率。
(三) 微課應用實踐之“他山之石”
上海特級教師周飛老師在《微課程應用實踐與思考》中,從what,why,how三個層面,引領我們系統(tǒng)地認識微課程。他結合普陀J課堂實踐案例,思考微課程的應用,很接地氣,引發(fā)了我們對微課程應用的思考。周老師《微課程應用實踐與思考》是在“普陀J課堂”實踐基礎上的經(jīng)驗之談。采用一校名師,全區(qū)共享的策略,構建學科達人團隊。按“五步驟、三循環(huán)”的流程制作微課程。他在如何使用微視頻開展教學,總結到,微視頻教學能否有效關鍵點一是“先學”如何學,主要是學習資源的使用;關鍵點二是“后教”怎么教,主要是教學模式的探索。先學之學有以下三個特點:一是超前性。從時間上講,先學后教就是學生獨立學習在先,教師課堂教學在后,即變“學跟著教走”為“教為學服務”。二是獨立性。獨立性是先學最本質(zhì)的特性。
三、應用問題與展望
信息技術教師對微課的認識越來越深入, 微課的開發(fā)途徑越來越多樣化,設計過程越來越精細化,微課的應用面越來越廣,但微課質(zhì)量仍存在一定的問題。2014年5月27日,教育部頒布了《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標準(試行)》。信息技術教師無論在教學理念還是信息技術教學應用能力上,都要有意識的轉(zhuǎn)變和提升。盡管信息技術教師有優(yōu)勢,但在信息技術教學應用能力方面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的。在信息技術教育應用這條路徑上學無止境,信息技術教師要將信息化教學成為習慣和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陳鋼 . 淺談微課在高中信息技術課堂的應用[J]. 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4 (20)
[2]卞海娟. 自主學習 微中有道——微課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J]. 中學課程資源,2015 (5)
[3]祝智庭 閆寒冰. 《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標準(試行)》解讀[J]. 電化教育研究,20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