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曉丹
摘要:小學中高年級的語文有培養(yǎng)學生批注式閱讀的意識,但存在著實效性不強。如何夯實批注式閱讀教學,提高學生的閱讀實踐能力呢?就必須明確批注式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閱讀,同是也是動態(tài)的思維過程。了解批注式閱讀的方法包括——基礎(chǔ)式批注、探究性批注和拓展式批注。在閱讀式教學過程要充分給予學生閱讀的時間、交流的空間、引導鼓勵學生優(yōu)化和修改批注,從而實現(xiàn)學生、文本、教師更好地、平等地對話,活躍學生思維、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關(guān)鍵詞:批注式 閱讀 含義 方法 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3
新課標指出:要讓學生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發(fā)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隨手翻起學生做過批注的書本,可以看到的知識一些簡單的圈點記號、一大段一大段劃線的句子,或者一兩個簡單的詞語。這說明目前,小學中高年級的語文教師有培養(yǎng)學生批注式閱讀能力的意識,但是實效性不強。那么如何夯實批注式閱讀教學,提高學生的閱讀實踐能力呢?得從批注式閱讀教學的定義、方法及教學策略入手來探究。
一. 批注式閱讀的含義
批注式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閱讀,同是也是動態(tài)的思維過程。批注式閱讀就是學生
在閱讀文本的過程中,運用簡潔凝練的書面語言或者特定的符號在文本上做注釋、留標記、寫感受,記錄自己讀書時的所想所感、所獲、所疑。這個過程,是學生主動探究,調(diào)動自己已有的知識儲備和生活經(jīng)驗,結(jié)合自身的興趣、特長、喜好等,實現(xiàn)與文本更直接的對話,延伸了作者的本意,又標記了自己閱讀時的思維軌跡,表達了自己獨特的閱讀體會。有感而注、隨文而批,更好地提高了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是一種理想的閱讀方法。
二.批注式閱讀的方法
1.基礎(chǔ)性批注
基礎(chǔ)性批注主要強調(diào)課外預習或者自學中讓學生掃清生字新詞障礙(注拼音、寫詞解)、標注段落劃分層次、歸納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摘錄好詞佳句……那就要求教師在批注式閱讀教學之前把一些常見的批注符號與方法規(guī)范地教給學生,以求達到批注的實際效果。
2.探究性批注
新課標指出:要讓學生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發(fā)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學生在初步整體感知文本的基礎(chǔ)上,就要對文本進行探究和更加深入的理解,提出自己獨到的、多元的閱讀理解和疑問,主動思考文本的中心思想、布局謀篇和寫作技巧、欣賞分析文本的語言特色等。這就要求學生全身心地沉靜在文本的語境中,也要求教師給予充足的閱讀時間和必要的指導和點撥。
在探究性批注中,可以從以下幾個角度、層次引導學生進行批注:
① 批注疑惑
學貴有疑。這里的“疑”,包含了對語言表達形式的困惑,不明白的質(zhì)疑,還包括對文
本的、他人的閱讀見解產(chǎn)生的疑問。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并珍惜學生閱讀文本中的疑問,并從中發(fā)掘?qū)W生思維的“生長點”,鼓勵他們在對于文本、教師、權(quán)威質(zhì)疑。
例如:學習《桃花心木》中學生這樣批注:在不確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較經(jīng)得起生活的考驗,會鍛煉出一顆獨立自主的心?這里的不確定是指生活中的困難和挫折嗎?真的是這樣嗎?不是有很多人都被困難打倒了,從此一蹶不振了嗎?
②批注分析
潘新和教授在《語文:表現(xiàn)與存在》一書中提到“語言有溫度,字詞知冷暖”,如何發(fā)揮學生在閱讀中的主體地位,充分尊重他們個性化的、多元的閱讀體會,就應允許并鼓勵他們對于閱讀做出賞析。這里的賞析包括:文本的主旨、寫作技巧、語言表達、遣詞造句、修辭手法的運用等等,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
3.拓展式批注
新課標非常明確地揭示出,語文課程最基本的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
也就是說,學以致用是語文教學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那么如何將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學習到的內(nèi)化成自己的知識,形成遷移。這就要求教師引導學生進行拓展式批注,拓展式批注更多地是學生在課外完成的。解決的主要問題是:對于文本、作品中的評價、自己的收獲或啟示、文本的留白處的補白、聯(lián)想式續(xù)寫等較高層次的語用能力的訓練。
三.批注式閱讀教學的策略
1.給予充裕的批注時間
“學而不思則罔”閱讀需要悄然無聲地揣摩與品味,需要學生靜下來“潛心體會文本” 才能讓學生走進文本所描繪的意境中,感受字里行間所蘊藏的豐富畫面。為了讓學生在批注式閱讀中能夠深淺自知,游刃有余,課堂上更應該留給學生足夠的批注時間和空間。讓學生有充裕的時間去觸摸文本,去傾聽文本背后的聲音。
2.創(chuàng)設生生交流討論的空間
“石本無火,相擊則發(fā)靈光?!罢n堂是閱讀的主戰(zhàn)場,當然就是批注式閱讀教學鞏固的主陣地,批注式閱讀教學要改變以往的“教師的一言堂”模式,更加關(guān)注學生的展示與交流,教師要根據(jù)學生批注的水平及課堂的及課堂的進程,安排同桌間、小組間、全班性的交流。讓語文課生動起來,在生生交流的過程中煥發(fā)新的活力。學生在交流中展示個性、汲取他人的優(yōu)點、活躍思維、突破自我,表達自己獨特的閱讀體會。同時教師也要參與到討論中,對學生獨特新穎的閱讀體會給予及時的肯定及表揚,而對于一些偏激、片面、背離文本的地方應及時指出。
3.引導學生優(yōu)化修改批注
葉圣陶先生說過:“大凡傳授技能技巧,講說一遍,指點一番,只是個開始而不是終結(jié),所以講說和指點之后,接下去有一段必要的功夫督促受教育人多多練習,硬是要按照規(guī)矩練習。”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存在差異,對于文本中的一個詞、一個句子、一段話的感悟都不盡相同,所以在生生交流、師生交流、探究后,應該留一定的時間引導并鼓勵學生優(yōu)化、修改自己的批注,讓思維的火花持續(xù)閃爍。教師甚至可以創(chuàng)設一些具有創(chuàng)意的任務讓學生在互助互學中優(yōu)化完善批注,例如可以采用“自批+ 他注”的形式,互補彼此的批注。又或者通過評選“批注小能手”、出版“批注式閱讀小報”等方式,鼓勵和引導學生優(yōu)化修改自己的批注。
總之,有感而注,隨文而批,給予學生充裕的閱讀時間、創(chuàng)設生生交流討論的空間、引導學生優(yōu)化修改自己的批注,掌握批注式閱讀的技能,放手讓學生自讀自悟、探究分析、表達自我,從而夯實批注式閱讀,提高學生閱讀實踐能力,變“一鳥入林百鳥無聲”的獨白成“百鳥朝鳳各鳴佳音”的對話。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22
2.潘新和 語文:表現(xiàn)與存在 下卷.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