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巧慧
(西安電力中心醫(yī)院,陜西 西安 710032)
神經內科患者行鼻胃管與鼻腸管鼻飼引起反流的對比及護理方法分析
楊巧慧
(西安電力中心醫(yī)院,陜西 西安 710032)
目的 分析神經內科患者行鼻胃管與鼻腸管鼻飼引起反流的對比及護理方法。方法 選取我院神經內科2013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94例患者,按照入院順序隨機分為觀察組(n=47)和對照組(n=47)。對照組進行鼻胃管鼻飼,觀察組進行鼻腸管鼻飼,兩組均進行綜合護理,比較兩組的反流發(fā)生率。結果 與對照組的反流發(fā)生率(19.1%)比較,觀察組的(4.3%)較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神經內科患者進行鼻腸管鼻飼與綜合護理,可有效降低反流發(fā)生率,安全可靠,值得借鑒和推廣。
神經內科;鼻胃管;鼻腸管;反流;綜合護理
神經內科患者的病情一般較重,此類患者需要進行藥物與營養(yǎng)供給,上述治療均需要導管進行,鼻腸管和鼻胃管是臨床中較為常見的兩種導管,但是在實際的應用過程中,極易出現(xiàn)各種問題,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患者的恢復。據調查顯示:鼻腸管鼻飼以及綜合護理可有效的改善神經內科患者的病情,并且出現(xiàn)反流的患者極少,效果顯著[1]。本文按照入院順序隨機抽取我院神經內科2013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94例患者進行研究,現(xiàn)報道如下。
選取我院神經內科2013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94例患者,按照入院順序隨機分為觀察組(n=47)和對照組(n=47)。經倫理委員會批準。觀察組男20例,女27例,年齡65~79歲,平均年齡(72.06±6.13)歲;對照組男22例,女25例,年齡71~89歲,平均年齡(80.06±9.12)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1 對照組進行鼻胃管鼻飼。采用有2個側孔的鼻胃管(上海聯(lián)醫(yī)學儀器發(fā)展有限公司),置入長度是從患者的發(fā)際直至劍突,經過一側的鼻孔下至胃部,將水膠體敷料剪成寬0.5 cm的螺旋形狀,用于固定腸內營養(yǎng)管[2]。
1.2.2 觀察組進行鼻腸管鼻飼。采用有4個側孔的鼻腸管(紐迪希亞制藥有限公司),用水激活引導鋼絲外的特殊材料以及鼻導管頭部,增強導管頭部的柔韌性,管道前端形成一個圓環(huán),直徑在3 cm,環(huán)繞2.5圈,胃動力正常的情況下,導管在12 h內可通過小腸,并停留在小腸的腸腔內。協(xié)助患者采取半臥位或者坐位,清潔鼻腔,緩慢插入鼻腸管,經過咽部時,可將鼻根與鼻腸管的夾角增大,確保鼻腸管順利通過,置入的位置同對照組,留出20 cm左右固定在患者面部[3]。
1.2.3 護理方法。(1)固定導管:置管操作時,需要確保置管的位置與長度無誤,對于存在不妥的地方,要及時的進行調整,確保鼻腸管與鼻胃管可正常使用。(2)導管通暢護理:置管患者一般要長時間、持續(xù)性的使用鼻胃管或鼻腸管,護理人員要嚴格檢查患者的鼻管是否通暢,避免鼻管出現(xiàn)受壓以及曲折等現(xiàn)象。尤其是患者入睡時,要避免導管滑脫體外。(3)口鼻腔護理:置管患者的口鼻腔一般比較干燥,容易充血,可遵醫(yī)囑給予液狀石蠟,緩解口鼻腔干燥的問題。同時定期清潔患者口腔,保證患者的口腔衛(wèi)生,避免細菌滋生等[4]。(4)體位護理:鼻飼時,協(xié)助患者采取舒適的體位。抬高床頭,先吸痰,避免出現(xiàn)嘔吐,根據患者的反應調整鼻飼液的速度和劑量。
對比兩組患者反流發(fā)生率。
采用SPSS 19.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反流發(fā)生率為4.3%(2/47),對照組反流發(fā)生率為19.1%(9/47)。觀察組反流發(fā)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x2=9.264,P=0.011)。
神經內科收治的患者大部分年齡較大,病情較急且變化較快,在住院治療過程中,通常需要使用鼻胃管及鼻腸管等,目的是為患者提供營養(yǎng)物質,增強其免疫力,但是在使用過程中,因為患者不同身體狀況的限制,極易發(fā)生各類風險,同時容易出現(xiàn)各類風險事件,嚴重影響了治療[5]。
本組研究數據表明,觀察組反流發(fā)生率為4.3%,低于對照組的19.1%,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其原因主要為:(1)鼻胃管是指從患者的鼻孔處插入胃管,經過試管與咽部達到胃部,作用是將營養(yǎng)物質以及其他事物輸入胃部,為患者提供所需要的營養(yǎng)物質,安全性較低。(2)鼻腸管是指在鋼絲的引導下將鼻腸管放置與患者的胃部后,取出導絲,在胃動力的作用下,8 h內鼻腸管會自行通過幽門,作用是可以直接向人體提供營養(yǎng)物質,確保了機體腸道的通透性,降低了細菌的滋生率,減少了機體的消耗,提高了治療有效性與安全性。(3)綜合護理強化了常規(guī)護理的各個細節(jié),加強了對患者置管的監(jiān)管,有效的減少了風險事件的發(fā)生,有助于構建良好的護患關系,降低醫(yī)療糾紛、護患糾紛的發(fā)生率。
綜上所述,神經內科患者進行鼻腸管與綜合護理,有助于患者病情的恢復,降低了反流發(fā)生率,值得廣大患者信賴和推廣。
[1]王小玲,蔣雪妹,戴 垚,等.鼻腸管的運用及護理研究進展[J].中華護理雜志,2014,49(12):1506-1510.
[2]李曉紅,劉麗穎,李媛媛,等.鼻胃管與鼻腸管在神經外科重癥患者中聯(lián)合應用的護理[J].護士進修雜志,2013,28(2):138-139.
[3]楊 靜.鼻胃管與鼻腸管在神經外科重癥患者中聯(lián)合應用的護理[J].內蒙古醫(yī)學雜志,2016,48(11):1380-1381.
[4]徐 萍.重癥患者鼻飼并發(fā)癥預防及護理[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4,7(5):138.
[5]顧曉英,李 培.胃癌術后鼻腸管堵塞的原因及護理研究進展[J].護理研究,2016,30(28):3463-3466.
R473.73
B
ISSN.2096-2479.2017.38.55.01
本文編輯:張 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