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玉龍
摘 要:本文通過對兩個釣魚高手釣魚過程及結(jié)果進行對比,引發(fā)了我對小學教學方面的思考,對于引導(dǎo)小學生未來學習乃至做人的方向都有一定作用。
關(guān)鍵詞:釣魚;思考;感恩;分享
一、故事
兩個釣魚高手一起在魚池垂釣。這兩人各憑本事,一展身手,沒過多久就都大有收獲。這時,魚池附近來了十多名游客??吹竭@兩位高手輕輕松松就把魚釣上來,不免感到幾分羨慕。于是都到附近去買了一些釣竿來試試自己的運氣如何。沒想到,這些不擅垂釣的游客,怎么釣也是毫無成果。
那兩位釣魚高手,個性相當不同。其中一人孤僻而不愛搭理別人,單享獨釣之樂;而另一位高手,卻是個熱心、豪放、愛交朋友的人。愛交朋友的這位高手,看到游客釣不到魚,就說:“這樣吧!我來教你們釣魚,如果你們學會了我傳授的訣竅,能釣到一大堆魚,每十尾就分給我一尾,不滿十尾就不必給我?!彪p方一拍即合,很快達成了協(xié)議。
教完這一群人,他又到另一群人中,同樣也傳授釣魚術(shù),依然要求每釣十尾回饋給他一尾。一天下來,這些不善釣魚的游客每個人都有了豐碩的收獲,魚簍里都有十多尾魚,而且學會了釣魚的技術(shù),個個歡天喜地,興高采烈。
我們再看看最先垂釣的兩位高手,這位熱心助人的釣魚高手,把所有時間都用于指導(dǎo)垂釣者,獲得的竟是滿滿一大簍魚,還認識了一大群新朋友,同時,左一聲“老師”,又一聲“老師”地被人圍著,倍受尊崇。
同來的另一位釣魚高手,卻沒享受到這種服務(wù)人們的樂趣。當大家圍繞著他的同伴學釣魚時,他卻顯得孤單落寞。悶釣一整天,檢視竹簍里的魚,收獲也遠沒有同伴的多。
二、思考
請大家思考這個故事:
如果我們都是不會垂釣的游客,在那個魚池邊,咱們想遇到那位熱心助人的垂釣高手嗎?想不想?非常想嗎?你為什么非常想遇到這位熱心助人的垂釣高手呢?因為我們想像故事中的游客一樣,在老師的指導(dǎo)下,不僅想有豐碩的收獲,更重要的是想學會垂釣的本事,享受垂釣的快樂。
大家再想一想,我們還是那群不會垂釣的游客,要是我們遇到了那位“孤僻而不愛搭理別人,單享獨釣之樂”的釣魚者,一天下來又會是怎樣的境地呢?雖然買了釣竿,在池塘邊折騰一天,沒人交流,沒人幫助,最后可能沒有斬獲,身心疲憊,灰心喪氣,乘興而來,掃興而歸。
三、感悟
故事介紹了不同做法的兩位釣魚高手,我想那是為了敘述方便,其實他就是一個人,對于同樣一件事,可以這樣做,也可以那樣做。故事的著重點就在于通過做法不同而效果不同,有時是截然相反、天壤之別的強烈對比來教育我們應(yīng)該怎樣做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yōu)勢,倘若我們自己的訣竅不告訴別人,那么別人的經(jīng)驗又怎么會讓我們知道呢?我們要反對古代那種秘不外傳的保守做派,寧愿做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的紅梅。
懂得分享的人往往能夠熱心幫助別人,結(jié)果常常是雙方都能受益;不愿為別人提供服務(wù)的人,別人也不愿給你提供方便。人與人之間的感情是在分享中產(chǎn)生的,在分享中我們的感情變得高尚與美好。感情同樣是在感恩中產(chǎn)生的,不知感恩的分享注定不能持久,感恩才能使我們感情變得厚重與持久。
有善意才會有分享,有感恩才能得到分享。你想遇見什么樣的人,我們就要先成為什么樣的人。
故事中我猶為感動的是熱心助人的釣魚高手與游客的那個協(xié)議:“我來教你們釣魚,如果你們學會了我傳授的訣竅,能釣到一大堆魚,每十尾就分給我一尾,不滿十尾就不必給我?!蓖瑢W們,不要說每釣十尾就分給他一尾,每釣十尾分給他二尾,你樂意接受嗎?每釣十尾分給他三尾,你樂意接受嗎?要是換了我,把釣來的魚全都給了他,我學會了釣魚的本領(lǐng),我都非常樂意。然而釣魚高手是怎么說的:“不滿十尾就不必給我”。這是怎樣的胸襟與氣度!這樣的人當然應(yīng)該“倍受尊崇”,在他面前,我們只有仰視才能看到他。正是有了博大的胸襟、寬宏的氣度,才能產(chǎn)生善意,才會和別人分享。胸懷別人,才能與別人分享,容下別人;胸懷父母,才能與父母分享,孝順父母;胸懷學校,才會與學校分享,關(guān)愛學校;胸懷祖國,才會與祖國分享;而只裝著自己,就只能獨自享受,自私自利,唯利是圖,怎么還能想到與別人分享?一個人的胸襟氣度是和他的善意分享成正比的。
同學們,我們要做一個什么樣的人?說得好聽,不如做得漂亮,用實際行動來踐行我們做人標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