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信榮
摘要:閱讀教學是促進學生更好感知文章思想內(nèi)涵,有效把握語言知識,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重要途徑。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是提升小學語文教學質(zhì)量的關鍵。在小學語文新課改理念的指導下,應當充分分析傳統(tǒng)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按照小學語文新課改的方法和策略,采用科學的閱讀教學策略,促進小學生閱讀能力的不斷提升。
關鍵詞:小學語文 閱讀教學 有效性 策略
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
閱讀教學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活動中占有重要比例,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點。但是,受到傳統(tǒng)教育教學觀念的影響,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教學方法不能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fā),還存在著缺乏教師有效引領,教學觀念較為落后,教學手段單一,不尊重學生個性等問題。
(一)閱讀教學吸引力不強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應當圍繞語文教材進行,雖然語文教材中的課文都經(jīng)過精心挑選,體例豐富、文字優(yōu)美、意境深遠,蘊含廣博的語文知識,具有極大的學習價值。但是,小學語文教師在實際授課過程中對教材課文的把握能力不足或者不充分,對課文的深度挖掘和掌控度不足,因此不能給學生呈現(xiàn)較好的課堂感受,也不能使課文中蘊含的語文知識充分得以展現(xiàn)。目前,只有極少數(shù)的語文教師能用生動的教學語言,形象直觀的教學方法和良好的教學基本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從而在課文閱讀教學中給學生帶來較好的效果。由于語文教師在閱讀教學中語言運用平淡直白,教學技能不過關,使閱讀教學缺乏實效性。例如,重點課文《駱駝祥子》是一篇包含心酸與血淚的重點課文,教師在指導學生進行閱讀訓練的過程中,應通過必要范讀讓學生產(chǎn)生情感的共鳴,由于教師范讀能力的欠缺,表現(xiàn)出語調(diào)平平,情感投入不夠,不能注意語態(tài)的變化等問題,導致學生不能受到來自教師的強烈情緒感染,閱讀教學有效性較低。
(二)閱讀教學方法較為單調(diào)
小學語文教師在閱讀教學中不僅要投入積極的情感和必要良好的示范,而且還要使學生深刻理解課文的內(nèi)涵,還能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心理體驗有必要的關注。由于小學生熱習慣富于變化的教學形式和活躍的課堂氛圍,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應當針對學生特點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切實達到吸引學生注意的作用。但是,小學語文教師在閱讀教學中,很少能對傳統(tǒng)教學方法進行創(chuàng)新,在不同課文的閱讀教學中只能使用傳統(tǒng)單一的教學方式,從而導致形式語文閱讀教學模式過于僵化,學生閱讀的熱情被磨滅,學生對閱讀教學的過程表現(xiàn)較為冷淡,不能對教師提出的問題做出積極思考和回答,從而導致教學效果和質(zhì)量的下降。
二、改進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策略
閱讀是學生獲取信息的重要渠道,是提升學生文化知識素養(yǎng)的主要途徑。改進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策略,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質(zhì)量,應當在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與實際水平基礎上,在小學語文新課改理念的指導下,改進閱讀教學策略。
(一)增強閱讀教學的豐富性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應當尊重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學形式和教學方法的選用,應當從學生的知識水平、興趣需要、情感特征和主觀意識等方面入手,從而提升小學語文閱讀過程中的溝通和交流。首先,閱讀教學應當打破傳統(tǒng)的填鴨式教學,教師要綜合使用多種教學法,使學生在挑戰(zhàn)性的教學活動中,不斷實現(xiàn)閱讀能力的提升。其次,為了切實消除沉悶的閱讀教學氛圍,使閱讀課堂充滿活力,應當使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課堂活躍起來,以情境教學或探究學習等方式,使學生在閱讀教學過程中得到個性化的解決,從而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實效性和質(zhì)量。第三,充分的運用現(xiàn)代多媒體教學技術,不斷豐富閱讀教學的形式,使閱讀教學與視頻教學、動畫教學、音頻教學等多方式結合起來。
(二)語文閱讀教學從生活著手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從本質(zhì)上是為了解決學生在生活中閱讀能力不足的問題,為此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應當與學生的日常生活建立密切聯(lián)系,總體來說閱讀教學要源于生活又要能高于生活,從而使學生在關注自我的同時,能在語文課堂上建立起必要的家庭、社會和校園的聯(lián)系,形成閱讀教學的合力。首先,鼓勵學生在生活的實際閱讀中感受語言文字的魅力,能在有效的閱讀中不斷汲取文化知識和提升閱讀素養(yǎng)。其次,在小學閱讀教學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情感關注能力,把學生的真情實感融入到體會課文中,能體會作品的時代背景等相關知識,以便于學生更好的體驗和感知課文。第三,語文教學要融入到大社會背景中來,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對學生的人生觀和世界觀進行積極的引導,從而使學生有探究人生真諦的需求,能不斷在閱讀中廣泛的關注生活。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更好的融入學生日常生活,實際上是在增加語文閱讀教學的人文性,為學生培養(yǎng)別樣的感受世界的方式與習慣,從而使閱讀教學煥發(fā)出育人的力量。
(三)運用藝術形式提高閱讀質(zhì)量
閱讀本身就是藝術的認識世界的方式,使學生喜歡上閱讀的關鍵在于學生閱讀時能產(chǎn)生愉悅體驗。為此,小學語文教師要打破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模式,能對閱讀教學進行個性化的再加工。首先,閱讀過程中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使學生從閱讀的傾聽者變成閱讀活動的參與者。其次,要在閱讀教學中允許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允許學生以自己的思維方式理解閱讀內(nèi)容,教師要創(chuàng)新學生閱讀的體驗 形式。第三,注意品讀的重要作用,積極拓展品讀教學的空間,使學生在品讀過程中談出自己的真體會,以便提升學生的閱讀創(chuàng)新能力。例如,可以開展閱讀感言討論、繪畫閱讀、音樂閱讀、視頻配音等教學體驗和教學遷移活動。
三、結語
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質(zhì)量,提升小學生的閱讀能力,應當力避以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教學方式單一,教學思維僵化和教學觀念落后等問題,要按照小學生的語文學習規(guī)律,創(chuàng)設學生喜愛和可以接受的教學方式,不斷豐富語文課堂閱讀教學形式,激發(fā)學生參與閱讀活動的興趣與信心,從而切實提高小學語文閱讀的教學質(zhì)量和效率。
參考文獻:
[1]蔣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探索[J].才智,2010,(06).
[2]陳妍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探究[J].成功,2012,(02).
(作者單位:吉林省通化縣二密鎮(zhèn)葫蘆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