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榮坤+馬文
在素質教育大背景下,人們對語文課堂的期望越來越高,過去單一的課堂模式已經很難滿足學生的要求,還學生一個生動活潑、豐富多彩,內容形式多樣的語文課堂顯得非常緊迫。與其他科目相比,語文具有很強的綜合性,這是現有語文課堂教學的一處難點,但是也是語文教學走出目前困局的突破點。在語文教學實踐中,我們可以抓住這一特點,思想上大膽放開,探索和打造一種全新的綜合性課堂模式---語文綜合大課堂。與以往課堂只強調師生之間的合作不同,語文綜合大課堂,把教師合作作為帶動點,實行跨學科教師合作一堂課的形式,創(chuàng)建加強教師新型合作關系,進而帶活課堂,帶活學生。
跨學科教師互相合作,上好同一堂課,需要教師之間良好的協調,學習內容的協調,課堂環(huán)節(jié)的合理安排和協調,難度是比較大的。按照不同講課內容,教師在綜合課堂中的合作可以采用兩種模式:各科老師介入語文課堂的模式,語文課堂與其他科聯合模式。
第一種合作模式,各科老師介入語文課堂的模式。在這種模式下,各科老師介入語文課堂的模式是以語文課堂為主體,其他科目內容為輔助、補充。這種模式下語文是一個平臺,在這個平臺上,各科老師按照聯合備課的安排要求完成既定環(huán)節(jié)。語文是主體是目的,別的其他科環(huán)節(jié)是服從于語文課堂,豐富語文課堂形式,補充語文課堂內容的。這一模式課堂中,語文老師在做好基本知識傳授,做好文本的深度解讀等這些語文環(huán)節(jié)的同時,還要做好各個輔助環(huán)節(jié)的安排和鋪墊過渡。
出場時機:語文教師要在傳授基本知識,深度解讀文本時,巧妙的選取切入點,使得其他學科老師的介入自然而然,給學生留下深刻印象。
環(huán)節(jié)切換:與原有的課堂環(huán)節(jié)過渡不同,原來的課堂只需要一句話就可以過渡的,在綜合大課堂中卻需要較長的過渡時間,這段過渡時間需要更富智慧的設計。如《孔雀東南飛》安排一個短劇表演。當老師講完語文知識向短劇表演過渡時,參與表演的同學需要時間集合,準備,進入狀態(tài)。這段時間如果處理不好,容易造成空檔,甚至一片混亂。這時就需要給不參與表演的同學安排過渡性人物,如大聲讀《殉情》一段。這樣參與表演的同學才能有充分的時間作準備。
時間控制:在原有的課堂中,時間操控掌握在一個人手中,各個環(huán)節(jié)的時間可以根據進行情況靈活控制。而大課堂由于兩個甚至兩個以上的教師參與而導致時間控制分散。原來可以輕易做到的時間控制,變得比較困難。如《琵琶行》中,學生體驗琵琶演奏,這段演奏過長,則課時不允許,而過短則達不到情感體驗的目的。
凸顯語文的主體性:不論采取什么形式,不論內容如何五花八門,在把握課堂的時候,我們心里清楚,我們上的是語文課,不是藝術課,不是其他課。努力讓語文的地位凸現出來,努力讓語文不被邊緣化。增大語文部分的課堂比例,增強語文部分的趣味性,增加補充回歸課,是解決這一問題的有效方法。
第二種合作模式,語文和其他課堂聯合模式。這種模式,不是一種介入式模式,而是一種平等合作模式。這一模式是語文老師和其他合作各科老師獨立的利用自身課堂,通過溝通尋找能夠補充結合的內容,進行的一種互惠方式。相比起介入式模式,這種模式的課堂環(huán)節(jié)沒有主輔之分,不需要考慮介入式模式出現的出場時機,環(huán)節(jié)切換,時間控制,主體性凸顯等因素,而且各自內容也容易上的充分,但是難點在于能夠相互結合補充的內容上。加大聯合備課的力度,加強溝通,是這一模式的關鍵所在。
語文綜合大課堂,通過兩種教師合作模式,多科組合,多人參與,可以形成不同形態(tài)的課堂。學生在這種綜合課堂的形式下,可以深深感受到綜合學習的氣氛,從而樹立了語文綜合特性的觀念,促進了綜合發(fā)展綜合提高的意識。語文綜合大課堂通過多人參與,使得課堂內容更加豐富,為老師和學生發(fā)揮自己的特長,選擇自己的表達方式提供了廣闊的天地。學生們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能力、學習風格和學習策略等方面的認識和了解,根據自身的喜好和需要,選擇相關的學習內容,并且在課堂上得以展示,得到承認。而教師也可以按照自己的特長特點,重點設計一些屬于自己的環(huán)節(jié),不必和原來一樣被趕著完成一些屬于自己短板的一些環(huán)節(jié)。我相信,在綜合大課堂這一新的語文課堂理念的進一步深入,我們的語文課堂一定會探索出更多更科學的合作模式,使得語文課堂散發(fā)出自己應有的魅力。
井榮坤,山東臨沂第十八中學教師;馬文,山東臨沂第十九中學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