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利娥
[摘 要]語文教學對于學生的學習而言意義是非凡的,尤其是在小學階段,此階段中學生具有探索生活的能力,并且各方面想法也在逐步形成,因此,在小學高年級的語文教學中,更應該突出學生的特點,有針對性的培養(yǎng)其創(chuàng)新精神。本文立足于多年的教學經(jīng)驗,結合新課改和小學語文教學目標,探討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中的幾個問題,并提出創(chuàng)造性意見。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經(jīng)驗;問題;對策
小學語文在小學生學習階段中的作用是不可忽視的,這一階段的語文學習對學生智力和精神的培養(yǎng)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小學高年級語文尤其如此。這一時期,學生初步具備了社會認識和感知能力,價值觀在進入一個逐漸形成的階段,需要教師進行正確的引導。隨著新課改的推進,對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全面發(fā)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也面臨著更高的要求和更大的挑戰(zhàn)。本人自參加工作以來,一直擔任高年級語文教學工作,通過多年的認真學習和深入研究,積累了一定的教學經(jīng)驗。
一、針對學生備好每一節(jié)課
教學就是教與學,兩者是相互聯(lián)系,不可分割的。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因此,能否對學生的情況進行及時的了解和分析,是評判教學效果的重要標準。一個班幾十名學生,可能在成績、思想等方面都有差距,加上小學階段的學生聽、說能力相對較弱,課堂上容易出現(xiàn)說教意味較濃的問題,加上部分學生的基礎較差,但是大部分學生的積極性可以保持在一個較高的狀態(tài),課堂氣氛基本活躍。教師必須顧及到學生之間的差距,盡可能的照顧到整體,備課時應該加以注意,實事求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做到因材施教,可以對授課效果產生直接的影響。
以《黃果樹聽瀑》這一課為例,主題是“了解和感受黃果樹瀑布的景美”,這類風景類的課文,講授起來難度比較大,因為學生大多數(shù)都無法身臨其境的感受景色,教師如果只是照本宣科的講授,學生就很容易感到沉悶和乏味。因此,教師需要對課文進行更深的研究,找出有關的重點和難點,有針對的講,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利用多媒體教學工具,使學生產生身臨其境的感受,以獲得理想的教學效果。
二、營造對話氛圍,調動課堂氣氛
閱讀教學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大量的閱讀實踐,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從而形成閱讀能力的過程,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在教師與學生進行交流時,教師如果居高臨下的發(fā)問,很容易使學生產生畏懼和緊張的心理,從而呈現(xiàn)出一種緊張、僵化的思維狀態(tài),無法流暢的用語言表達思維,這就使得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交流難以開展,因此,想要進行師生對話,教師必須創(chuàng)造出一個輕松積極的對話環(huán)境,使學生沉浸其中,樂于交流。
1.建立平等對話關系
教師必須以平等的姿態(tài)走進教室,充分尊重學生的觀點,適時予以鼓勵,并以熱烈的態(tài)度與學生對話。因為“對話”一旦脫離了學生這一主體,就成為教師的“獨白”,師生之間必須展開平等的對話,同時教師還應該起到一定的預見和引導作用,即對教學內容的“激活”,使書本上的內容成為學生喜聞樂見的知識,引導學生積極的參與其中。
2.建立傾聽與表達的課堂禮儀
課堂常規(guī)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即維護課堂秩序和授課活動的正常進行,但是,課堂常規(guī)又很容易對學生的主動和積極思考的意識帶來限制,這種以犧牲學生個性和開放思維的課堂常規(guī)是不可取的。因此,教師應當廢“規(guī)范”而立“禮儀”,建立一種輕松有序,活潑有禮的課堂環(huán)境。小學生情緒比較難以控制,因此,教師要注意要求學生保持耐心,不爭吵,不打斷別人說話,認真聆聽,集中注意力,同時積極響應,認真思考。在表達自己的想法時自然大方,有禮貌,聲音洪亮,能完整的表達自己的想法。
3.關注個體差異
班級是一個整體,但是學生之間的差異卻是不可避免的,不同的學生對同一問題的認識程度,反應速度,思考深度都不盡相同,因此,教師在課堂授課中必須充分注意到學生的個體差異,盡可能的讓每位學生都積極思考,暢所欲言,教師可以根據(jù)實際情況,對課堂座位進行調整,采取小組交流 的方法,盡可能保證機會均等,環(huán)院學生原本的“本性”和“個性?!?/p>
三、作文教學注重讀寫結合
在語文教學中,提倡“讀寫結合”,所謂“讀寫結合”指的是閱讀和寫作兩個方面,這是語文教學中的重點。學生通過讀寫訓練,達到以讀促寫,以寫促讀,最終達到提高語言感悟能力和表達能力的目的?,F(xiàn)行的小學語文教材蘊含著豐富的讀寫結合的資源,如模仿練筆、拓展練筆、續(xù)寫練筆等板塊,都是讀寫結合的常用策略。
1.模仿練筆
小學生的知識儲備由于還處于一個較低的水平,在他們的寫作中,模仿占據(jù)著非常重要的地位,這種“仿寫”是依照所學課文的寫作方法,將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寫出來,主要目的是培養(yǎng)小學生的觀察和表達能力。仿寫訓練的方法主要有仿句、仿段、仿篇等。這是從不同的層面,由淺入深的對學生的寫作能力進行培養(yǎng)。
仿句主要是訓練學生遣詞造句的能力,即模仿文中關聯(lián)詞來進行造句,例如“一邊…一邊…”,“只要…就…”等。同時也可以模仿文中的寫作手法,如比喻句,擬人句,排比句等。仿段主要是模仿課文中的段式結構,小學階段學生接觸的課文一般是總分、總分總等基本結構,教師可以借助課文的具體內容,在課后引導學生進行仿寫。而仿篇則是對文章通篇進行模仿和學習,通常是從文章整體結構和描寫順序方面入手的,例如課文《記金華的雙龍洞》,文中對游覽順序和觀察方位的記錄都相當?shù)那宄?,教師可以讓學生學完本課后,模仿文中的寫作順序,寫寫身邊的景物,如《我的家鄉(xiāng)》,《美麗的校園》等,使得學生通篇寫作的能力得到更好的鍛煉。
四、結語
小學語文教學是對學生語言知識的啟蒙,對學生的一生都會產生非常重要的影響,小學高年級學生又步入了一個逐漸形成世界觀的年齡階段,因此,此時的知識攝入就顯得尤為重要。教師在這一階段必須緊抓學生的特點,對教學方法進行改革和完善,運用創(chuàng)造性思維和方法,使得自己的教學水平得到盡可能的提高。
參考文獻:
[1]師進福,淺談當前小學語文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學周刊,2013(35),111-112.
[2]張弘平,劉平,小學語文教學改革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教學與管理,20009(36)85-87.
[3]馮文清,素質教育中的小學語文教育改革[J],法制與社會,2010(30)21-23.