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預習指導十分重要,教師需要通過各種手段幫助小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預習習慣。從現(xiàn)有的情況來看,小學語文預習單是比較可行的,能夠讓小學生、家長同時接受。但是,很多教師在落實小學語文預習單的過程中,相應的使用策略具有強制性,并不能真正意義上體現(xiàn)出小學生自身的思維不足,而是逼迫小學生按照相應的方法來學習,從而產(chǎn)生負面效果。文章針對小學語文預習單的設計、使用策略展開討論,并提出合理化建議。
一、小學語文預習單的一般構成
在小學的學習過程中,無論是在知識層面,還是學習的難度層面,都表現(xiàn)的比較基礎,想要讓小學生在良好的預習習慣下,更好地完成學習任務,必須將小學語文預習單的構成有效完善。經(jīng)過大量的討論與分析,認為小學語文預習單的構成,主要包括字音、字形、課文朗讀、脈絡梳理、課后問題、學生質疑等。每一個組成部分,都是課堂教學的重點內容。例如,在課文朗讀方面,要求學生能夠通順的朗讀,而不是中斷的朗讀。在讀課文的過程中,能夠對課文的內容有一個基礎的了解,明白具體表達的意思。有些教師在布置預習的要求當中,必須讓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這樣的要求雖然遭到了學生的抵觸,可是部分學生會采用“機械朗讀”的方法來應對,以至于教育、學習出現(xiàn)了矛盾沖突,日后應該特別的注意。
二、小學語文預習單的設計原則
在小學語文教育當中,預習單的應用,的確得到了很多教師的歡迎,自身所擁有的積極成就也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小學語文預習單的設計,如果隨意地按照主觀想法來完成,則很容易對學生的觀點造成忽視現(xiàn)象,強制性的預習工作,并不能得到較好的成績,甚至容易產(chǎn)生很大的惡性循環(huán)。為此,在小學語文預習單的設計過程中,必須要按照一定的原則來完成。如《愛因斯坦和小女孩》中“一塌糊涂”、“趿拉”、“踱步”的讀音確定,《宋慶齡故居的樟樹》一文是寫樟樹還是寫宋慶齡?這些在預習單上提示學生思考后都能提高課堂學習的針對性,避免學生在匆忙預習時沒有針對性,不注意易錯點,有時反而出現(xiàn)鞏固錯字的現(xiàn)象。另外,突出重難點,也是為了避免題量過大,加重學生的負擔。由此可見,在按照一定的原則來設計小學語文預習單以后,不僅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時不容易在課堂教學上出現(xiàn)問題。
三、小學語文預習單的使用
(一)重在思考過程
在小學的語文教學過程中,預習的確有很重要的意義,對學生提供的幫助也比較多。但必須要明確的一個觀點是,預習并不等同于課堂學習,二者有很大的差異性。有些教師在使用小學語文預習單的過程中,苛求學生完全達到正確的效果,以至于在課堂上沒有太多的東西要講解,變成了對學生的批判和挑錯,這種教學現(xiàn)象,針對小學生和語文教育,都產(chǎn)生了不利影響。今后,在使用小學語文預習單的過程中,要求學生將思考作為重點,尤其是自己不理解的地方,不容易記憶的地方,都應該積極的思考該如何處理。倘若在最終沒有得到良好的結論,則可以作為第二天課堂學習的重點內容,要達到勞逸結合的目的。小學語文的學習,是一個持續(xù)性的過程,單純依靠小學語文預習單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和第二天的課堂講解緊密結合。
(二)在聽講中豁然開朗
與以往的教學不同,小學語文預習單在使用的過程中,應該讓學生在聽講以后,表現(xiàn)出豁然開朗的效果。當前的很多小學生,即便得到了良好的預習,可是在課堂的聽講當中,并沒有完全的達到解惑效果,甚至是加深了問題的復雜思考。在此種情況下,教師應該針對小學語文預習單的內容進行分析,在班級當中,列舉出一些比較典型的、大家都關注的問題,這樣就可以在課堂講解的過程中,促使多數(shù)學生都能夠聽進去,將知識合理的記憶。針對某些學生而言,他們的理解能力較弱,教師不應該給予放棄的態(tài)度。相反的,應該在課后積極的輔導,指導學生如何的正確使用預習單,如何將自身的不足更好的彌補,要讓小學生對預習充滿信心,得到成績的提升。值得注意的是,“在聽講中豁然開朗”的方法,并不容易在短期內得到效果,需要教師與學生共同長期堅持。
本文對小學語文預習單的設計、使用展開討論,現(xiàn)階段的小學語文教學,雖然相比以往出現(xiàn)了很大的改善,可是最終的教學成績上,仍然與教學目標存在一定的距離,并不能在整體上完全的達到預期的成效。小學語文預習單的設計、使用,應該突出一體化的特點,從設計到使用,幫助小學生更好地掌握相關內容,避免在日常的學習中出現(xiàn)較多的不足。日后,要在小學語文預習單的設計和使用當中,加深討論,多多照顧到學生的觀點。
李敏,山東臨沂市蘭山區(qū)義堂鎮(zhèn)中心小學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