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明兵+何大玲
“我要讀書,但更要快樂的童年”。這是孩子們從心靈深處的吶喊。孩子們?yōu)槭裁醋x書就沒有了快樂的童年了呢?
一、 孩子們上小學讀書就意味著失去了快樂的童年
有條件的地方的孩子六歲或者六歲半就可以上小學一年級了。孩子讀書本來是一件高興的事,可憐天下父母心,他們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他們都非常重視孩子讀書,特別重視孩子的學習,家長希望老師嚴格要求學生,把每一分每一秒都用于學習。難道說孩子們還有快樂的童年嗎?
童年生活本來是無憂無慮的,孩子們也應該是天真活潑的,學習和玩耍是相伴的。然而,孩子們的學習時間過長,玩耍的時間太少,沉重的學習負擔卻把孩子們壓彎了腰,孩子們也就失去了歡樂童年。
在學校里,老師在自己的崗位上一絲不茍地工作。他們早出晚歸,披星戴月。一有空就圍著孩子們轉(zhuǎn),生怕孩子在學習上掉隊了。老師也關注著每一個孩子,看誰聰明能干,看誰學習成績好,看誰能考到第一?老師為了孩子學到更多的知識,早上七點半左右,就把孩子趕進了教室學習。中午,孩子吃過飯又走進了教室讀書、寫字、做數(shù)學題。晚上六點孩子們還是在教室里學習。這就是孩子們和老師的一天的生活,老師失去了休息時間,卻毫無怨言。孩子們的休息時間又到哪里去了?孩子們都想整天坐在教室里學習嗎?我的天,這是孩子們的童年嗎?是誰奪走了孩子們的童年?誰是罪魁禍首?是統(tǒng)一考試造成的,是給孩子們的學習成績排名造成的,也是看學生的學習成績的優(yōu)劣來給老師評職晉級造成的。
二、 老師無法,學生更無可奈何
老師都想整天把孩子關在教室里嗎?說句心里話,老師都不想這樣做。那為什么又要這么做呢?是學生的考試成績迫使老師這樣做,一是學校重視學生的考試成績,學生的成績好,老師也得到了認可,成了學校的佼佼者,人上人。二是學生的學習成績是老師評職、晉級的依據(jù)。大家都得拼命去干,去奮斗,去拿第一。老師也無法,也是被迫的,也是無辜的。說句實在話,老師心里苦,孩子們心里又如何呢?孩子們也愿意整天關在籠子里,不想廣闊的藍天嗎?不是的。孩子們多么想有自己的天地,也想無憂無慮地玩耍和快樂地學習。
“無可奈何花落去,是曾相識燕歸來”?,F(xiàn)在普遍都是這個樣子,老師和學生無可奈何,順其自然。仰天長嘆,老師和學生何時才能解救出來,學生快樂的童年又在哪里?什么時候才能把快樂的童年還給孩子們?
三、家長奪去孩子們的周末
一到周末,家長就送孩子去補課,或者去學習跳舞、唱歌,或者去學習彈琴,或者去學習書法、美術等等。難道說孩子們有屬于自己的周末嗎?你們聽,大地在咆哮,蒼天在怒吼。人們啊,快還給孩子們的童年吧!
四、教育應該改革,還孩子快樂的童年
我認為小學生不應該只學語文、數(shù)學為主,應該全面發(fā)展。小學生用不著統(tǒng)一考試,更不應該給學生排名。要讓學生既能夠樂于學習,又能夠快樂地生活。我建議,小學教育應該從以下幾方面實施改革。
(一)老師要專業(yè)化
每一種學科的老師都要專業(yè)化。比如:教語文的老師專門教語文,教數(shù)學的老師專門教數(shù)學。每一門學科都要配備一位老師,要專業(yè)化起來。教師專業(yè)化知識強,也就形成了“師高弟子強”。小學要跟初中一樣,分科教學。老師不能以學生人數(shù)的多少來配備老師,應該以學科教學來配備老師。小學師資就比現(xiàn)在強得多,難道說還教育不好學生嗎?
(二)開齊課程
小學課程除了現(xiàn)有的學科外,還要把社會上私人辦的特色課程引進學校。比如:彈琴、舞蹈、乒乓等等。學校取代社會上的各種教學,到了周末,家長也不會煞費苦心地把學生送去學習。因為學生已經(jīng)在學校學到了各種技能,家長也不另外花錢去培養(yǎng)孩子,何樂而不為。我們小學辦學就要辦出我們的特色,不但要減輕孩子的學習負擔,還要減輕家長的經(jīng)濟負擔。如果做到了兩全其美,還得不到家長的稱贊嗎?
(三)對學生的專業(yè)知識的培養(yǎng)轉(zhuǎn)化為對學生的各種技能的培養(yǎng)
學校取掉小學生的統(tǒng)一考試,既減輕了學生的學習負擔,又減輕了老師的沉重的壓力。把對學生的專業(yè)知識的培養(yǎng)轉(zhuǎn)化為對學生的各種技能的培養(yǎng)。并不是不教學生的專業(yè)知識,只有學生學好了專業(yè)知識,才能學好各種技能。學生的專業(yè)知識與各種技能是相輔相成的,是潛移默化的,有因必有果。重視對學生的各種技能的培養(yǎng),學生也就能從繁重的學習負擔中走出來,學生也就能回到快樂的童年,孩子們也能享受屬于自己的童年生活。我認為,學生所學的知識更適應社會的需要,更能為建設祖國貢獻出自己的青春和力量,更能把祖國建設得更加美麗而富強。
(四)學生步入社會迫使教育改革
現(xiàn)在的大學生踏入社會讓人憂心忡忡。他們?nèi)デ舐毮懶?、彷徨,面試的時候,他們沒有口若懸河的雄才,而是“擁抱琵琶半遮面“的窘態(tài)。不適應社會的需求,被社會所淘汰。我聽大學生講,他們讀大學幾年,學校讓他們上講臺演講屈指可數(shù),難道說他們能適應社會嗎?(我所說的是一般的大學生,不是考上重點大學的大學生。)我知道這些情況后,心里非常痛心,難道不值得我們每一個人深思嗎?教育還不改革嗎?因此,我們一定要在改革中求發(fā)展,在不斷的改革之中,為祖國培養(yǎng)出合格的人才。
“萬丈高樓平地起“。要改革應從小學教育起步,一步一步的發(fā)展,走向勝利的明天。
終上所述,小學教育的改革迫在眉睫,改革能夠讓小學生更好地學習,也更能夠讓小學生擁有自己的童年,孩子們一定能成為祖國的棟梁之才。為了孩子們健康成長,改革吧!還孩子們快樂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