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芳
中國,是詩歌的國度,唐詩宋詞在歷史文化的長河里煥發(fā)出了璀璨的光輝。而對于理解詩歌來說,最關(guān)鍵的是品析“三美”,即韻律美、繪畫美與建筑美。對此筆者認為,在語言品析中也要強調(diào)“三美”,即節(jié)奏美、聲韻美與意象美。筆者結(jié)合實際,在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的基礎上,重點通過品析語言“三美”,使課堂洋溢在詩境之中,最終生成精彩。
與其他語言相比,漢語不僅博大精深,還是世界上樂感非常強的語言。這從古代吟唱的詩詞中便可窺得一二。固然現(xiàn)在寫詩詞的人不多,但很多作家在寫作中十分講究節(jié)奏感,比如采用對仗句式,可以感知其句式整齊;采用較短句子進行并列,則可以給人一種加快節(jié)奏的感覺;而呈現(xiàn)并列長句子,則能助長文章氣勢;長短句并用,又可以給人一種行文活潑的感覺。不同的句式傳遞出作者不同的情感。
比如《開天辟地》一文,雖然是神話故事,但文本中有大量的對仗句子,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讓文本更具有歷史的厚重、史詩的韻律;《槐鄉(xiāng)五月》一文,則采用了大量的ABB式疊詞,這樣可以使整個文本呈現(xiàn)出活潑的感覺,使學生在朗讀中體會到作者童年的美好。這樣的句式在蘇教版教材中比比皆是。
對此,教師應該采取恰當?shù)睦首x方式,以便讓學生通過朗讀感知文本的語言節(jié)奏,既而與文本展開深層次的對話。具體的朗讀方式有很多,比如分角色朗讀、反復朗讀、表演式朗讀,還有打拍子進行朗讀等。而這對于教師來說,則需要深入把握文本內(nèi)容,理解語言韻律,根據(jù)文本與學生的實際情況采取合適的朗讀方式,讓學生體會語言內(nèi)在的節(jié)奏美。
從漢語語音方面來分析,在構(gòu)詞上一般有雙聲和連綿,文本中體現(xiàn)在句子末尾的一個字往往采用韻母相同或者相近的字,換句話說,也就是通常所說的押韻。
比如針對《鳥語》一課,其中“我”與布谷鳥之間的對話就極具韻律?!澳阕鍪裁??”“種田織布?!薄澳阆矚g什么?”“勤勞刻苦。”這樣的句式簡單,但能讓人回味無窮。怎樣讓學生品析其中的聲韻美呢?筆者是這樣處理的:
(多媒體出示“我”與布谷鳥之間的對話,即:“你做什么?”“種田織布?!薄澳阆矚g什么?”“勤勞刻苦?!保?/p>
師:同學們,這是“我”與布谷鳥之間的對話,現(xiàn)在你們同桌之間來分角色朗讀一下。
(同桌進行模擬對話)
師:哪一組同桌來試一下?
(指名一組同桌進行對話)
師:現(xiàn)在讓我們先聽聽布谷鳥是怎么叫的。
(播放布谷鳥的叫聲)
師:現(xiàn)在你們就在下面學一學。
(生模仿布谷鳥的叫聲)
師:老師也來學一學,“布谷布谷”,你們也能跟著老師學一學。
(生跟著師學布谷鳥的叫聲)
師:不錯!現(xiàn)在我們分角色進行朗讀,我來問,你們扮布谷鳥。
師:你做什么?
生:種田織布。
……
案例中,先讓學生通過同桌對讀,初步感知語言的韻律,接著讓學生聽布谷鳥的叫聲并模仿,然后進行師生模擬對讀,不僅讓學生感受到押韻所特有的朗讀效果,還能借此感知作者所寄托的情感,那一種無拘無束、自由自在的感覺。而在朗讀中,教師能夠適當運用這種疊加方式朗讀,可以讓整個課堂教學呈現(xiàn)出一種輕松和諧的狀態(tài),充滿著詩歌的韻律和美感,讓學生享受學習,在“簡單”學習中推促課堂精彩生成。
東方文化與西方文化最大的不同,就是講究含蓄,追求的是意境。而這在語言表達中往往是通過特定的景象來“寄托”的。追求這種意象品析,不僅可以實現(xiàn)學生與文本、作者進行精神層次上的對話,還能讓學生在想象中感知語言所特有的意象美感。
比如《夕陽真美》一文中有這樣的一句:“太陽慢慢地往下沉,它那圓圓的臉漲紅了?!睆膬?nèi)容來看很簡單,但是在引導學生想象后就可以發(fā)現(xiàn)其中不一樣的意象美。對此筆者在教學中是這樣處理的:
師:太陽那圓圓的臉為什么變紅了?
生:老師,那是太陽公公喝醉了酒。
師:那你們想象一下:喝醉了酒的人應該是什么樣的?而太陽如果喝醉了酒,那么應該怎樣回家?你來讀一讀。
(生邊做歪歪斜斜的動作,邊結(jié)結(jié)巴巴地讀。)
生:老師,太陽公公臉紅,是因為他涂了胭脂,而這胭脂是從月兒姐姐那里偷來的。
師:那這時太陽公公被發(fā)現(xiàn)了,他會是什么樣的心情呢?
生:不好意思,紅著臉,低著頭,扯著自己的衣袖。
……
師:是的,每個人心中都有一輪自己的太陽。太陽為什么臉紅,每個人心中自然也有自己的想法?,F(xiàn)在我們就來讀一讀,注意要把自己的想法讀出來,好不好?
(生進行自由朗讀)
課文中很普通的一個句子,經(jīng)過教師的引導,通過學生的自由想象,可以變成很多故事。同時,也把學生帶入了他們想象的童話世界,而且是一個學生一個故事,一個童話。如此借助太陽這個意象進行自由自在的想象,并且進行自由自在的表達,不僅內(nèi)容豐富,表達也十分有趣,充滿了生活的氣息,洋溢著童話的色彩。
對于好的文本來說,其語言總是符合人的審美情趣,同樣也最能切合人的內(nèi)心節(jié)奏。因而在教學中,教師要重視語言教學,強調(diào)語用訓練,盡可能地挖掘語感韻律,在引導學生品析語言中感知文本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